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现今全球中最大、最急迫的环境挑战。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不论是从国际义务的承担还是国内环境的改善上,都理应在法律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回应。但我国现行《环境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无能为力,主要表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没有反映到《环境法》立法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不属于环境法的规范对象、对气候变化应对缺乏执行力。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应当在环境法中对气候变化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2.
<正>中美两国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又分别是全球一次能源消耗的冠亚军,应该说,在能源和气候领域两国面临着许多相同挑战和压力。然而,由于立场、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差异,中美在促进共同的能源与气候安全方面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并存、共同利益与相悖利益交织的局面。但近些年来,中美能源气候合作通过一系列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和项目形式不断深入,并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特点和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数据管理的要求,提出江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功能要求、硬件配置和运行环境方面的建议,供设计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严帅 《世界知识》2010,(10):6-6
为应对气候变化,目前人们多在讨论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有世界秩序将发生巨变。能源安全不再仅与气候政策有关,而是被气候政策所决定;而国际政治也会因此更受国内政治的影响。为此,弧洲各国已有动作:为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如今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因此从能源的角度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针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规定,引入目前国际上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所做的努力,分析了我国能源立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程序上和实体法阐述如何从制度上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6.
《京都议定书》:悬念在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的参与问题,成为主宰后京都国际制度设计的最大悬念。备受关注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虽然姗姗来迟,却是人类社会在防范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京都议定书》只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第一步,后京都国际制度框架何去何从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最终目标,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气候变化: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话题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一种全…  相似文献   

7.
陈思思 《科技资讯》2012,(10):151-152
自从1992年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后,国际社会开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时至今日,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峻的环境危机之一。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大气排放CO2、CH4等温室气体,它们迅速的增量让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挽回局面,呼吁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等等。但事实表明这些方法并不能阻止温室气体的大幅增长,我们要寻求的应该是能够治根治本的措施以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彻底地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正>在哥本哈根,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政府对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峰会持"非常现实"的态度。温总理的态度反映出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尖锐对立。美国个别媒体在12月初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低碳发展,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所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根据IEA(2009)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科学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解目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对全球产生的影响上。那么,全球气候变暖最先影响到谁呢?  相似文献   

11.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各级决策部门目前正在思考解决的问题。依据现实数据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特征有个具体明确的认识。通过搜集我国能源及其它统计数据,参考IPCC提供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方法,对2009年我国30个省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测算,从区域的角度对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排放差异明显,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1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时代命题。当前,绿色技术正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车深入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碳中和(净零碳排放)的绿色发展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12,(5):8
<正>编者按如今,关于"低碳"的新概念、新政策层出不穷,这一切都源于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态环境。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并对环境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越发严重。根据气候科学家的计算,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与2000年相比必须减少85%,才能使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化以前的水平相比上升不超过2℃。高于这个温升水平将会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因此,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低碳"毋庸置疑成为全球一致的发展方向。为此,不同的国家根据各自国情制定各自的"低碳"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本论述通过分析指出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为解决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多次召开联合国气候大会,共商对策以积极应对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京都议定书》约定了清洁发展、联合履行和排放交易三种减排机制,其中排放权交易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交易。主要分析我国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建筑业CO2排放量位居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首,而我国建筑业仍处于高能耗、高碳排的粗放型产业阶段,发展低碳建筑是建筑业由能源密集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影响我国建筑业低碳转型升级关键因素的深入剖析,创新性地从社会认知、低碳技术、碳交易市场和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康世钊 《天津科技》2010,37(3):20-2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通过分析滨海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指出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瞻远瞩     
《广东科技》2019,28(11)
正高瞻远瞩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速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10,(1):22-27
NO.1低碳技术 2009年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相似文献   

20.
<正>各国的低碳创新政策一、欧盟⒈《斯坦恩报告》: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理念基础该报告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要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就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该报告是欧盟从战略高度形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基础。⑴温室气体的减排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