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青石斑鱼配合饵料中脂肪节约蛋白质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在适宜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低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石斑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设5组,在适宜蛋白质含量(52.55%)下设脂肪梯度9.87%和16.25%;在降低蛋白质含量(42.25%)下设脂肪梯度9.66%和16.04%;对照组投喂冰冻科鱼类。在水温20.0~27.5℃,比重1.0185~1.0220的条件下,经35d的试验得出:青石斑鱼配合饵料中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脂肪含量能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是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增重的影响。试验设五组,配合饵料组的蛋白质梯度分别为42.25%、47.46%、52.55%和56.02%,对照组则投喂鱼类(巴浪鱼)。在水温20.0~27.5℃,比重1.0185~1.0220的条件下,经35天的试验得出:在配合饵料组中,蛋白质含量为52.55%的试验组在鱼体相对增重率(16.20%),蛋白质效率(61.60%)和饵料转化率(32.36%)等试验指标均为最佳。经回归方程分析,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为50.91~54.78%。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生长的影响。试验设五组,配合饲料组的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2.40%、38.46%、43.30%和49.25%,对照组投喂冰冻的科鱼类。在水温25.0~26.8℃、比重1.0180~1.0230的条件下,经25天的试验得出:蛋白质含量为43.30%的配合饲料组,鲈鱼的相对增重率(176.19%)、体长相对增长率(30.39%)、饵料系数(1.23)等试验指标均最佳。经回归方程分析,鲈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42.73~43.04%。  相似文献   

4.
鲈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在鲈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在43.62%的最适量下,不同脂肪含量对鱼体的生长,饲料系数,鱼体成活率的饵料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在9.79%以下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和体长相对增长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脂肪含量为7.53%和9.79%的试验组饵料系数最低,为1.73%;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饲料条件。青石斑鱼从仔鱼-稚鱼-幼鱼的各个发育阶段均为动物食性。自初孵仔鱼至幼鱼发育过程大抵有三个饵料转换期:(1)前期仔鱼到后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卵黄、油球)到外源性营养(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的转换期。(2)后期仔鱼末(25日龄左右、全长9毫米以上)到稚鱼期系由吃小型浮游动物到吃大型浮游动物转换期。(3)稚鱼后期、幼鱼阶段(约40日龄以后、全长20毫米以上)是向底栖饵料(鱼、虾、贝肉)转换期。用牡蛎受精卵和幼体作青石斑鱼仔鱼开口饵料。其饵料系列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成体、糠虾-鱼、虾贝肉。以初孵仔鱼2~3万尾/米 ̄3、稚鱼0.1~0.2万尾/米 ̄3、幼鱼0.05万尾/米 ̄3的培苗密度,各种饵料的日投饵量范围:牡蛎受精卵和幼体1-30个/ml,轮虫0.2-18个/ml,桡足类0.1个/ml,卤虫幼体0.1-3.5个/ml,卤虫成体1-10克/米 ̄3,糠虾1-140克/米 ̄3,鱼、虾、贝肉5-122克/米 ̄3。  相似文献   

6.
用正交设计法对斑节对虾幼虾期饲料油脂源中六种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六因素二水平的设计,分成八组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C_(16:n)、C_(22~24)、C_(18:2n)对对虾的增长率影响比较大,C_(16:n)、C_(22~24)、C_(20:1~5n)和C_(18:n)对对虾的存活率影响比较大。饲料中各不饱和脂肪酸C_(16:n)、C_(18:n)、C_(18:2n)、C_(18:3n)、C_(20:1~5n)和C_(22~24)最适含量分别为0.41%、1.92%、1.80%、0.31%、1.05%、2.58%。C_(18:2n)、C_(18:3n)的比值在5.81~6.70之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野生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和在水泥池内用种(Curangidae)鱼类饲养一年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Ca和P含量以及氨基酸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经比较分析得出:饲养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质为84.75%低于野生鱼的92.54%;粗脂肪为7.76%高于野生鱼的1.54%;而在粗灰分、Ca和P的含量上两者相近。饲养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分别低于野生鱼的806.2mg/g、437.3mg/g和356.8mg/g;饲养鱼肌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除精氨酸外均低于野生鱼。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认为是不同的饵料种类因其营养成分的差异而影响了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玮  任本根 《江西科学》1995,13(4):219-223
采用混合脂肪源(鱼肝油:豆油:猪油=1:1:1)以不同脂肪含量梯度(3%,9%,12%,15%)配制成5种精制试验饲料,驿草鱼稚鱼做8周饲喂对比,综合分析其生长效率各参数。结果发现,草鱼稚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含量约为8.8%。分析表明,在满足鱼体蛋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选取饲料原以提供组成平衡的必需脂肪酸,草鱼利用饲料脂肪的能力并不象以往认为的那么低下。  相似文献   

9.
牦牛和犏牛奶中脂肪含量及碘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得红原、阿坝、若尔盖三县牦牛奶脂肪平均含量为6.5%,其脂肪的平均碘值为34.4.各泌乳月奶脂肪含量变化情况为:9~10月最高为7.20%,2~3月最低为5.66%.奶脂碘值变化情况为:8~9月最高为38,2~3月最低为30.  相似文献   

10.
前期生长发育受阻育肥猪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期生长发育受阻的育肥猪为试验组.正常猪为对照组,两个试验的结果表明,改善饲养条件后,试验组生长速度明显提高,试验1试验组(n=5)9月龄体重40.8千克,日增重689.1克比对照组提高23.1%(P<0.01);试验2试验组(n=60)7月龄体重50.7千克,日增重654.8克,比对照组提高15.6%(P<0.01);试验组每日采食风干料明显增加,实验1和实验2分别提高24.6%和11.8%:试验组每增重1千克耗DE和CP实验1减少8.87%和11.8%,实验2减少3.7%和4.1%(P<0.01).体重90千克左右屠宰,试验组膘厚、后腿比例和脂肪率减少(P<0.05),但瘦肉率提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