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构建综合远程智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两个关键,即低成本易实施的稳定数据传输网络和基于合理数学模型的智能决策分析系统;阐述了WSN,ANN,GIS、多媒体等技术在构建综合远程智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综合远程智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架构,并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由于缺乏低成本、大范围、易构建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因此难以向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监测预警;针对上述问题,重点开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滑坡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和体系结构研究,提出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滑坡监测区域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的设计方案,并结合GPRS通信技术,实现对监测区域的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3.
滑坡地质灾害无人监测预警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远程实时监测边坡稳定状态并及时进行滑坡地质灾害预警,减少人员财产损失,设计了一种滑坡地质灾害无人监测预警平台。提出了短距离自组织无线传感网络和北斗短报文/GPRS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案,以及边坡地表变形、地下变形、内力、水文、环境等参数的低功耗传感检测方案,进而实现了免线缆的滑坡地质灾害无人监测硬件平台;建立了滑坡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软件平台,实现边坡监测数据的阀值预警、边坡稳定性辅助分析和远程支援专家数据访问与会商等功能。该系统平台具有部署维护成本较低、功能全面实用的特点,在边坡稳定性参数监测和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远程温度监测的需要,提出了基于GPRS的环境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采集器以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通过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后经由GPRS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监控中心计算机通过监测软件对数据实时显示和存储。  相似文献   

5.
面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智能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地质灾害防御采用先进的智能多媒体传感器技术,在地质灾害区应用位移、水压、倾斜角、降雨量计等传感器组建无线传感网,并针对地灾监测传感网的特点设计了多协议支持的网络结构,实现了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监测的可靠性和预报预警的实时性,以及对环境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监测系统在监测点分散,分布范围广,监测点所处环境恶劣等情况下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分布式无线监测系统.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作为监测系统主控芯片,外围扩展多种处理模块,采用具有多信道的收发芯片nRF905实现无线数据传输.论述了系统设计软硬件的设计方案和分布式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同时使用跳频机制,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该系统使用灵活,移动性强,能对特殊环境多点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智能电量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电力系统对智能电量监测系统的数据通信的需求,介绍了一种基于GPRS的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实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骆宇平 《科技信息》2008,(34):367-368
为了保证惠州电网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建立惠州电力调度数据网,按照三层网络结构考虑,核心层、汇聚层采用环形结构,接A层采用星形结构。在惠州局通信机房设置网管中心,统一进行全网的网络管理和业务管理。采用三级分层IP技术,在高可靠性的光纤传输通道上建立了高带宽、高性能的数据通信网络.可满足惠州电力调度生产相关业务的数据传输需要。对惠州电力调度数据网网络设计的网络拓扑、IP规划、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认识,介绍了地质灾害概况,对常见的急变性地质灾害进行了说明,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看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的日趋成熟,WSN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水位监测自动化、网络化的需求,结合Zigbee技术和GS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设计和实现了基于Zigbee和GSM技术的实时水位监测及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国外码头系泊监控的研究与应用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系泊监控设计方案。利用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现场缆绳张力、护舷压缩量等测量数据,中心控制室接收到数据后图形化动态显示船舶系泊状态,同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实现码头系泊的分散控制与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这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码头系泊可视化监控方案,可以降低断缆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系泊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数字传输芯片和单片机构成的刺激器系统的设计,阐述了利用单片机和无线模块nRF2401实现无线通信以控制刺激电流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nRF2401在突发模式下的应用。在该系统中,单片机对刺激电流和数据传输进行控制,借用串行通信完成人机交互。运行表明,该系统控制方便,运行可靠,能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3.
蓝牙技术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建立无线连接,代替传统的有线电缆连接.给出了一种基于蓝牙的微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研制方案及软件关键算法,能够实现短距离内数据的无线传输,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14.
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异地容灾系统,系统采用本地冗余和异地冗余相结合,服务和存储相分离的结构,采用本地控制中心作为事件处理中心和数据转发的缓存。并且设计了一种动态的失效检测算法,算法综合考虑了消息的延迟、丢失、当前网络状况和当前系统状况,能够有效的降低误判率和加快服务自动恢复速度。测试表明该系统的数据恢复速度和服务切换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应用中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达到了高级别容灾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异地容灾系统,系统采用本地冗余和异地冗余相结合,服务和存储相分离的结构,采用本地控制中心作为事件处理中心和数据转发的缓存。并且设计了一种动态的失效检测算法,算法综合考虑了消息的延迟、丢失、当前网络状况和当前系统状况,能够有效的降低误判率和加快服务自动恢复速度。测试表明该系统的数据恢复速度和服务切换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应用中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达到了高级别容灾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数据库容灾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志林 《应用科技》2004,31(6):44-45
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数据.但人为的操作错误、软件的缺陷、硬件的损毁、电脑病毒、黑客攻击、自然灾难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计算机中数据的丢失.此时,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尽快恢复计算机系统,使其能正常运行.本设计方案,描述了系统的组成,软件配置,数据同步拷贝和数据备份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中心对汽车状态的跟踪, 并对出现故障的汽车进行远程控制, 将嵌入式系统与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 实现了新型汽车状态与故障监控终端的设计。终端能在汽车行驶一定里程数以及在出现故障特征时利用GPRS网络信号以特定的数据帧格式将汽车状态与故障信息发送给中心, 中心通过与标准参数对比的方式对大量汽车状态数据进行分析, 解决汽车的安全隐患并远程控制出现故障的汽车。同时, 分析了汽车运动对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影响, 并通过实验测试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藏文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及数据备份系统的重要性,介绍了数据备份系统的系统架构方式及数据备份的相关管理软件。根据藏文数字图书馆的特性,结合现有的先进技术,设计出藏文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备份系统架构,并阐述了该系统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实现过程。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提高藏文数字图书馆在发生灾难时能迅速恢复数据资源,提高持续服务功能,推动藏文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以物联网中广泛使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实际需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传输系统实际工作环境及经济成本,传输距离,可靠性等问题,设计出一种以LoRa无线传输技术构成的星型网络,能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的能实现远距离、易扩展的数据传输系统.介绍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系统软硬件设计和自定义通信协议的设计过程.其中,LoRa终端节点内嵌Contiki嵌入式专用操作系统,有效减少用户定义多线程多任务对内存的消耗,节点采用循环队列缓冲的数据通信,具有封装成帧、确认回复、周期性休眠等功能.异构网关负责存储转发并且支持NB-IoT,WiFi等多种通信技术上传至远端云平台,在远端云平台可以配置并显示终端节点信息.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嵌入式平台的车载数码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集GPS导航技术、GPRS/CDMA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多功能车载数码中心产品的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及其设计方法;分析了现有车载产品的性能特点和不足,指出了基于32位ARM微控制器的车载嵌入式系统方案的优势;详细说明了应用三星ARM9微控制器芯片S3C24A0构建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的原理以及接口扩展与资源分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