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丁一凡  雷达  江涌  方明 《世界知识》2011,(17):14-23
美国两党终于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协议,美债危机似乎应得以化解,然而标普却给美国国债降了级,继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自1917年主权信用评级制度推出以来,美国国债信用首次从顶级跌落,低于英、法、德等国。透视美债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些什么?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老二”,究竟是该挑战“老大”还是该辅佐“老大”?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有何不同?欧洲的出路又在哪儿……看看本刊采访的专家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是“世界工厂”,等等,这些关于中国的说法、比喻,我们至少听到过一二。可细一琢磨,不免有些搞不懂:既然都发展强大到“世界工厂”份儿上了,怎么又会“崩溃”呢?如果全世界都养活不了中国,那中国又怎么可能有力量去“威胁”别人呢? 尽管有些说法别有用心,但我们的确要看到自身的问题,搞清自己究竟几斤几两重。中国经济这只大船正在往海洋深处开,别人比我们先看到了这点,开始对中国指手划脚。然而,对这一切,我们还没准备好。——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3.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洋 《科技潮》2009,(5):20-22
新绿色革命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0年举行的世界粮食理事会第16次会议上提出的,新绿色革命最初设想的发展趋势有三点:一是在巩固水稻、小麦、玉米育种等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的基础上,向农业其他领域扩展;二是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相对贫瘠的旱地、低地、丘陵山地扩展,改善其维持的20亿农业人口的生计;三是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基因革命”。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正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我们不仅要依靠科学知识,建立起牢固的现代化农业基础,改变中国农业的“弱质”面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要迎接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力开展新的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的“弱智”面貌,推动我国农业的知识化进程。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审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努力培养和造就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农村科技人员。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培养农村科技人员主要基地的农业中…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曲折。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蜕变成资本主义,这一严峻的客观现实,已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危害性。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西方反动势力对“和平演变”战略的地位和作用的态度是不同的,而“和平演变”战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效应也是不一样的。由此使“和平演变”战略呈现出三个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阶段来。  相似文献   

6.
一、光能利用是水稻生产的核心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培育出耐肥、矮秆的水稻、小麦新品种,着眼点是在“肥”字,他们吹嘘为第一次“绿色革命”。到七十年代,从植物生理角度,认为要改变株型,提高作物对太阳光能利用率,才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着眼点放在“光”字,外国资产阶级吹嘘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我们对这些提法有两点要说明的。第一,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绿色革命”的目的,是要掩盖阶级矛盾,麻醉人民不起来革命,与被压迫人民“红色革命”相到抗,对其政治上的反动性必须加以揭露批判。第二,全世界首先培育出矮秆品种的,不是他们,而是我国的贫下中农。一九五六年我省揭阳县农民育种家已培育出“矮脚南特”水稻品种,以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及其他地区有关单位相继育成“广场矮”、“珍珠矮”等大量矮秆籼稻品种。这些都比国外培育的稻、麦矮种早好几年。然而,上述提法也说明一个问题:通过改变株型来改善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在增产上起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构我国大学理念的3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21世纪的严峻挑战和大学职能的不断拓展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大学的危机” ,包括质量危机、经费危机、道德危机、自治危机、大师危机 ,等等。实质上 ,这些还只是浅层次的危机 ,真正深层次的危机乃是关系到大学存亡兴衰的理念的危机 ,包括大学理念的黯淡、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观念的落伍、大学形象的扭曲、大学使命的弱化、大学目标的庞杂等。尤其是在中国 ,严格意义上的大学历史仅仅百余年 ,在这不长的百余年历史中 ,大学理念却经过了建立、摧毁、重建这样一个缺乏延续性的异常的过程 ,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们没有思考、研究大…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开头,从两个超级大国那里刮起一股所谓“绿色革命”——“静悄悄的革命”之风。这是同第三世界人民反殖、反帝、反霸的革命斗争相对抗的一股妖风。所谓“绿色革命”,说穿了不外是帝国主义的某些财团,在世界一些地区开办农作物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培育出几个农作物优良品种,它们比当地原有品种的性状好、产量高。如墨西哥小麦于1945年开始培育,1969年推广试种,亩产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6期文章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一文当属《长虹国际化为何屡受挫》。 一提起长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他而自豪,然而长虹的国际化过程却让我们看到了不少危机。人们都知道长虹的成功战术是价格战,长虹的这一法宝在中国市场似乎还  相似文献   

10.
杭州,旧名禹杭、余杭。有文献可考的历史较晚。关于她的早期历史,相传夏禹治水,会诸侯于会稽,至此舍杭登陆,因名禹杭;无余主越,又名余杭。不要说远古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仍是“一种若明若昧的感觉,有文献不足微也的遗憾。”然而,50年前杭州古荡新石器时代遗址,尤其是良渚遗址的发现,将这一地区的历史提前至四、五千年以前。  相似文献   

11.
两大恶魔     
正如人们常说:战争和疾病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在2003年的春天,这两大恶魔不约而同地再次袭击了我们。人们还常说:人类最大的敌人是人自己。不期而至的“非典”,遭到各国政府、科学家和民众齐心协力的抗击。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围绕一个特殊的问题”,还召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中国与东盟关于“非典”的领导人特别会议。正如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所说,这是一次化挑战为机遇的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有关国家的合作。通过这次会议,我们看到人类在面对一次自然灾害时,是能够同心携手、同舟共济的。所以,对于彻底战…  相似文献   

12.
欧洲,在这个地球上几乎成了先进、科学、思想、民主、自由等词语的同义词。但在500年前,欧洲人还只是世界的“野兽”。欧洲是如何攀上世界文明的高峰的?或者说是谁为这座文明的巨厦奠基?我们在数位当代欧洲大师的对话中,发现他们所站立其上的肩膀分别属于古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希伯来(犹太)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欧洲人吸纳了各种文明的优秀传统,才造就了今日欧洲“文明”。然而这多元的传统在欧洲的境遇也各个不同。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与大师们进行对话,分别找寻建造了欧洲文明的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该看到,现实的友好关系可以化解过去的历史纠葛,同样,一时的对立也会激化过去的仇恨。小泉纯一郎执政时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唤醒了中国人民痛苦的记忆,日中关系愈加恶化,以致贻误了眼前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4.
<正>在耕地越来越紧张,世界粮食危机日益严重,"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已成为一项硬任务的时候,"节流更需开源"——向屋顶要土地,增加耕地面积,已从可望而不可即的神话演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一、“四有”精神永放光芒 在“八五”期间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确实很快,进步迅速,世界瞩目。今天除了台湾问题没有解决外,大陆是统一的,这个统一局面是历史上少见的,从历史上看,我们现在真是一个盛世;这是几百年里很少的,我们亲眼看到这个盛世并在其中工作生活,实在是非常幸运的,这是我们应当欢欣鼓舞的事。我国西汉时代,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是一个盛世,虽不能和今天相比,但那时应该也是一个盛世,可贾谊上书汉文帝时却“叹息”、“痛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眼光看得远,看到盛世之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汉朝就有危险了,所以他“叹息”、“痛哭”。现在我们也是盛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问题,首先是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理想问题和纪律问题。封建时期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从孔子到孙中山有很多东西要继承发扬光大,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还是要发扬光大的。封建时期好的东西要吸收,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应该发扬,但劣性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也不能拖着不放,比方说苏州有个地名叫“浒墅关”为什么要念成“浒(xǔ)墅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北方谈话”产生于中国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邓小平“北方谈话”最主要的创新性在于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方针.“北方谈话”是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理论思考,是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序言.  相似文献   

17.
美国《时代》杂志创始人亨利·卢斯在1941年曾将20世纪描述为“美国世纪”,这一说法深入人心。而在历史刚刚迈入21世纪十个年头后,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全球世纪”,而中国是领跑发展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们保存的解放前的老《世知》,许多都出自一些老读者的捐赠,书页上常常会看到他们当时随手留下的标记。许多杂志的封面上还有购买时的记录,如“(民国)廿八年(1939年)五月二十六日晚购于商务印书馆侧”,“购于世界戏院门前”,“庚辰(1940年)正月三十晚自生活书店”,“零买于香港”,等等。但在一本1939年5月1日出版的那期杂志的封面上,我们看到了原主人留下的这样一句话:“近来国际已然忘记了中国,本来不愿买这书了,因希冀得些慰藉,只得买之。廿八,五,十二晚于内室。”60多年后读来,这句话表达的沉痛愤懑之情依然跃然纸上。其时,日本全面侵华…  相似文献   

1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只有切实保护耕地,才能确保农业的稳定增长,确保十几亿人的吃饭. 我国有耕地面积近20亿亩,从总量上看不愧为世界土地资源大国,但我国有12亿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又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式是:一方面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口却在逐年递增,人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Fox  M 《科技导报(北京)》1998,(4):37-39
60年代,各国农业发展均以增加产量为主要目标,基本没有考虑如何维持后继生产能力的问题,80年代中期出现了“可持续农业”的新构想。“可持续性”的概念虽然起源于农业,但其发展目前已大大超越了农业范畴。“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跨世纪共同的战略目标,但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994年康维报告(ConwayReport)中提出了“双重绿色革命”(DoublyGreenRevolution)的概念,这是可持续农业理论的最新进展,必将对21世纪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推动“双重绿色革命”在中国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双重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