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绍棠早年的生活经历,使他秉受传统评书的雨露滋润,在小说创作中,他大量借鉴传统评书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2,(3):33-41
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创作中存有大量闽籍小说作家及其作品,这是明清时期地方小说创作的独特现象,也是明清闽地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文言小说作家的籍贯、生平及其作品的体裁、内容、存佚情况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明清时期这些闽籍文言小说家身份多为士子文人,思想传统,学养具有家族与师友传承性。这些文言小说作品在题材与思想内容、文体选择与艺术成就方面既有对传统的承袭,又表现出走向通俗化、现实化的新趋势,体现了明清时期闽地小说观念的发展流变,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旧体诗创作是闻一多创作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对以后的“诗人闻一多”、“学者闻一多”、“斗士闻一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闻一多旧体诗创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基本上是求学时期的创作。可以说,旧体诗是阅读古典的感性报告,主要展现出以下三种精神:发愤读书、砥砺志行、报效祖国,因而具有了感情强烈、直抒胸臆、多用典故等艺术特点。由于受到“五四”精神的感召,闻一多走上了新诗创作之路,但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情结使新诗创作始终笼罩在传统文化(包括旧诗在内)的影响之中。此后,他强调文艺要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虽然有过向旧诗创作回归的动向,但却不再发表旧体诗作了。虽然如此,旧诗始终是闻一多传统情结的载体,是我们理解闻一多思想及其变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针对“文学启蒙”的解读方式(包括如何理解、如何通过创作去操作实施)一般呈现出两种模式:一是认为只要用文学取代一切非文学的思想意识就可以启蒙井达到启蒙的目的;二是认为只有先进的思想意识、文化意识才可以启蒙,而文学只是一种手段方式而己。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解读方式在客观上产生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问题并因此也产生了针对“启蒙文学”这一创作现象的定位与评价问题。尽管文学启蒙往往只是一个时代话语、只具有时代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人类文化现象,其实质仍然是一个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学界最重视的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对他诗歌方面的研究很少。其实,郁达夫的旧体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且影响了其小说和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是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戏曲作家,根据唐人小说改编而成的“四梦”不是对前人题材的机械沿袭,而是推陈出新,汇入了极具特色的创造,与小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利用改编这种方式,在戏曲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充分表达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和审美理想,“四梦”所包容的内涵是唐代小说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7.
开辟文学的新纪元──试论欧·亨利小说的新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誉世界文坛的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SindeyPorter),出生于美国南方的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小镇的一个医师家里。他一生走过了“药房学徒”──“西部牛仔”──“银行职员”──“奥斯汀罪犯”──“美国逃犯”──“拉丁美洲匪徒”──“俄亥俄州监狱囚徒”的命运之路,历尽屈辱人生苦难和生活的磨练,拥有一座“唯我独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宝藏。这可谓得天独厚,并由此而形成地的独特的欧·亨刮性格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他一定居纽约,小说创作即如喷泉般涌出…  相似文献   

8.
诗心与佛心     
诗心之所以通于佛心者,一是始于喜悦,即超越功利;二是止于智慧,即看破放下;三是慈悲,即人文关怀;四是金刚怒目,即诗可以怨。此外,传统诗歌的方法也是通于禅的。依奥登之说,“欢愉之辞”可以帮助我们更能欣赏人生,“穷苦之言”则帮助我们承担人生的痛苦,这是一块金币的两面,缺一而不可。所以陶渊明说“欣慨交心”,弘一法师说“悲欣交集”,王蒙说“泪尽则喜”。  相似文献   

9.
应该说,狄更斯并不是一个歧视女性的作家。在生治中,他爱她们、尊重她们。然而在创作中,他又总是有意无意地贬低她们,把她们置于男性之下。这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肘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他本人身为男性这一质的规定。当然,他本人的经历和成功史也增强了他的“男性优越感”。不过,讨论狄更斯小说男性意识产生的原因不是本文的主旨,木文准备讨论的,是它在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具体表现。近四百年前,忧郁的丹麦王子曾百感交集地慨叹:“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这句断言在狄更斯的小说中得到了反响。狄更斯笔下的…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认同“为艺术而从事艺术”的口号,并强调艺术是自由的“游戏”,表现了他以美学意义为艺术之魂的文学本质观。其创作论──“性灵”说的精髓在于:以文学须独创为理论基石,以作家与作品关系为切入视角,阐明唯有作家的独特个性能赋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林氏视野宽广,能摘取并融合中西之璧为我所用,此为他建构诗学话语的方法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