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越南首都河内东北150千米外的森林里,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世界上第二长的竹节虫。它的长度是23厘米,腿脚展开后的身长是54厘米,仅次于在婆罗洲发现的"世界最长竹节虫"(其腿脚展开后的身长超过56厘米)。科学家捕捉竹节虫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根棍子敲打树木,直到竹节虫掉落地面。竹节虫主要在夜间活动,它们擅长模仿树枝或树叶,甚至能模拟树枝在风中摇曳的动作。竹节虫的交配期很长,一些竹  相似文献   

2.
正在昆虫世界里,善于伪装的"角儿"比比皆是。然而,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唯有竹节虫目昆虫。它们生活在丛林中,没有利齿,没有尾针,不能像蝗虫那样跳跃,也不能像蝴蝶那样飞行,但它们却凭借拟态绝技,从远古侏罗纪时代,有惊无险地走到今天。它们是昆虫学中解释"拟态"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3.
说到拟态现象.人们往往认为这是动物的“专利”昆虫中的竹节虫、枯叶蝶惟妙惟肖的拟态本领,令人称奇,而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爬行动物变色龙的变色术.更是随机应变的动态拟态典范。然而,博物学家多年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界的“模仿秀”中.一些看似老实巴交、默默无语的植物,也是模仿他类形态为本的拟态高手,它们通过乔装打扰和高超的演技,为自己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兰科眉兰属的兰花就是典型的以拟态求繁衍的“模仿秀”世家。每当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之际,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等地的草丛中,角蛙眉兰便不失时机地绽开朵朵小巧…  相似文献   

4.
正拟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大多数拟态者利用自己善于模拟的本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拟态并非弱者的专利,很多彪悍的强者也不时地选择这种生存方式。蜘蛛无疑是拟态界的佼佼者,它们天生善于伪装自己,其目的往往不是保护自己,而是隐藏自己,迷惑猎物,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自然界中,这些家伙可以说是外貌丑陋、内涵丰富的典型代表。蚁蛛:以假乱真的蚂蚁模仿者跳蛛科是蛛形纲蜘蛛目中最大的科之一,全球有3 000多种,在我国分布甚是广泛。它们大多色彩艳丽,头部两个探照灯似的单眼(一种结构简单的光感受器,见于许多无脊椎动物,由视觉细胞、六角形角膜和圆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植物学家认为,遭受虫害的树叶能改变本身的化学组成。昆虫开始寻找质量最好的树叶并落在隐翅虫容易到达的树枝末端。美国达特木专科大学达·舒尔茨博士在测定槭树叶和橡树叶中鞣酸的含量时发现:不同的树叶中鞣酸的含量不一样,特别是那些遭到虫害的树叶中的鞣酸含量很高。众所周知,鞣酸不参与任何植物新陈代谢,但鞣酸对昆虫消化会产生不良作用。所以,鞣酸有可能成为天然杀虫剂。有位研究人员认为:有时森林之所以发生虫灾,是因为植物的保护能力普遍降低。他说,对植物这种保护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相似文献   

6.
拟态与生存     
自然选择的魔力在整个进化过程中使模仿者与被模仿者越来越像……观察昆虫是件有趣的工作。然而,当你来到山野,环视一片平平常常的树林,除了葱茂的绿树和杂草中的几朵野花之外,似乎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存在。微风拂过,几片枯叶悄然无声地飘落在地上,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但是,如果你走入林中,仔细地在树叶间、树杈上、草丛中、花朵上搜寻,你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一个热闹异常的世界首先引起你注意的,可能是一片倒挂在树枝上的“枯叶”,当你走近时,它突然间竟变成了一只斑斓的蝴蝶,轻盈地逃进了另一丛树叶间。细细地搜寻,你会发现…  相似文献   

7.
2001年6月,从事竹节虫目昆虫演化与生态研究的德国学者得到了一批琥珀,对它们的研究改变了人们看待昆虫世界的方式,也恢复了人们对生命多样性的敬畏。  相似文献   

8.
那片树叶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只要看见树——无论是绿叶扶疏还是树枝光秃,我的脑海里总有它翻动的影子. 它在一棵树上摇摆,但不翻卷.这棵树就在我每天漫步的西城路上.我一直想象着它在风中摇摆的姿态,当所有的树叶朝着一个方向翻卷的时候,它是那么鹤立鸡群,不为风所动,尽力地保持平静的姿态. 我发现这片树叶有残缺!  相似文献   

9.
正全世界的竹节虫分为5科300多属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有4科300多种。大多数竹节虫又细又长,非常像竹枝,中间还有节,三对细长的足好似竹枝的分叉,这身型简直是对自己名字的完美诠释。如果说"竹节虫"这个中文名字形象具体、生动传神,那它的希腊名"phasma"意思是"幻影",则更让人浮想联翩。从竹节虫惟妙惟肖的伪装本领看,这名字的确更具诗意。亚洲东南部地区是世界上竹节虫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不少种类体型硕大、外形夸张、色彩奇特,观赏价值很高,是昆虫爱好者和收藏家渴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11.
在湘西南海拔120o多米的高山上,别具风格的苗寨吊脚楼的阁楼上,摆放着装有树叶的大木桶和一堆堆树叶,在桶内和叶堆中生活着两种功能特异的小昆虫。每年4至5月和11、12月,苗族同胞清除桶内和木板上的残存枝叶,筛选出『油菜粒』大小的昆虫排泄物,用来泡水饮用,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虫茶』。经鉴定,这两种昆虫分属夜蛾科的『米黑虫』和『化香夜蛾』。『米黑虫』又名茶蛀虫,其幼虫在叶堆中过冬,4月幼虫开始活动。每年谷雨前后,苗族同胞便采集海棠树叶,稍加蒸  相似文献   

12.
光线渐暗,通过一个清晰度极高的巨大屏幕,观众感觉自己飘浮在一片红杉林中。随着镜头渐渐转向林中深处,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令人眩晕,悬浮的感觉便转换为许多让人目不暇接的场景:先是红杉树的一根树枝迅速向你逼近,接着瞬间跃入一片树叶中,最后进入了一个细胞内……在这个细胞中,出现了1966年科教片标题"奇妙的旅行"的镜头,影片展现的是一个微型胶囊中的一个小人儿在人体中穿行的一段旅程……  相似文献   

13.
神奇的鸟     
花鸟 非洲生活着一种有趣的小鸟。它全身长满五颜六色的羽毛,宛如一朵盛开的花儿,当地人称之为“花”。“花”鸟有惟妙惟肖的拟态特技。它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如果遇到猛禽袭击,它会迅速躲在树枝上,摇身一变,张开一对翅膀变成美丽的“花瓣”,把头缩在其中当“花芯”,十分逼真。  相似文献   

14.
正黑猩猩用采集的树枝在树冠上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窝,然后每晚在这里睡8~9小时。科学家最近对乌干达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的黑猩猩最常用的树枝的坚硬度和可弯曲度进行了测量,并调查了树叶表面和树木结构。研究结果还真了不得:在受到调查的1844个窝巢中,多达73.6%都是由一种结实的树木——乌干达铁木做成的,而乌干达铁木只占当地树木的9.6%。这里的黑猩猩睡在树上的部分原因是躲避豹子、狮子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     
为什么树要落叶? 每到深秋,大多数树木都会落叶。看到树叶一片一片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双脚踩在积满落叶的地上,心中不免会涌起无限感伤。那垂在树枝上的几片残叶,在秋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摇曳着,仿佛在小声地告诉人们:“冬天来了!冬天来了!” 可是,你知道树为什么要落叶,落叶对树来说也是一件悲哀的事吗? 每逢冬天来临,气温变低时,树叶的生理活动就开始衰退,从树根吸收上来的水分也越来越少,所以把现  相似文献   

16.
"盖房要用梓柯树,不怕火灾安心住."这是一句流传于非洲安哥拉西部的谚语. 梓柯树四季常青,树身高大魁伟,枝叶浓密繁茂.修长的树叶足有两三米长,从树枝上垂挂下来,宛如少女的发辫,妩媚动人.  相似文献   

17.
主要类群在动物界里,龟鳖动物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亚纲、龟鳖目。现在世界上生存的已知龟鳖动物,约有220种,另有120个亚种,它们隶属于66个属12个科2个亚目,我国已知的龟鳖动物,有4科15属27种。曲颈龟亚目(Cryptodira)本亚目的种类分布于世界各地(除南北极外),栖息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以及陆地上,我国已发现的龟鳖种类,都属于  相似文献   

18.
若你是一个生活在南方乡下的小孩子,则一定在田野间目睹过那些"会行走的树枝",而在"玩弄"这些树枝时,心里一定会问,怎么会有动物长得和树枝一模一样呢?"会走路的树枝"属于一类十分有趣的昆虫,它们的头很小,而且胸部、  相似文献   

19.
马文会 《科学之友》2006,(12):56-56
秋季虽少有美丽的鲜花,却也绚烂夺目,那是树叶的功劳。你知道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变色吗?这些变化又是如何使树木自身受益的呢?  相似文献   

20.
黄迪颖 《科学》2013,65(5):28-30,4
正昆虫化石中最令人困惑的恐怖虫的神秘面纱,随着道虎沟恐怖虫化石的发现而被慢慢揭开,原先认为恐怖虫是带毛恐龙身上寄生虫的观点受到质疑。昆虫是动物界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而昆虫纲几乎所有现生昆虫的目都可在遥远的中生代(距今2.5亿到6500万年前)找到它们祖先的化石。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道虎沟动物群里,大约已发现25个现生昆虫目之祖先化石。该动物群是世界中生代昆虫多样性最丰富的动物群。除现生昆虫目以外,还存在一些今已灭绝的昆虫,多出现于昆虫演化初期的石炭纪(距今3.6亿到3亿年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