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2):43-45
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话题在2012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整个讨论围绕着《经济学人》2012年4月21日刊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系列文章以及美国著名能源专家杰里米·里夫金2011年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展开。事实上,来自美国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的著名能源专家卢安武(Amory B.Lovins)及其同事所合著的2011年出版的《重新发明火---走向新能源时代的商业解决方案》(以下简称《重新发明火》),是同样性质的一本书。它讨论的问题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如何通过一定的设计、政策和商业模式---即重新发明之新"火",在短期内弃用石油和煤炭,在不远的未来弃用天然气,最终彻底告别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2.
能源问题,几乎人人皆知;能源问题的复杂性,我们未必都详知。能量是一个最基本的物理概念,能量利用和能源开发,就科学意义而论,乃立足于物理学之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就社会进步而论,它提供物质文明建设以原动力。从近代到现代,一次次的工业革命和一  相似文献   

3.
<正>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至此,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被人们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今,全球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临终点,也准备向着第三次工业  相似文献   

4.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2,(7):29+28-29,28
18世纪末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伴随着纺织工业的机器化制造。出现在英国。之前需要成百上千个纺织作坊的手工工作在一家纺织厂就能完成.于是.工厂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亨利·福特熟练掌握生产流水线技术.人类迈进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前两次产业革命给人们带来财富,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如今.第三次革命方兴未艾。制造业日益走向数字化。除了改变商业.还将涉及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5.
约访交大教授代彦军(见图)做访问前.我从启明星联系本上的信息看.他博士毕业专业是航空宇航推进技术.通了电话后才知他已改行做绿色能源研究.这“歪打正着”让我分外高兴.因为我这一段时间正着迷于杰米里.里夫金的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该书描绘的正是把建筑物改造成可再生能源的能量采集器的诱人图景。按照里夫金的描述。未来25年内,数百万的建筑——家庭住房、办公场所、大型商场、工业技术园区——将既可作为发电厂.也可以作为住所。到了代彦军的工作场所一看.哇,这不正是里夫金所描绘的能源建筑吗!  相似文献   

6.
近来,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报道和讨论温度不减.各大媒体或转载或评论或访谈,使得这则出自英国《经济学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专题报道和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起,瞬间内广为传播。何谓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将会改变什么或正在发生着什么?从本期选编的《经济学人》专题报道开始,本刊。拟围绕这些话题设栏。目详解此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7.
又一本书风靡了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使人不禁想起了另一本书:《第三次浪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它挟带着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滚滚浪潮.撞击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心灵.让人们不仅看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更了解到世界的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样新的变化。由此.一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讨论在全国展开,成为那一时期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一个强音。  相似文献   

8.
<正>"能源"是能量相互转化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火的出现开始,人类一直探寻着能源转化的科学规律,人类文明的进步始终依靠能源技术及其伴随的信息技术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能源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的联协运动和自动控制装置,使得蒸汽机成为人类自动把宏观能源物质转化为能源的特征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是能源革命,德国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驱动下,发明了把微观能源物质转化为能源的技术,这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预言,下次工业革命将从氢能源开始,更有人说。这将是一场能源领域的变革,是自蒸汽机、内燃机之后人类工业的又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重要能源--生物质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瑞阳 《世界科学》1999,(10):25-27
生物质是指地球上从光合作用获得的各种物质,它是以化学方式储存的太阳能,也是以可再生形式储存在生物圈中的碳。因此,它是地球上一个巨大的能源库。生物质的种类很多,目前人们可以利用的大致分为六大类:木质素、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作物、加工废弃物、人畜粪便等。生物质能的转换和利用具有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果,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是21世纪能源发展的一个方向。展望对世纪的能源发展,国外不少学者使用了“能源革命”(energyrevolution)一词,认为人类将面临严重的能源问题,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11.
晓阳 《世界科学》2006,(5):25-25
石油引发了战争,石油造成了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国际争端因石油而起。尽管如此,各国神石油使用量还是节节攀升,石油的价格也一路猛涨。为此,各国竞相开发可再生能源.期望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石油危机。景近,瑞典官方高调宣布,璀典将在15内完全结束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此言一出,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均为之欢呼。  相似文献   

12.
在能源紧缺,环境压力极大的今天,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将怎样调整自己的能源战略?怎样发展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3.
到2020年,瑞典将完全结束对石油的依赖,成为第一个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国家瑞典的风力发电站石油引发了战争,石油造成了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国际争端因石油而起。尽管如此,各国的石油使用量还是节节攀升,石油的价格也一路猛涨。为此,各国竞相开发可再生能源,期望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石油危机。最近,瑞典官方高调宣布,瑞典将在15年内完全结束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此言一出,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为之欢呼。瑞典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个可持续发展部,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指导和扶持国内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三年发生能源危机之后,各国突然发觉自己仅仅完全依赖一种能源,并认识到人类过去事实上生活在一个石油社会里。显然,如果实行了一种包括多种来源的广泛的能源政策,这样一次突发性危机本来是不会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由于得不到做饭和取暖所需的充分的柴火,继上次危机后又发生了第二次能源危机。能源危机对农村的严重影响这第二次能源危机比第一次危机严重得多,因  相似文献   

15.
马晨 《科学之友》2006,(4):22-23
对我们人类来说,植物是一种最古老的能源,它伴随人类走过了几十万年。后来人口数量开始增加,为获得粮食和更多的能源,植被开始遭到破坏,而化石能源的使用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核泄露带来的环境灾难使人们明白过去以为安全的核能也不是那么让人放心……这些构成了当今全球性的四大问题:粮食、人口、环境、能源,而能源问题能否解决得好则成了人类是否更好发展的关键。植物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将太阳能储存起来,通过光合作用机制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中的水转换成葡萄糖,进而产生纤维素。这是一个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了不起的过程,它奠定…  相似文献   

16.
能源与化学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贯穿于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中国古代的许多工艺如陶瓷、酿造、染色和金属冶炼等技术都包含着各式各样的化学过程。近代化学更是化工、材料、能源、信息、生命和环境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目前全球几大热点论题中,能源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很多急需解决的关键课题都强烈依赖于化学的发展。本文将从化石能源、太阳能、水裂解制氢、电化学储存等四个方面,探讨其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冯春萍  曲凌雁 《科学》2007,59(1):39-42
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更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到本轮规划期末,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这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将节能降耗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等地位,置于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中以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国际市场持续的高油价和脆弱的石油供求格局背景下.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Lenss.  N 李天安 《世界科学》1993,(11):32-32,31
能源一直被看作是亚非拉40亿人民发展的关键。规划和投资机构无不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准就必须增加能源供给. 遗憾的是,这一看法并未按部就班予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已极度提高:能源消耗自1960年来提高了3倍多,人均至少翻了一番。正是这些导致能源消耗增长的政策,已使这些国家面临油价冲击、外债、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以及仍旧严峻的能源短缺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第四代核电站与中国核电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亨 《科学》2005,57(1):18-21
核电是世界三大支柱能源之一,具有清洁、安全、高效的特性。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几年里,发生了对世界核电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三件大事:美国政府发起了第四代核电站的技术政策研究;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世界新千年峰会上,发出了推动世界核电发展的倡议;美国总统布什颁布了美国新的能源政策,把扩大核能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据丹麦RisФ可持续性能源国家实验室的一项最新报道,迟至2050年,以低碳或无碳排放为特点的整体能源就足以满足全球的能源供应。作为对一种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低碳排放能源的考验是能否在能源系统里发挥它的,即从经济角度来看也最具切实可行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