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凋亡在视神经撞击和挤压的损伤导致视网膜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活细菌悬液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检测损伤后多膜神经元凋亡的形态和数据。结果:荧光染色法见视野内有散在细胞出现核染色质凝聚现象(不规则核块),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见正常对照组有直而高的G0/G1峰和低平的G2峰,在G0/G1之前有一细胞群体大约占细胞总数的1.63%,损伤组在G0/G1之前有一低小的亚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萘醌化合物对斑马鱼致毒机理,选取甲萘醌、阿托伐醌、布帕伐醌、2-羟基-1,4-萘醌和2-乙酰氧基-1,4-萘醌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核试验方法研究了这5种萘醌化合物对斑马鱼肝脏96 h内染色体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萘醌化合物对斑马鱼肝脏染色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微核效应.其中以甲萘醌最为明显,2-乙酰氧基-1,4-萘醌微核效应最弱;且这5种萘醌化合物微核效应均呈现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关系.说明萘醌化合物可在不同程度上引起斑马鱼染色体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
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的定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采用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视网膜各层厚度,特别是神经节细胞层中细胞核的大小和密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象大多数脊椎动物的一样分为10层,其总厚度为167.5±12.5μm、除外、内界膜外、其余各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约29.6±5.9μm,视杆视锥层25.4±3.4μm,外核层8.9±1.4μm,外网状层8.9±2.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apoptosis)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有着密切关系.全面了解有关研究进展,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将会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途径.为此,文章从细胞凋亡的基本知识、心肌缺血再灌注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药物干扰作用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人为升高猫IOP(眼内压)条件下,记录了视网膜节细胞反应及ONR(视神经反应),并与同时记录的ERG (视网膜电图)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视网膜节细胞的耐压性也不同,ONR 与ERG 几乎平行消失。在两只猫上同时记录了VECP(视皮层诱发电位)与ERG,发现ERG 先于VECP 完全消失,这与家兔的类似实验比较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指脑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后,脑组织损伤继续加重现象.EGb761是银杏类黄酮和萜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其在急性脑缺血中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及其相关凋亡通路的调控机制鲜有报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EGB761预处理能显著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使Bcl-2的水平增加,Bax、Caspase-3和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水平下降.这些结果表明,EGb761通过调控凋亡因子和细胞色素c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视网膜各层厚度,特别是神经节细胞层中细胞核的大小和密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象大多数脊椎动物的一样分为10层,其总厚度为167.5±12.5μm、除外、内界膜外、其余各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约29.6±5.9μm,视杆视锥层25.4±3.4μm,外核层8.9±l.4μm,外网状层8.9±2.0μm,内核层29.5±4.8μm,内网状层37.8±5.6μm,神经节细胞层与视神经纤维层一起共25.9±3.7μm,其中神经节细胞核长轴平均约8.0±1.2μm,,短轴约7.3±1.1μm,每mm长度中约含125.8±40.0个神经节细胞核。这些数据可为以后更深入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价值。同时讨论了斑马鱼视网膜具有典型的光照条件好,白昼活动型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白杨素衍生物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谷氨酸构建体外培养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模型,选择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使用酶标仪,对细胞培养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并对丙二醛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的高低进行检测;使用Annexin V/PI的方法染色,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药物(50、100、200、400μmol/L)处理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比例,药物浓度为200μmol/L时细胞存活比例最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也最高,丙二醛的含量最低,总抗氧化达到最大水平.药物浓度为100、200μmol/L,其凋亡率降低到11.39%、5.02%,较模型组的凋亡率28.06%降低了2-5倍多.白杨素衍生物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 Y神经细胞拥有效果明显的保护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或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进而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EPO)对大鼠急性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时效性.方法选取4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1、2、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8只,其余各组均为10只,应用手术显微镜(光照强度为(22 000±1 000)lux)对模型各组造模.模型治疗1、2、3组:分别在光照前4 h、光照后立即、光照后3 d按照5 000 IU/kg腹腔注射r HEPO 1次.模型对照组:光照前后均未给予药物干预.7 d后处死所有大鼠,摘取眼球,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HE染色:正常对照组中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排列整齐,细胞核形态规整,染色均匀.模型对照组中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排列紊乱,有空泡形成,部分断裂;外核层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核间隙加大,部分有碎核现象.模型治疗各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排列紊乱,有小空泡形成;外核层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变薄(P0.05),模型治疗1、2组好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1组优于2组(P0.05),模型治疗3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aspase-3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各组的Caspase-3表达均有所增强(P0.05);模型治疗1、2、3组表达依次增强,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与模型治疗3组表达最强,二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r HEPO对视网膜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早期用药效果好,其中光损伤前4 h预用药优于光损伤后立即用药.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鱼类视网膜-顶盖系统的研究概况,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顶盖的组织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损伤视神经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化及其跨神经元的影响;最后综述了视神经再生与神经传入活性、相邻神经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靶区选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斑马鱼( Brachydanio rerio) 视网膜整体装片的组织结构,着重观察和分 析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目及密度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符合脊椎动物 的基本模式. 视网膜面积为3.04±0.29 mm2,视神经乳头位于视网膜的偏腹颞侧. 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总数约为40 000~56 000个,分成6级密度水平. 在视神经乳头偏颞侧部位有一 高密度区即中央区,沿鼻颞轴分布. 神经节细胞核大小均匀,呈规则的圆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混合关系下甲酚异构体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采用等毒性单位比的方法进行了对甲酚、间甲酚和邻甲酚二元、三元混合物的斑马鱼联合毒性试验并应用毒性单位分析法和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对甲酚与间甲酚的联合毒性24h内为协同作用,48h为相加作用,72h和96h又表现为协同作用;对甲酚+间甲酚+邻甲酚组的联合毒性在24h内为拮抗作用,24h之后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结论甲基酚类化合物随着混合物中化合物种类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作用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3.
Hippocampal neurons were treated by thrombin and thrombin receptor activating peptides (TRAP). Cell survival rate was de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y MTT assay. The numbers of apoptotic cell and apoptotic rate of hippocampal neurons treat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rombin were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labeling (TUNEL) method and Flow Cytometr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rombin is 40 U/mL, TUNEL positive cells and apoptotic rate of hippocampal neurons reached peak value, were 27. 3 4.0 and (29.333 4.633 ) %, respectively. Immunocytochemistry assay show that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own- regulated and Bax protein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rombin increased. TRAP can mimic the effect of thrombin to induce apoptosis on hippocampal neurons. Thes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hrombin induced hippocampal neuron apoptosi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rough activating protease-activated protein-1 (PAR-1). The change in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ax was related with the effect of high concentration thrombin induced apoptosis on hippocampal neuron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细菌内毒素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影响及细胞凋亡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用含有细菌内毒素1000EU/mL、500EU/mL、100EU/mL、50EU/mL、0EU/mL的MEM细胞培养液来培养A549细胞,通过细胞计数来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用台盼兰拒染率测定细胞活率、用DNA梯形条带法及TUNEL原位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细菌内毒素对肺癌细胞A549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此种抑制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达到的.肿瘤坏死因子检测结果没有发现规律性.表明内毒素在体外可以诱导肺腺癌细胞的凋亡,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关系,并且此凋亡不是依赖TNF-α途径发生的,为临床上通过诱导细胞肿瘤细胞凋亡,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7721的影响程度.方法:用含有细菌内毒素1000 EU/mL、500EU/mL、100 EU/mL、50 EU/mL、0EU/mL的DMEM细胞培养液来培养7721细胞,通过细胞计数来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台盼蓝排除法测定细胞活率、用DNA梯形条带法及TUNEL原位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细菌内毒素对肝癌细胞7721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此种抑制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达到的,肿瘤坏死因子检测结果没有发现规律性.结论:内毒素在体外可以诱导肺腺癌细胞的凋亡,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关系,并且此凋亡不是依赖TNF-α途径发生的,为临床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真鲷视顶盖的细胞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甲基蓝染色及快Golgi法显示,真(?)(Chrysophrys major)视顶盖结构组成由表及里依次为边缘层、视觉层、表面灰管及纤维层、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脑室层,除边缘层外,每一层各含有不同类型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以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rauch)后肢芽期蝌蚪为材料,切断其左眼视神经并进行角膜移植,在角膜诱导的不同时期取眼球固定,用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制成兰薄切片,用次甲蓝、天青Ⅱ、硼砂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的退化过程及在视神经再生的情况下视网膜诱导皮肤移植片转化为角膜的作用。结果表明,切断视神经,引起视网膜逐渐退化,移植的皮肤片与正常的皮肤其本相似;在分断的视神经发生再生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情况下,退化的视网膜逐渐恢复,同时被移植的皮肤片也出现表皮的去分化及表皮变薄等被诱导为角膜的过程,并对视神经的完整性与其诱导皮肤移植片转化为角膜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