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希腊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与文化之源。将希腊古典哲学放在希腊古典文明的宏阔背景中考察 ,可以发现 ,它的本质特征与重要贡献是体现了希腊古典文明的基本文化精神 ,奠立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这一西方哲学与文化传统 ,推进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与人文、社会知识 ,对西方后世的哲学、科学与文化和社会文明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从东方输入了许多"产品",其中包括对希腊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腓尼基文字,毋庸置疑,这些腓尼基文字具有闪米特的起源。古老的象形文字经由改造,制成可以表达抽象思维的字母。通过这些字母的排列组合,古希腊人通过误读而构建出西方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字——希腊文。由24个拼音字母组成的语句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既能展现诗性思维,又能构建哲学理念。从这层意义上说,古希腊文明的形成、戏剧的繁荣以及哲学的产生,都离不开从东方借鉴的外来文字。文化传播给西方文明起源带来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明兴起较晚,当希腊、罗马文明兴起之时,近东已有上千年的文明。因而西方文明不可避免地受到古老近东文明——苏关尔、巴比伦、埃及、波斯诸文明的影响。尤其是近东各民族的宗教和神话对希腊、罗马乃至基督教的影响甚为久远,经由他们的融合吸收、加工提炼,最后成为今日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陶静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6):152-154
拜占廷帝国把罗马政治统治、古代希腊文化和基督教融为一体,形成独自的文化体系。拜占廷对西方文明的贡献在于它保存了西方中世纪散失的大量希腊罗马的古典文献。在这一方面,拜占廷的图书馆功不可没,可以说,拜占廷的图书馆拯救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陈克猛  刘栋  鲍玮 《科技信息》2010,(15):161-161,170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明新形态,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考虑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是一种推崇顺应自然,以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自然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一般认为 ,人类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标志是文字、城市、青铜器和国家等的出现。中国和希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之一。通过对中国和希腊文明的产生及其发展 ,以及文明产生的地理基础的比较研究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 ,两者都具备适于农耕的地理条件 ;第二 ,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连续性 ,而希腊文明的起源则带有间断性 ;第三 ,中国古典文明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而希腊文明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是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古希腊多山、海岸曲折、岛屿众多的自然环境使希腊人走上了一条发展商品生产之路;割裂的地形使希腊形成多元政治体制及多神信仰,同时也是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因素;开放的自然环境使希腊易于吸收周边先进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生态问题却是古而有之。中华文明作为早熟的文明对生态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西方生态思想发端于其哲学内在精神之中,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现代哲学一脉相承。在西方文明框架内的生态哲学在许多地方与儒道生态思想不谋而合,挖掘东方传统生态观有助于不同文明的对话,也有助于解决西方生态哲学自身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罗马文化对英语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很多英语词汇源于或引中于希腊罗马文化中的诸神的名字和神话及典故。本文探讨了英语词汇中的“古希腊罗马现象”,以期望帮助广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断认识英语词汇的由来,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  相似文献   

10.
一在向中世纪过渡中,原罗马帝国两大文化范围区(即拉丁文化区和希腊文化区,也就是东、西罗马帝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西罗马(拉丁语区)范围内,奴隶制崩溃的震荡挟着蛮族入侵的浪潮,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破坏,使西欧  相似文献   

11.
赵凌飞 《科技资讯》2013,(17):213-213,215
《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一书主要阐述了什么是文明,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多元以及形成的缘由。同时也回答"何谓亚洲",即亚洲的特质是什么?由此探寻亚洲文明发展的规律与路径。其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别具一格,对于东亚文明的研究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世界文明的存在是多元的。自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斯宾格勒、汤因比等思想大师都留下了众多关于文明的经典分析,为我们分析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行程提供了宏大的视野和缜密的理路。  相似文献   

12.
文明体系的AGIL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构成,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于一体的社会,这四个文明建设与帕森斯后期研究中的AGIL理论模型基本相符合,只有各个文明建设充分满足AGIL各部分的功能需求条件,并且各部分之间能够合理和有效地进行信息和能量转换,才能实现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从而达到和谐社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高校是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任务之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高校是高校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通过构建和谐高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和谐高校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高校统战工作“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优势,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幅员辽阔,湖泊众多。湖泊,是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孕育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记录了生命在大地上留下的最初足迹,感受到最古老的文化与智慧,而它象征着的才是人类最本质的财富。因此,湖泊带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和谐的生态文明。以哲学的思辨,用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的现代发展观对我国的湖泊文化和生态文明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融合,世界文化领域内部也进行着交流与整合。篮球运动作为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随着其国际性的不断加强亦带动了中西方文化理念的融合与发展。中西方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成为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总体态势,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从边缘走向主流,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缓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对立情绪,弥合社会裂缝。慈善作为推动财富流动的独特力量,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慈善事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发展慈善事业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化原型,地域文化往往是以保存整体文化单个或多个文明因子的方式,为整体文化的转换提供一种基础性的支持。在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作为地域文化,两浙文化对中国新文学生成的支持,主要表现为两浙作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使之获得了文化转基因的内在催化动力,使两浙作家在以艺术审美方式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当中,所采取的文化视角具有一种独创性,从而为推动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作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社会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为矛盾存在,才要和谐,因为要和谐,才需要协调矛盾。坚持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与文化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植根于社会历史语境,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翻译则是文化身份的再现,受制于源语、译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文学翻译的文化再现。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受这一虚构神话的影响,文学翻译中往往展现出一幅歪曲变形的东方形象,这体现了西方强势文化对东方弱势文化的歧视与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