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TiAl金属间化合物价电子结构及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沿东 《科学通报》1991,36(24):1899-1899
一、引言 具有LI_0型结构的TiAl合金以其低比重、高强度、耐腐蚀、抗氧化,尤其随温度升高屈服强度增加(单晶)等特点而倍受注目。但TiAl合金的室温脆性限制了其应用。尽管影响脆性  相似文献   

2.
TiAl化合物反常力学性能的电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胜娣 《科学通报》1991,36(5):390-390
TiAl、Ni_3Al等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存在屈服强度σ_y(T)随温度升高呈现极大值的所谓R现象而受到关注.因它们可望成为高温结构材料,又因TiAl化合物比重轻而受到更多重视.但这类化合物在室温下较脆,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LI_2型结构化合物Ni_3Al等的价电子结构与R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胜娣 《科学通报》1993,38(6):507-507
Ni_3Al,Ni_3Si,Ni_3Fe和Ni_3Mn等均属LI_2型晶体结构的A_3B型化合物。按其有序转变温度高于或低于熔化温度可分为两类,前者称为金属间化合物,后者称为有序合金。也有人按这些化合物屈服强度随温度改变的规律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随温度升高,其屈服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呈现R现象,另一类的屈服强度随温度上升而单调下降,无R现象。Ni_3Al等金属间化合物的屈服强度与温度关系呈R现象,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早  相似文献   

4.
鄢晓华 《科学通报》1994,39(1):12-12
稀土元素(R)与过渡金属(T)形成的磁性化合物,长期以来引起人们的重视,对Nd_2Fe_(14)B和Sim_2Fe_(17)Nx进行了大量研究.此外,LaCo_(13)化合物的居里温度高达1318K,居所有R-T化合物之首,饱和磁矩也很大,但为面心立方结构,各向异性能很低,因而对此体系进行的研究相对少一些.尽管如此,依然可以用此体系研究磁性能随成分的变化以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s,THs)干扰物(thyroid disrupting chemicals,TDCs)能与THs竞争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ransthyretin,TTR)的结合位点而影响THs体内平衡.TDCs结构中的卤素基团是影响TDCs与TTR相互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因子.本研究分析了卤代化合物与TTR的复合物结构和卤代化合物与TTR的相互作用势(logRP),发现卤键和卤氢键、诱导效应和疏水效应是影响有机卤化合物与TTR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卤键(主要是卤氧键)和卤氢键的形成,增强了有机卤化合物与TTR的相互作用.对可电离化合物,诱导效应是卤素基团影响logRP大小的重要因素,疏水效应是卤素基团影响多溴联苯醚(PBDEs)等不可电离化合物与TTR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化合物KAu_5中金呈负价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九玲 《科学通报》1994,39(22):2050-2050
碱金属-金化合物过去称为合金,现在一般称为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s),其性质随各相内碱金属/金比例及碱金属原子序数递增而有规律地变化.但无论如何,它们溶解于液氨及1,2,-二氨基乙烷中及它们形成(2,2,2-crypt.-M~ )An~-(M=K,Rb,Cs)络合物的电化学,穆斯堡尔谱学及光电子能谱研究已经说明其中金形成了阴离子(Au~-).金属间化合物中RbAu和CsAu为CsCl型立方晶体结构,具离子性,已证明有相当强的电子密度从  相似文献   

7.
1, 2-二锂碳硼烷(Li2C2B10H10)与元素硫(硒)反应, 形成硫(硒)插入产物Li2E2C2B10H10(E = S, Se). 它们可以作为四电子的双齿配体与双核半夹心结构铑的化合物[Cpt RhCl((-Cl)]2(1)(Cpt = tBu2C5H3)反应, 形成单核16-电子体系含有类芳香性金属铑环的化合物CptRh(E2C2B10H10) [E = S(2a), Se(2b)]. 16-电子体系化合物2a和2b可以与2-电子的配体(tBuNC, CO)进行反应, 形成18-电子体系的加成产物Cpt(L)- (E2C2B10H10) [L = tBuNC, E = S(3a), Se(3b); L = CO, E = S(4a), Se(4b)]. 化合物都进行了红外光谱、1H-, 11B-NMR, EI-MS和元素分析的表征, 其中对2a和3a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德 《科学通报》1992,37(20):1862-1862
辅酶B_(12),作为自由基载体,能促进分子内重排反应的进行。一般认为辅酶B_(12)在重排反应过程中Co—C键的均裂是整个酶催化反应的关键步骤,而Co—C键的强弱与轴向脱氧腺苷基及其对位的轴向有机碱的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辅酶B_(12)及其模型化合物Co—C键强的影响因素对于认识辅酶B_(12)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有关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的工作都是以钴Schiff碱为母体,轴向烷基为配体作模型化合物.本文以有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 以Keggin 型硼钨酸盐和1,4-二(1H-吡唑甲基)苯作为配体与硝酸 铜反应, 制备了一个新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 [Cu4L5(HL)][BW12O40] {L = 1,4-二(1H- 吡唑甲基)苯}. 单晶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此化合物具有新颖的由十核铜环单元共边 相互连接而构成的波浪形二维网状结构. 此外,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显示, 其还原过程 是由表面控制和扩散控制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王殿勋 《科学通报》1981,26(18):1152-1152
人们知道,XPS的化学位移效应已用来区分化合物中不等价晶格位置的原子,但用于单晶研究的报道甚少,XPS用于同素异形单晶的区分至今未有报道。  相似文献   

11.
以苯甲醛、环己酮为原料, 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合成了具有液晶性质的化合物2,6-二亚苄基环己酮. 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碱浓度对产率的影响. 产品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元素分析予以表征, 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和流变仪研究了其液晶行为, 证明为近晶相热致液晶. 对化合物晶体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 证实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 a = 9.586(1) Å, b = 18.391(2) Å, c = 9.433(1) Å, α = 90°, β = 115.816(2)°, γ = 90°, Dc = 1.217 g·cm-3, V = 1496.9(3) Å -3, Z = 4.  相似文献   

12.
李光明 《科学通报》1989,34(23):1792-1792
稀土碳π键型化合物已得到广泛研究,而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的合成却报道得较少。1970年Hart等人首次报道了稀土碳σ型化合物LiLn(C_6H_5)_4(Ln=Sc,Y,La,Pr)的合成,1981年Evans等人合成了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C_5H_5)_2LnC(CH_3)_3](THF)(Ln=Er和Lu)。我们合成了如下两种新型四苯基丁二烯基稀土σ键化合物。相似的d-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证实金属碳键为σ键型。研究了(Ⅰ)中的Nd化合物与三乙基铅配合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AV_6O_11(A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型结构化合物令人感兴趣的是其结构上3 和4 离子的分布及转换和其性能上表现出的金属导电性及铁磁性.研究这类物质的结构对了解和改善其性能,研究材料化学一般规律都有很重要的意义.De Roy等采用电解方法首次合成NaV_6O_11,并确定了其晶体结构,但其空间群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Kanke等得到了SrV_6O_11及V离子被Ti,Cr和Fe等部分取代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以求了解不同取代离子对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后来又通过SrV_6O_11,NaV_6O_11单晶样品得到了各自的晶体结构.最近,Kanke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中子衍射方法揭示了  相似文献   

14.
铁电单晶单畴化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德 《科学通报》1993,38(4):305-305
经过人工极化的铁电体在铁电相变温度附近有特别大的热释电系数,有可能应用于热能和电能的直接转换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然而国内外传统采用的热释电系数测量方法在接近样品的居里点时并不可靠,只能给出虚假的数据,其中混杂有反向电畴生长的退极化效应的贡献。最近的实验证明,一个铁电单晶在低于其FE-PE相交点T_c的某个温度T_s以下,人工极化得到的单畴状态才是稳定的。在T_s和T_c之间的温度上,一个自由的铁电单晶将自发  相似文献   

15.
傅正民 《科学通报》1997,42(7):701-703
文献[1]和[2]论证了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离子半径会增大和缩小.因为知道离子室温时的半径,能解释离子化合物在室温时发生的很多现象,因此,若知道离子在高温时的半径,则离子化合物在高温发生的很多现象也能得到一些解释.所以,计算出离子在高温时的有效半径是十分有意义的.例如“KIO_3-CsIO_3赝二元系相图的研究”表明,这个赝二元系在室温时不能形成连续固溶体,但到高温时则能形成连续固溶体,当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从文献[1]和[2]知道,基团外的阳离子,当它们处于同样的环境中时,较轻的离子随温度的升高,其半径增  相似文献   

16.
韩德艳 《科学通报》1994,39(6):515-515
目前合成系列结构上呈规律性变化的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和研究其结构与Co—C键性质间的关系,是认识影响辅酶B_(12)中Co-C键稳定性的因素及辅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而有关模型化合物的微观反应机制的研究还很少,Lipscomb等人用PRDDO方法计算了简单模型体系CH_3—Co(NH_3)_5;朱龙根等人用非参数自洽场方法计算了模型化合物的各种构型变化对Co—C键强度的影响,Mealli等人用定量分子轨道方法和微扰理论讨论了Co—C键的离解过程,但真正根据模型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数据进行量化计算还很少见.  相似文献   

1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化学位移,已经被用来区分化合物中不等价晶格位置的原子,但用于单晶研究的报道甚少,用于同素异形单晶的区分至今尚无报道。作者曾报道某些同素异形单晶的XPS研究,得到同素异形  相似文献   

18.
陈笃行 《科学通报》1987,32(21):1620-1620
烧结Y_1Ba_2Cu_3O_(7-δ)化合物是最近发现的典型的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已确认为单相perovskite结构。我们测量了它的复数交流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发现在T_c以下有二个性能甚为不同的超导“相”存在。本文报道我们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La0.67Sr0.33MnO3单晶外延膜的X射线衍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洁 《科学通报》1997,42(19):2069-2073
钙钛矿型掺杂氧化物中的巨磁阻(CMR)效应已经引起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新材料应用的 极大关注.实验表明:薄膜样品中出现大的CMR效应和高的转变温度T_c与制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晶粒尺寸效应和膜的外延性对CMR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备高质量的薄膜,研究其结构特征,对掺杂锰氧化物的巨磁阻效应机制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用直流溅射法在(001)LaAlO_3单晶基片上制备了La_(0.67)Sr_(0.33)MnO_3(LSMO)单晶外延薄膜,并测量了磁电阻效应.本文采用 X射线衍射及极图研究了 LSMO薄膜的外延性以及膜与衬底的晶格匹配关系.1 衬底晶胞转换 实验采用(001)LaAlO_3单晶作衬底.LaAlO_3单晶属于三方晶系,然而从LaAlO_3_单晶获得的粉末X射线衍射看出:LaAlO_3在2 θ=70°以前时,衍射峰不出现分裂(70°以后开始分裂),表明三方晶胞的LaAlO_3可以看作是由立方晶胞沿体对角线方向轻微(“压缩”或“拉长”而得到的,先将六方晶胞(a=0. 536 5 nm, c= 1.311 nm)转换为三方晶胞(菱面体晶胞,a=0.536 5 nm),则 LaAlO_3取六方晶胞时的(012)面转换成三方晶胞的(110)面,转换公式为:  相似文献   

20.
马培华 《科学通报》1990,35(2):102-102
~(13)C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中,现行的低温蒸馏法难以简便地富集天然丰度为1.1%的~(13)C到90%以上,并且设备庞大、分离系数低、成本昂贵,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多光子离解反应在选择性激发条件下常显示出同位素效应,且已被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