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争议颇多。其中有的文章不乏真知灼见,有的文章也失之偏颇。争议的焦点主要围绕编辑如何走学者化道路的问题。有的文章着重强调了学术编辑必须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学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享有充分的权威性,我们将其称之为“学者化编辑”观点,[1]有的观点则认为从事什么工作,就要研究什么,就要成为那方面的学者。作为一名编辑当然得精通编辑学理论,成为编辑学研究的学者,并进而推断这才是编辑走学者化道路的唯一途径,我们称其为“编辑学者”观点。[2]我认为以上观点都有不尽如人…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娄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3.
周玲 《科技信息》2012,(35):225-225
有的人因为头脑简单、天生弱智而被称作傻子;有的人因行为不符合人们所接受的常理而被称作傻子。尽管被称为傻子,但他们身上所显现出来的却是大智若愚的另类,用现在人的话来说,他们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处世原则的人。事实上,不管是真的傻子,还是大智若愚的“傻子”们,他们的人生路较常人而言,是一次更为艰难的历程。而我们对这一“傻子现象”,应该报以一种平常的态度来面对。不管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那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一种生活面貌,不关乎标新立异,不关乎人世常情。本文将对比中外文本中的两个典型的人物,从背景和形象来分析傻子这一现象,并从中体会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这种感激叫做“感恩”。“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先看我们的社会:虽然全社会都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许多电影电视也在灌输“知恩、感恩”这一主题,但是,现实生活中仍有人在弹奏不和谐的音符:忘恩负义,见利忘义,只要索取.不想付出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香港电影,一个东方的失意人,辉煌已经挥手告退,未来的路却不明踪影。香港电影曾是众人心中华语电影的高昂旗帜,留住香港电影独步亚洲的影子,是香港影人的理想,而香港电影始终是中国电影的一分子,因此这也是中国影人的理想。6月30日签署的“更紧密安排”将使香港电影界首先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
王家卫是当下华语影坛最杰出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在人物、叙事、类型几个方面继承了法国“新浪潮”所倡导的“作者电影”这一传统,并将商业因素成功融入“作者电影”,取得了由艺术到商业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里所说的“前提性研究”,相当于一般所说之“元研究”,均是对于某一学科或某一理论由以出发的前提的追思与叩问,只不过后者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似乎尚有“元元研究”之类虚假名目。所谓“美学前提性研究”,是指对美学由以出发之前提理论予以审视和澄明,这也就是说,在“美学研究”中有一些被遮蔽的东西需要敞亮,而有些被奉为圭臬的东西则需要抛弃。在经过这样一番思想的清理之后,我们方可顺利进入美学殿堂,展开一番“诗与思的对话”。从语文学上考察,“美学”一词本身颇易给人造成这样的误解:“美学……关于美……的学问”或…  相似文献   

11.
《学记》当中有这样的说法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师也。故君子教喻也 :导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显然 ,这是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最早的表述之一。“导者 ,引也”,“牵者 ,牵据也”,“导而弗牵”是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引”着学生走 ,不能“牵”着走 ;“强者 ,勉励也”,“抑者 ,压抑也”,“强而弗抑”,是说教师在施教之时应以勉励为主 ,充分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而不要压抑他们 ,逼迫他们 ;“开者 ,开导…  相似文献   

12.
日语授受表现中的恩惠意识与文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一种比较特殊而又重要的语法现象,日语“授受表现”除了表示物的“交付与接受”这层意识外,还集中体现了日本人所特有的恩惠意识。日语中恩惠意识有其相应的化原则,使用授受表现进行言语交际时必须遵循这项原则。  相似文献   

13.
《人·鬼·情》被学者誉为唯一一部中国“女性电影”,它通过描绘男权社会中“女演男”的女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心理历程,淋漓尽致地显示了现代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所作的抗争。女主角寻求男性解救的过程,正是在与生命中重要的男性角色的关系中展开的。面对现实,她努力反抗,但最终不得不妥协,放弃现实中的寻求而将希望寄托于舞台上的钟馗。分析“女演男”这种“花木兰式境遇”可以透视女性在性别身份错位后的所得所失。  相似文献   

14.
用语义更具包容性的词(大词)替代该语义下具有细微差异的词(小词),即为“舍小取大”,是华语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词汇运用现象,非常值得认真总结。文章由该现象入手,归纳出新马华语词汇及使用的四个特点:语义域大于普通话、语义内涵小于普通话、语境依赖性高于普通话、用词偶发性大于普通话。该现象及其所反映的上述四个特点,在华语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10,(9):10-10
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该小组在用人血管细胞和老鼠进行实验时发现,闭经后多发的骨质疏松症和一种动脉硬化现象——血管“石灰化”,是由同一种蛋白质引起的。可抑制这种蛋白质作用的雌激素,对于防治血管“石灰化”也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有时是飞扬迷朦;有时又滂沱而下。对于这种自然现象,人们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久旱逢甘露”,表达的是大旱之后天降大雨给人带来的喜悦;而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则述说的是旧伤之上又添新愁的苦恼。由于人们在“雨”这一自然现象里倾注了...  相似文献   

17.
陈雪影 《科技信息》2009,(22):I0208-I0208
手绘POP广告被认为是简易、经济、快速、最直接有效和最为流行的“导买点”广告形式而在市场中大为流行,鉴于高职院校是培养“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的目标,对于手绘POP广告人才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而教学观念也应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8.
张红 《科技信息》2013,(20):263-26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网络的认知也是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很多人离不开网络,甚至有的人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沉迷到网络里。而我校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给学校、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健康。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如何进行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观察凸透镜成象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当光屏上成一倒立清晰的实象时,如果眼晴在透镜和屏之间通过透镜观察,会看到一个正立的象.对这一意外的发现,有的同学感到不解,有的则作出错误推测.本文试分析说明这一现象.l实物、虚物、实象、虚象对某一光学系统而言,发散的人射光线的顶点为实物点(它可以是真实的物,也可以是其他光学系统的实象或虚象,这三种类型的“实物”,对限而言,都是发散的人射光线的顶点,它们在眼中引起的感觉完全相同,单凭视觉无法区别它们是真实的物,还是实象或虚象);会聚的人射光线的交点为虚物点,如…  相似文献   

20.
拙作《右下角的审美价值》一文的发表,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书爱好者的注意。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有的同志对“‘黄金三角’的审美观持疑”,有的认为“所授‘四法’也大可不必”,还有的同志认为强调右下角的安排是“让作者千方百计的故意做作”等等。我认为,这些同导对于我的观点并没有真正了解,对于我论文的实质也没有弄清楚,而只是断章取义的质疑发难。 自1990年发表那篇论文以来,两年的书法创作和研究实践,使我进一步巩固和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