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法律上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任何财产的非法占有,并借此从上市公司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都构成证券市场中所称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其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大股东直接从上市公司获取货币并对该货币进行事实上的占有,是一种对资金的直接占用;二是大股东间接地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为什么会发生此类现象呢?本文认为,此类现象背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我国公司制度安排的不合理给大股东占用资金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是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平行数据,应用固定效应回归技术对股权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债务期限存在着倒U形关系;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确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的选择,但影响的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中国股市是“公地悲剧”的一个现实版本。由股市治理权的现实构架决定的各类市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导演了中国股市的“公地悲剧”;中国上市公司的产权属性是一个“反公地悲剧”的例证,基于“廉价控股权”的大股东的极端机会主义行为,引致了各类股东产权行为方向的分裂或对抗,降低了产权效率;必须以建立和强化中央证券监管当局的监管权威和整合上市公司各类股东的产权行为方向为重点来改造中国股市的治理权配置和上市公司的产权属性,实现股市和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经济学优化方法及折现现金流方法,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内在激励.假设大股东注资后仍然发生掏空上市公司行为,通过求解大股东掏空超额收益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动机.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 大股东资产注入收益与其持股比例、注资规模、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成正比.② 上市公司营运效率高,注入资产若能产生协同效应,大股东将越有激励进行资产注入.③ 考虑到持股市值因素,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的边际收益下降,掏空激励减弱.④ 大股东掏空的超额收益与注资规模成反比,说明注资越多,大股东越不容易发生掏空行为.大股东优质资产注入体现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有利于上市公司绩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股权质押因其便利和快捷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融资方式。大股东为避免控制权转移和自身杠杆化风险,会对上市公司资源产生掏空效应和盈余管理动机,进而加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并影响审计定价。本文以2014~2018年间深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信息披露质量的视角验证了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定价呈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审计定价呈负相关关系;信息披露质量对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定价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具有控制权,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为获得更大利益,通过合法或者非法的交易行为在二级市场买卖上市公司股票变得异常容易,所以加强对大股东交易行为的监管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现行的监管制度对大股东合法交易行为的限制存在数量、期间、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不足,对大股东的非法交易行为的监管制度也存在多方面缺陷。当前应加强对大股东交易行为监管的立法,同时应重点完善大股东信息的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交易行为监管制度、子公司交易母公司股票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检验公司治理对外部审计结果的预测能力,使用神经网络中的多层感知器方法,以2000~200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指标对外部审计结果有预测能力,而且在公司治理对外部审计的预测能力中,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为重要,国有股比例比较不重要.其中,公司治理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意见变更的预测能力较强,公司治理指标对审计进程预测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根据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的相关理论,对2008年~2010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增减持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增减持日前30日的股票累计收益率、增减持金额、企业价值、市场账面价值比以及营业毛利率等均对大股东增减持比例有显著影响,进而说明了研究上市公司大股东增减持行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剖析河南省上市公司资金占用的特征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问题成为证券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结合河南省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款的现状,分析了上市公司资金占用的特征和危害.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A股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集合数据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该行业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呈显著正相关;其他股东不能影响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转移公司利益;机构投资者也不支持大股东发放现金股利,但是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企业集团作为一种能够分散经营风险新兴的经营模式受到资本市场的推崇。然而,经过近10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企业集团却变了味道,成为了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工具。本文通过对春兰股份案例的分析,从大股东春兰集团多元化这一动机,分析企业集团下大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东科技》2003,(2):19-19
公司简称公司类别涉及人员实施方式持股情况粤美的上市公司高管及公司元老通过投资公司控股通过两家主要公司共持有上市公司30.6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深方大上市公司高管通过投资公司控股通过两家公司共持有上市公司36.1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上海大众上市公司母公司高管及职工通过职工持股会控制母公司然后控股上市公司职工持股会控制大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大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控制大众科创28.14%股份.同时大众科创持有上市公司大众文通23.38%股份均为第一大股东强生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及职工通过职工持股会控制集团公司然后控股上市公…  相似文献   

13.
电广传媒(000917)7月28日发布公告,大股东将以7542万股上市公司股权抵消其截至2004年6月30日的占用资金,包括本金及资金占用费合计53926万元。而同日的各大媒体还配发了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就此发表的答记者问,强调了处理好“以股抵债”对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资产注入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行为方式——资产注入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资产注入事件的超额累计收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样本的事件研究表明,使用股权模式进行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股价均有显著为正的超额累计收益率,且大股东为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超额累计收益率显著高于民营背景上市公司,说明股权模式的资产注入方式以及国有大股东的资产注入更为投资者和市场认可;超额累计收益的回归分析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超额累计收益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鉴Ohlson模型思想,构建了考虑资产转移与公司股票价格定量关系的非流通股解禁过程中大股东最大化利益的效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非流通股解禁过程中,大股东为了其利益最大化,会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公司股票的同时伴随着"掏空"和"支持"上市公司的行为,以获取最大化的资本利得;影响大股东"掏空"和"支持"上市公司的因素包括公司价值与股价的偏离程度、大股东持股比例、预期股份限售期后市场状况以及公司的预期权益报酬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掏空的原因及掏空手段,阐述了上市公司被掏空的危害,提出了控制上市公司掏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4~2011年12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纵向数据,从成长性、经营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来分析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的影响因素。建立关于规模、成长水平、融资水平、偿债水平、现金流水平、股东获利水平、人均GDP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共8个观测变量的logistic广义部分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给出模型参数的估计,并将结果与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模型可以正确解释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囊》2008,(7):95-95
1.证监会对两上市公司大股东违法占用资金开出罚单。中国证监会6月13日披露,已于近日立案查处了中捷股份、九发股份两起违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案件,拟对两起案件的相关企业及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已送出。  相似文献   

19.
西安上市公司绩差"壳"资源素质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西安上市公司绩差“壳”资源的股本状况、主营业务状况以及绩差“壳”公司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西安绩差“壳”公司内在素质的分析,探讨了西安上市公司绩差“壳”资源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成效研究——基于山东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昊 《科技信息》2008,(9):151-153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不能流通的股票获得了流通权,流通股股东可通过参加股东大会、投票选举和更换董事会成员来对公司管理层实施监控,从而促使管理层把精力放在提高公司绩效上。文中从此视角出发,用山东本地上市公司市场业绩实际数据为样本来检验股权分里前后市场及上市公司绩效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