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志 《科技潮》2006,(2):38-41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整个太阳系。”这是现代航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911年8月12日在给他的朋友沃罗比耶夫的一封信中所写的一段话。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人类征服宇宙的先驱思想家和理论家之一。他的多级液体燃料“火箭列车”的设计思想和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奠定了人类进行太空飞行的基础。尽管他没有做过火箭的具体试验,但是他这个科学的论断和浪漫的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推动着人类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物质流动的方式来看,循环经济区别于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低)为特征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模式,要求把经济过程组织成为具有高资源效率和高环境效率的“从摇篮到摇篮”的闭环过程。但从人类发展的意义上看,循环经济不仅只是一种环境经济,而是把经济、社会和环境整合起来的一种体现统筹发展思想的新经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意味着某种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韩菲 《科技信息》2011,(18):I0340-I0340
湿地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与人类息息相关,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和“地球之肾”,它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是动植物的重要基因库,并为无数依赖湿地的动植物提供水、主要食物和栖息地,也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学》2014,(1):32-33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荷兰一家名为“火星一号”的公司在2013年1月8日宣布,计划在2023年把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并在那里建立一个聚居地,以后每四年,“火星一号”公司都会送去4名新人,这些人主要承担科学实验及寻找火星上生命迹象的任务,并且他们将在火星上度过余生。尽管这是一个没有返程票的火星之旅,却吸引了众多的报名者,他们来自各个国家的各个行业,老板、程序员、护士、牧师……其中中国报名者达到450人之多。  相似文献   

5.
论大西南远古地理环境与"西南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雄 《凉山大学学报》2003,5(1):112-116,120
本文试从地理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古地质学,考古学,分析大西南远古地理环境与“西南夷”的关系,其一,地理环境对远古人类的影响与作用近乎是决定性的;其二,川滇古陆得天独厚的远古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黄色人种的摇篮;其三,我国迄今出土的远古人类化石,大多数在川滇古陆上;其四,元谋人及其使用火对川滇石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黄色人种的摇篮有着极其关键而重要的意义,并批驳了以氐羌说为代表的几种关于中国彝族远古起源的立论存在的种漏洞,从而推论元谋人后裔“西南夷”是大西南地区的土著居民,而彝族作为“西南夷”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大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相似文献   

6.
白玉京 《少儿科技》2011,(10):11-12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开始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就去征服太阳系。——"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俄国)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为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中必将起到其“师范”的作用。高师计算机中心的建立是其发挥“师范”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叙述了在高师建立计算机中心的必要性,中心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最后的边疆,大海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随着地球上人类的繁衍生息,陆地资源的消耗,向大海索取能源、食物和矿产,已成为今天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海洋和大气热量的交换,影响着地球上气象的变化,所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由于东南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地球上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而产生,因此,监测海洋水文、气象的变化,也已是当今地球上气象预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蓝色的海洋是地球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没有海洋,地球将成为荒芜的星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咏颂大海的诗篇多如星辰,但只有曹操这样雄才大略的诗人,才能把大海和天地万物、日月运行联系到一起。可大诗人也不会想到,海洋不但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且是地球留给人类最后的财富了。  相似文献   

10.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一所以工见长的大学,素有“工程师摇篮”、“企业家的摇篮”之称,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人脉”优势。多年来,华工的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多年“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道路中,逐步树立了自己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理念,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不仅是人类获取食品的重要源泉,也是一个潜力浩大的医药宝库。国际上掀起了第一次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热潮。那时,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水产品加工专业的教师,管华诗一直在探索水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问题,试图开拓海洋化工和海洋生物制药的新领域。1972年以管华诗为主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下达的“褐藻酸、甘露醇工业再利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周国兴 《大自然》2010,(2):64-68
探秘斯特克方汀 “人类摇篮世界遗产地”占地4.7万公顷,大部分土地为私人所有,其中著名的斯特克方汀属于斯特格曼家族。1958年斯特格曼家族将这些洞穴捐赠给了维茨大学。该世界自然遗产地主要由13座白云岩洞穴组成,这些洞穴中盛产包括人类化石在内的动植物化石,其中8个洞穴出土了人类化石,4个洞穴出土了石器和骨器,共出土950多件标本。  相似文献   

13.
据考证,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寿命比作一天,那么人类就好象“在一天24小时的最后一分钟才出现在地球上”。人类历史在宇宙中是短短的一瞬,但这一瞬却记录了人类发展所经历的千辛万苦。为了寻求生存和繁衍的条件,人类一开始就四处迁徙流动,因此也有人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迁徙流动史。如果概略地回顾一下,那么可以发现,人类至今已有五次规模较大的迁徙流动。人类学家经过考古研究确认,亚洲南部和非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人类诞生的摇篮。随后为了生存,人类便逐水源和森林迁徙流动。大致在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扩散到亚洲、非洲、欧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基础性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近几百年来现代科学的伟大发现及其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产生了根本性影响,无数次地验证了马克思的至理名言:科学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牛顿力学及麦克斯韦尔的电磁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音乐摇篮     
据报道,日本利用先进电子技术,新近研制出来一种婴儿用的音乐摇篮,并于去年9月投放市场. 这种被称为“哆(口来)咪”的新式摇篮,实际上是架在支座上的一个可供调节的摇椅.它既是个录音机,  相似文献   

17.
高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工作母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摇篮,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四有”精神,能胜任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教育要求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中学教师。力求使每个毕业生都真正意识到教育对承担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使他们对教师职业产生一种义务感,亲切感和神圣使命感。从上述高师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作用中不难看出,高师的培养对象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思想品行高尚,学业成绩优良,又具有献身精神。然而这是一种理想,现实情况却是:  相似文献   

18.
文化播报     
世界第一部塑料书在中国印刷世界第一本塑料书由中国广东印刷。该书书名为《从摇篮到摇篮》,其作者是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享有“再度工业革命之父”之誉的威廉·麦克唐纳。 2月18日,在广西柳州参加《中美可持续城镇发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是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如今,人类想要离开大气层征服太空已经不是难事,所用的运载工具就是火箭。据史书记载,早在明朝,就有一位叫万户的勇士尝试利用火药制作的火箭来实现飞翔的梦想。他虽然失败了,仍被公认为世界上尝试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众所周知,火箭的形状为长条流线型。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  相似文献   

20.
李玉箫 《世界博览》2023,(21):10-11
<正>康科德在美国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它是美国革命的摇篮,美国独立战争就是在康科德和附近的莱克星顿打起来的;它也是美国思想的摇篮,爱默生的《美国学者》一文被称为“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它还是美国文学的摇篮,著名作家梭罗、霍桑和路易莎·梅·奥尔科特都曾在这里生活。本期专题,让我们管窥这个历史名镇的今昔,也可以举一反三,大致了解美国普通小镇尤其是东部小镇的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