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灯泡奇观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灯泡的应用提供了越来越宽广的领域,功能各异的灯泡纷纷问世,令人目不睱接。 无电极灯泡 日本松下公司开发出一种无灯丝、无电极的灯泡。它与普通灯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在灯泡外部产生磁力线使灯泡内部的水银蒸汽发光而达到照明的目的。目前使用灯丝通电发光的灯泡,其寿命受灯丝限制.而无灯丝灯泡则不受限制,寿命为4万小时左右,是白炽灯的40倍、荧光灯的5倍。  相似文献   

2.
卢敬叁 《科技潮》2003,(3):34-35
我国是生产灯具的大国。近十年来,我国照明电器产品的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灯具产品增长迅速,目前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白炽灯和荧光灯的特点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基本上有两种,白炽灯和荧光灯。消费者对国内销售的白炽灯(灯泡)时常感到灯泡的寿命短,灯头时常会掉,不小心还会出现短路,甚至爆炸等问题。而计量专家所关心的则是普遍存在的灯泡瓦数与光通量(流明)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例如40W的灯泡,它的流明达不到相应的标准。我们日常感觉到的是灯泡的亮度,即流明度,可灯泡的标注只有耗电量瓦(W)数,而没有亮度指数。对于这个问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处专家认为应有所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白炽灯? 白炽灯这个名字听着很耳熟,可什么样的灯叫白炽灯呢?其实,它就是肚子里长着两条小细“腿儿”和一根灯丝的老式灯泡。  相似文献   

4.
射频灯泡:美国科学公园一家公司的研究人员根据高频射信号原理,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射频灯泡。这种灯泡通电后灯芯中的磁线圈能产生高频射频信号,可激发密封在灯泡内的混合气体,使气体变为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使涂在这种灯泡里的磷层发光。其使用寿命可达1.5—2万个小时,耗电量仅为白炽灯泡的四分之一。磁性灯泡:法国一位发明家发明了一种比现在的照明更方便、更安全的磁性灯泡。这种灯泡的设计结构简单,底座是一块金属盘,在与之配套  相似文献   

5.
高效白炽灯     
白玉林 《科学世界》2005,(10):14-15
采用纳米技术,可以把发光效率很差的普通白炽灯泡,变成为经济型的节能灯。廉价的白炽灯,散发着温暖的各色光线,在许多场所仍被广泛地使用着。但是,当我们接近点亮的白炽灯泡时,就会感到灯泡非常热,这是由于白炽灯发射出的红外线所致。大部分的电流通过灯丝时并没有转变为光能,而是转变成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消耗掉了。如果借助纳米微细加工技术,把灯丝的分子组织结构进行一些改良,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制造出节约能源的经济型灯泡。这方面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影响白炽灯泡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采用串联整流二极管的方法降压,使灯泡在脉动电压为50HZ的状态下工作,可延长灯泡寿命20余倍.针对电源接通瞬间灯丝易烧断的现象,采用电子延时电路可使灯泡寿命延长10倍.  相似文献   

7.
无灯丝灯泡     
最近,浙江大学研制出新一代无灯丝灯泡,使用寿命长达6万多小时,能使物品显示出阳光下的本色。浙江大学信息电子工程系,在国内卒先研制出的感应式荧光灯,是一种无灯丝灯泡。经该省科委鉴定,该灯泡性能达到了9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这种灯泡除寿命较长外,发光率也很高,一个35瓦的感应荧光灯相当于500瓦白炽灯的亮度,灯的显色性也很好,基本能显示出物品在阳光下的本色。感应荧光灯灯泡由于寿命长、光效率高,适用于高速公路、广场等公共场合,生产成本降低后也可进行家庭使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灯丝灯泡  相似文献   

8.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5月27日报道 :日本的Mat sushita公司发明了一种长寿命灯泡 ,一只50瓦的灯泡寿命可达60000小时。现在的灯泡通常是用白炽灯丝发光 ;而荧光灯管则用电极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光。但这两种类型的灯泡在几千小时后就会烧坏。为了克服这两种灯泡的缺点而发明的这种灯泡是用频率为2.4吉赫的微波(和微波炉所用的频率一样)产生的人造日光发光的。这一频率的微波可激发铟和溴的化合物发射出光线 ,因为没有了灯丝或电极的热耗 ,因此寿命大大延长。长寿命微波灯泡@刘先曙  相似文献   

9.
美国加利福尼亚物理学家唐纳德·霍利斯特制造了一种寿命长达十年的灯泡。由于这种灯泡还能节省电力,美国能源研究和发展局已给予他一个31万美元的供销售和生产研究用的合同。霍利斯特的灯泡将白炽灯的方便与低温荧光灯的有效性结合起来。它不是采用发白热光的钨丝照明,而是用一个冷的电磁线圈给予灯泡内的汞蒸汽以能量,汞蒸汽放出紫外线。而这些紫外线又使灯泡内表层上的发磷光的薄膜发光。这种灯泡没有可烧坏的电极或灯丝,但价格将是比较贵的,预定在两年内商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5月27日报道: 日本的Mat sushita公司发明了一种长寿命灯泡, 一只50瓦的灯泡寿命可达60000小时。现在的灯泡通常是用白炽灯丝发光; 而荧光灯管则用电极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光。但这两种类型的灯泡在几千小时后就会烧坏。为了克服这两种灯泡的缺点而发明的这种灯泡是用频率为2.4吉赫的微波(和微波炉所用的频率一样)产生的人造日光发光的。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库利吉和朗缪尔的生平,回顾了库利吉研究钨加工的规律,制造可延展性钨丝的历程;回顾了朗缪尔寻找白炽灯泡中的气体来源,研究各种气体尤其是氢气在灯泡中的作用,发明了充气白炽灯的历史.论述了他们依靠实验探索自然规律,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难题,拓宽研究范围获得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家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白炽灯,它除了照明外,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这种白炽灯的灯泡内有一个特制的小槽,里面装了芳香物质,灯泡通电后,在热的作用下,芳香物质会蒸发,从而散发出香气,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影响白炽灯泡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采用串联整流二极管的方法降压,使灯泡在脉动电压为50HZ的状态下工作,可延长灯泡寿命20余倍。针对电源接通瞬间灯丝易烧断的现象,采用电子延时电路可使灯泡寿命延长10倍。  相似文献   

14.
节能灯泡     
陶瓷灯泡 英国生产新型陶瓷灯泡,这是一种抗震陶瓷红外线加热灯泡,它输出的功率能高达500W,寿命比玻璃红外线灯泡高4倍,抗热冲击性能高,即使浸入冷水中也不会破裂。 塑料灯泡 日本东芝生产聚碳酸酯塑料灯泡,比同样白炽灯泡,耗电量减少2/3。寿命高3倍。这种球形塑料灯泡内装发光管、稳压器和  相似文献   

15.
万淑香 《科技信息》2011,(25):I0095-I0095,I0063
节能灯,又称为省电灯泡、电子灯泡,它是与传统的白炽灯相对应的一种灯具。与白炽灯相比较,节能灯的发光效率更高,能够在耗费较少的电量的条件下实现同样的发光效果。节能灯的出现,极大地节省了我们的照明用电,对于全世界的节能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荧光灯,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照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居民用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镇流器是日光灯的主要附件。它从诞生至今尚不过四十年,已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上。深得人们的欢迎。它的主要优点是光色良好,发光面积大,光线柔和;由于发光效率高,因而用电省,据测量知,白炽灯(普通灯泡)的发光效率约10~13流明/瓦特,日光灯可达65流明/瓦特,为白炽灯的四倍左右,也就是在相同的照明条件下,日光灯的耗电仅为白炽灯的1/3~1/4(还要考虑到镇流器本身的功率损耗),而且它的有效寿命长,大约是白炽灯的三倍以上。大力推广使用日光灯照明,对节约用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松下电工公司已开发出一种不用灯丝的电灯泡.这种灯泡与以前使用灯丝通电发光的电灯泡不同,它通过在灯泡外部产生磁力线使灯泡内部的水银蒸气等发光而达到照明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宋福恩 《科技潮》1998,(5):156-156
自从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人们开始走出漫漫长夜。灯泡的诞生,开创了人类由使用火焰照明到电光源照明的新纪元。100多年来,电光源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辉煌的历程。作为人类第一代光源的白炽灯,一直延续到今天。白炽灯光效率较低,只有10%的电能转变为可见光,而剩余的90%变成热能白白地浪费掉。1939年,美国 GE 公司研制出低气压气体放电灯,后来在灯管上涂上了荧光粉,成为荧光灯,它的发光效率比白炽灯提高了5倍。到50~60年代,人们又相继研制出低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大功率长弧氙灯等气体放电灯,这些电光源称之为第二代电光源。到本世纪70年代,由于受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开发高效节能电光源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隔离式的船舶航行灯故障检测检测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检测航行灯(灯泡)回路中的电流从而判断灯泡是否发生故障的。使用隔离式的检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通过实际电路测试表明,提出的检测方案能够很好地实现完全隔离式的航行灯故障检测;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多种多样的公共照明节电控制器纷纷涌现,已成为研制节能电子产品的热点之一。此类控制器一般用于建筑物内门厅、走廊、楼梯、楼道和卫生间等处,对公共照明白炽灯(或节能灯)进行自动控制,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既方便,又可大幅度节电,还能明显延长灯泡使用时间,其优越性已迅速为广大群众所认识,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比较流行的公共照明节电控制器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