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般树木在损伤之后,流出的树液是无色透明的,也有些树木如橡胶树、牛奶树等,可以流出白色的乳液,但你恐怕不知道,有些树木竟能流出“血”来。  相似文献   

2.
流"血"的树     
一般树木在损伤之后,流出的树液是无色透明的,也有些树木如橡胶树、牛奶树等,可以流出白色的乳液,但你恐怕不知道,有些树木竟能流出"血"来.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树木遇火即燃.然而,在自然界中,有些树木不仅不怕火烧,而且还能灭火.这种树就是被称为“森林火灾克星”的樟柯树,俗称灭火树. 生长在非洲丛林中的樟柯树,是一种奇特的树种.一位科学家曾对这种树防火的敏感性进行试验.他有意站在樟柯树下用打火机点火吸烟,谁料火光一闪,顿时从树上劈头盖脸地喷出了白色的液体泡沫,使打火机的火顿时熄灭,这位科学家也满身白沫,狼狈不堪.  相似文献   

4.
同植物对话     
同植物对话三轮敬之著刘春阳译1、树和花的精气大家或许会想,树木中可能藏有精灵或精气一类的东西。笔者常到三毛榉和红树林的原始丛林去,测量树木的叶或躯干的生物体电位,默然了解到不靠近这些树为好。有些人担心,探测这些树,事后会不会中邪?也有手拉手裸体拥抱巨...  相似文献   

5.
精子缺乏症与环境污染GallVines著王福彭译P.D.加姆斯(P.D.James)在其所著的畅销科幻小说《男人的孩子》里,描述了一场令人不寒而栗的景象:从21世纪开始,男人的精液质量即不断地下降;终于有一天,几乎没有一个人能靠正常的方式生育了。与此...  相似文献   

6.
西屏 《科学之友》2002,(11):25-25
树木疗法树木疗法指的是借助某些树木来治病。俄罗斯的科学家研究认为,树木有生物场,对人有治疗作用,树木拥有的能量足以治疗某些疾病,而且效果不见得比药物差。人与树木接触时,树不放出也不吸收能量,只是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弱电磁场。当它的频率与人的磁场频率相同时,就会增加能量的活性;如果与  相似文献   

7.
如今,可持续发展这一口号早已冲破国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作为一项长远的经济战略,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而能源建设首当其冲。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等既可以再生.又清洁环保,十分引人注目。有些已经开始造福于我们人类。可是,还有一种远在天边,热在当前的更加宏伟的新能源计划,那就是空间太阳能电站。说它远,确实高居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8.
<正>为什么秋天树木的叶子会变色并掉落?整个冬天树木靠什么生存?霜叶红于二花月秋天的彩林是一年中绝对不应该错过的景致之一。绿的、黄的、橙的、红的和紫的……山林一改夏日单调的绿色,毫不吝啬地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叶片变色不久便会彻底结束使命,掉落并在地上厚厚地堆积,仿佛为树木在冬天的休眠铺好了床。落叶乔木到了秋天叶片为何会变色?其实,这和光合作用有关。树木叶片中的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给树木制造养分,也给叶片染上了绿色。从春季到夏季,再到初秋,树木叶片会持续合成叶绿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叶片都呈现绿色。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秋天树木的叶子会变色并掉落?整个冬天树木靠什么生存?霜叶红于二花月秋天的彩林是一年中绝对不应该错过的景致之一。绿的、黄的、橙的、红的和紫的……山林一改夏日单调的绿色,毫不吝啬地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叶片变色不久便会彻底结束使命,掉落并在地上厚厚地堆积,仿佛为树木在冬天的休眠铺好了床。落叶乔木到了秋天叶片为何会变色?其实,这和光合作用有关。树木叶片中的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给树木制造养分,也给叶片染上了绿色。从春季到夏季,再到初秋,树木叶片会持续合成叶绿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叶片都呈现绿色。  相似文献   

10.
对树木遗传学家的许多研究目标来说(例如增进果树或纤维的产量),没有什么比来自树木本身的基因更为重要了。当寻找具有潜在价值基因的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植物生物技术工作者走在了前面,他们把来自非树种的基因导人树木中,并进行基因操作来改进树木的质量。在某些情况下.此项研究涉及到把外源基因导入树木中来抵抗害虫和除草剂。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史蒂文·斯特劳斯(StevenStrauss)及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的布伦特·麦克科恩(13rentMcCown)和戴维·埃利斯(DaVidEllis)已进行了这项工作。为了生产出对使叶子脱落的昆虫有更好抗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把树木用作燃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现在人们把木材当作燃料,是因一种高新技术而有了新的改变:这就是用木材替代通常用的玉米或甘蔗来制造乙醇——一种生物燃料。政治家和环境保护论者由于各种原因也开始对乙醇产生了兴趣:与石油不同的是,乙醇可以再生,  相似文献   

12.
李新洲  孙珏岷 《科学》2004,56(6):56-58
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在于它本身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知识的增长并不单单指观察资料的积累,而主要是指不断扬弃一种旧的理论,由一种新的理论取而代之。格罗斯(D.J.Gross)、波利策(H.D.Politzer)和威尔切克(F.Wilczek)证明了非阿贝尔(N.H.Abel)规范场的渐近自由性质.为强相互作用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致了量子色动力学的诞生,他们三个人因此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温伯格(S.Weinberg)曾说过一段针对渐近自由发现的话:“理论物理有一种悠久的传统,它决不会影响到每个人,但肯定是影响了我。那就是强相互作用对人的心智而言真是过于复杂了。”渐进自由是人类走向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关键一步,而这条漫长的道路是从量子场论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蜜蜂那么小巧的身体,却能拥有那么长的口器?为什么有些花朵那么芬芳,而有些花朵又散发出恶臭?为什么有些果子成熟的颜色是黄色的,而有些却是红色的?这些问题吸引了一代代的科学家去探究。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协同进化是怎么一回事。春天来了,树木吐出新绿,芬芳艳丽的花朵盛开,昆虫和鸟儿们都忙碌了起来。我们常常看到在花园中辛勤劳作的蜜蜂和蝴蝶,我们总爱赞叹千姿百态的美妙花卉。殊不知,这些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可是经历  相似文献   

14.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7,(9A):53-53
美国林业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基因改良迷你树,这种树有的仅1m高,满足了人们对小巧可爱树种的需求。从古至今,人们不但欣赏大树的伟岸,也喜欢小树的可爱,因此有了盆景。设计师通常通过培育老根、剪枝等方法来控制树木的生长。在城市的街道和园林中,一些树木也不宜过高过大,绿化工作者也大多采取剪枝的方法控制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旧金山州立大学研究员亚历山大·斯泰恩的一项新研究找到了树木生长过程中,光密度变化会引起树木年轮密度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动物们通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传递信息,比如告诉同伴“有危险”,或者宣布“求偶仪式就要开始了”。一些动物的声音很大,大到能穿透水体,能在遇到树木时产生回音,能传到数千米之外的接收者的耳朵里。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动物界中最典型的“大嗓门”。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西南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有一片骑跨在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交汇点上的沙漠区,这就是福科那斯。在以福科那斯交汇点为圆心、322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有27个国家公园和纪念地,它们都与沙漠有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化林国家公园。那里的岩石都是2.3亿年到0.65亿年前的中生代沉积的砂岩。 当时这里生长着以针叶树为主的茂密森林,当中有些树高达60多米。这些树在倒下以后,经过洪水的冲刷、机械搬运,被堆积到沼泽中。它们有的被细菌分解而腐烂,进入自然界物质的循环系统,有的形成煤,成为今天的能源,还有的则被沉积物快速掩埋,最终形成了硅化木。硅化木是古老植物的茎干经过火山灰沉积物的迅速掩埋,被埋藏在地层中,在地下水以及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火山灰中的二氧化硅等物质进入了树木的木质部中,其中的有机成分被替代。二氧化硅沉积在细胞内,但并没有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如果将硅化木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依然可以看见完整的细胞形态。因此,树木的形态也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经过亿万年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坚硬的植物化石。因为化石中二氧化硅成分较多,所以人们称其为硅化木。 形成后的硅化木如遇到火山的高温热液受到再次加温,这时含...  相似文献   

18.
视野     
正桦树夜间要睡觉knowledge新知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树木通过地下真菌网络互相联络和分享养分。现在,他们又发现树木还会在夜间"睡觉"。科学家在接近昼夜平分点的无风夜晚,运用位于芬兰和奥地利的各一部地面激光扫描仪,每小时扫描一次芬兰的一棵桦树,每10分钟扫描一次奥地利的一棵桦树。研究发现,桦树在夜间低垂近10厘米,在日出前两小时桦树高度最低,早晨又恢复高度。在某些方面这是对激光扫描技术的一场测  相似文献   

19.
《科学24小时》2009,(7):11-12
对于星空的观测,我们最重要的工具是望远镜。实际上,从望远镜真正面世至今只有400余年。在这短暂的几百年中,望远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望远镜的历史见证了科技的发展。关于望远镜的发明有许多故事。别看有些望远镜体积巨大、造价昂贵,其实一开始的望远镜不外乎几片透镜叠加在一起将东西放大了。虽然这一伟大的发明有些偶然,  相似文献   

20.
深海之光     
戴·多比勒特1946年生于美国纽约,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水下摄影师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运动爱好,戴上氧气面罩,纵身跳入濒临新泽西州的大西洋中,从此开始了长达45年的水下摄影生涯45年来.戴维几乎潜遍了世界各地的海洋.他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海洋深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生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瞬间有些海底生物的有在是戴维发现的,有些生物的习性.如灰礁鲨的交配仪式。也是戴维首次用相机摄下1972年戴维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红海鳗鱼照片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中,他在美国:国家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