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简讯七则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三日至十七日,贵州省纪念遵义会议召开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历史名城遵义召开。学术讨论会筹备会成员、院长吴雁南参加了会议。政教系和历史系的黄自为、项承武、冯之锐同志参加了会议。送去的论文六篇,著作一部。即冯之锐的《红军转战贵州的意义》,陈德(讠是)、丁芝珍的《伟大的遵义战役》,项承武的《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重大问题的会议》,黄自为的《试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遵义会议的杰出贡献》,沈德海的《浅谈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何长凤的《论中央红军通道转兵贵州的条件及其实现》。周春元教授(已故)主编的《遵义人民革命史》一书也送到会议。论文和著作都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
遵义师范专科学校是在原遵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办于1907年(光绪33年),当时名为遵义优级师范学校。以后校名经过多次变动,曾用过遵义中学、十县联立中学、贵州省立第三中学、贵州省立师范等。1934年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就在这个学校的礼堂召开“万人大会”,毛主席、朱德同志在会上讲话,给遵义人民播下了革命火种。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后,学校改名遵义师范,先后开办中师、初师、速师、艺体、  相似文献   

3.
近有汤鲁林、王军勇撰文,对中央红军长征到湘黔边界时改变战略行动方向的“通道转兵”和“黎平转兵”的提法,提出质疑,认为应把转兵视为从通道到黎平的一个过程。该文认为:通道会议后,红军虽改变行动路线,移师黎平,但中央红军要北进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并未改变。黎平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议》,彻底否定了北上湘西的错误主张。通道会议的决定是  相似文献   

4.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退出中央苏区,开始战略性大转移,长驱两万多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西北部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于1935年12月对日在陕西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谈到如何看待红军阵地大转移时说,红军在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但在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而敌人在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但在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1]中央红军长征,原叫战略转移,其前进的目的地有过多次不同的决定,最终才确定到达陕北的。对此…  相似文献   

5.
一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我省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途中举行的。因此,会议“主要地是反对战争中的机会主义,把战争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战争环境的反映。”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方面作了一些调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陈云同志在一九三五年向中央纵队传达遵义会议情况的提纲手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一部描写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湘江之役、四渡赤水、占遵义、逼昆明、渡金沙江、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作品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阅读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从最高层领袖到普通士兵的活动,感受史诗般的震撼……如今,"地球的红飘带"一词专指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7.
湖村镇是宁化县的革命老区镇、工业重镇和旅游重镇。这里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当年澎湃县苏维埃政府、中央红军医院、兵工厂都设于此,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元帅曾在湖村召开过群众大会,指挥过攻打泉上土堡的战役。在这块红土地上,路旁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有福建最深的内陆天然湖——蛟湖;  相似文献   

8.
“昔日革命带头,今日建设领先”──古田、才溪经济状况调查赖蔚英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敬仰,怀着一分新奇,我们来到了著称于史的闽西革命老区:古田、才溪。想瞧瞧当年“三千郎儿当红军”跟随中央红军北上“打天下”的“模范苏区”人民在改革天放的新时期又是如何“闯天下...  相似文献   

9.
四十五年前,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前后,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旬到一九三五年四月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指挥中央红军在贵州高原上战斗和活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跨过了全省五十九个县的山山水水,行程约六千多里,进行了用兵如神的四渡赤水之战,赢得了我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  相似文献   

10.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留下三万余名红军,掩护红军主力集中和突围转移。留下来的红军接防后,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仍然实行大兵团作战,死守瑞金、会昌、于都、宁都“三角区”,结果不仅没有守住,而且伤亡极大.“长岭会议”决定突破敌军包围,改变斗争方式.此后,在赣粤边、赣闽边和闽西南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项英和陈毅、邓子恢和谢育才分别与江西、福建国民党地方当局在池江、赣州、南昌和漳平、龙岩谈判,达成将中央苏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一部的协议,并开赴皖南前线抗日.  相似文献   

11.
《红星》报是长征中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唯一报纸,其中不少关于群众工作的报道。这些报道说明,长征途中,在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困难的情况下,党和红军从实际出发,迅速转变观念,通过全体红军战士的热情参与,以简单高效的工作方法、严明的红军纪律获得了沿途群众的大力支持,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民国年间,甘肃、宁夏地区相继修建了许多堡寨。至红军长征经过甘宁地区时,国共两党军队及地方武装就这些堡寨展开了一系列争夺和抗争。尽管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依凭各地堡寨阻击红军,使红军遭受一定的人员损失,但红军灵活采取军事、政治教育等手段,宣传我党政策,最终取得了堡内民众的积极支持,成功到达长征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连城县新泉开展的整训活动,是正确实践中共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典范。整训在中央“九月来信”的正确指导下,纠正了红四军党内实践民主过程中的偏差.统一了红四军党内主要领导人的思想,纠正了极端民主化的错误,真正实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标语宣传以其独特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历来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府,配合当时的革命需要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标语.这些具有独特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的标语,既为鼓舞红军斗志,瓦解敌军,胜利粉碎敌人的多次"围剿"立下了卓著功勋,也为苏区军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扩大苏维埃革命政权,发展苏区各项改革与建设事业提供了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八一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造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八一精神。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并创建了红十军。本文论述了八一精神与方志敏创建红十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红十军精神。红十军精神与八一精神是具有共同特征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共领导的红军陆续进行了长征。然而这时的中日关系却以微妙的方式发展着。日本政府在中国积极推行巩固“满洲国”权益、分离华北和内蒙、打击抗日势力、拉拢和威逼国民党政府投降的外交政策。对此,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退让政策,使中国的权益不断受损。中共领导的红军却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面前,提出了一系列坚决抗日的决策及声明,表明了鲜明的抗日态度,代表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当时中国对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过程中,认识到新闻媒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巨大威力和重要功能,提出了武装斗争与新闻宣传并重、报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争取广大工农群众是党进行新闻宣传的根本指针等重大理论命题.成功地利用新闻媒介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红军发展壮大并走向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论弘扬"红军精神" --兼论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精神”是川陕苏区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重要的苏区文化现象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生成因素,今天仍然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红军精神”要与时俱进,弘扬“红军精神”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新世纪老区发展的精神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论红军长征与打通苏联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6年5月起,为尽快适应国内抗日教亡形势发展需要,尽力争取苏联政府与共产国际的军事援助,中共中央提出了红军主力在西北会师并以打通苏联外援通道为主要任务的新战略方针。随后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转变,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陕甘,红一方面军发动了东征和西征战役,至当年10月三国大会师,跟即发动宁夏战役及西路军远征,力图从宁夏,缓远,新疆三个方向上,完成打通苏联之任务。本文试图解析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把握红军长征与打通苏联之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杨雪芹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20-21,26
古田会议精神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起着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决议针对红四军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重申和发展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原则,首次在党内法规中将它加以定位并形成定制,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决议还提出正确认识党员社会成分多元化的问题.古田会议精神为今天我们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