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生物假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假说也可称之为“地活说”。从“地静说”经“地动说”到“地活说”标志着人类对 宇宙认识的深化。地活说的核心概念是“巨生物”即将宏观天体认作是具有生命基本特征的巨大系统。动用“巨生物”1“巨细胞”这些新概念,可把生命“地球、”“上帝”和“人类”都纳入一个有机的大一统的概念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谁是凶手     
这是一次同学的聚会,虽然气氛不很融洽,但也不至于会闹出人命来。分别了十年,他们终于第一次能聚集在一起。爱德华、赖格特和斯坦利三人已先到了。刚从月球上归来的爱德华,双腿还不习惯地球的引力,“我在地球上觉得简直无所适从,连走路都很吃力。”“还有空气。”从谷神星归来的天文学家赖格特喃喃地说道,“我觉得很稀奇,在地球上居然可以不穿宇宙服。”“你说得很对。”斯坦利赞同地说道,“太阳光还能照射到你的身上呢。”这时,他们不由谈到了这次聚会的最后一个成员—他们的同学维利尔斯。“他疯了!”赖格特断然说道,“他声明他发明了一种…  相似文献   

3.
地球在呻吟     
夜深了,到处静悄悄的。地球、月亮、星星三姐妹义聚到了一起。月亮出神地看着地球,首先发言了:“我真羡慕你,地球姐姐……”话音未落,星星附和着说:“是呀,地球姐姐,你美丽而富有生气,拥有浩荡的海洋,茂盛的生物……还有那可爱的儿女——人类。而我们却……”地球母亲听了,难过地抽泣起来:“唉——,你们有所不知呀!”她伤心地痛哭起来。“我本是天资玉质的美女。曾经美丽的我,拥有  相似文献   

4.
谈判破裂     
余源 《小学科技》2013,(1):30-31
“我们的文明已经在地球上繁衍了几千年,怎么可能说让出地球就让出来?你们简直就是强盗!”开口说话的是地球联盟的汉斯元帅,此时他正怒不可遏地盯着谈判桌的另一方。  相似文献   

5.
谈起世界气候日渐变暖,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温室效应”这个词。不过,切不要以为“温室效应”只使气候变得异常。所谓“温室效应”,简单形象地说就是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与水份象棉被一样裹住地球,使地球上的热量不致散发到外空。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就会象火星一样冷得没法住人了。随着20世纪世界工业化的日益发展,大气层中的各种废气(主要是工厂和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越积越多,地球的“棉被”越来越厚实,人们这才将“温室效应”与世界气候  相似文献   

6.
人类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了解只是一些皮毛。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也只能钻入1万多米深。1万米以下是什么样。人们只能根据火山爆发、地震或者一些断层进行分析,广义地讲地下只有炽烈的岩浆。由于发现了神秘的地下世界,因而“地球空洞说”被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竞相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崇尚谦虚的美德、暧昧的精神,因此要拒绝别人、对别人明确地说“不”,对于日本人来讲是极其困难的,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好这个尺度则更是难上加难。该文旨在通过对日语中的说“不”技巧的研究与探讨,使我们加深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理解,真正掌握对日交际中说“不”的艺术,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导致的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8.
商务交往中说“不”,要分场合和条件,还要有艺术性,否则就会有不好的结果。老说“不”的人会被认为难以交往,对于做销售的人来讲这可能直接导致商机的丢失;但不得不说“不”的时候就要干脆明了地说“不”。有时说“不”反而会受到尊重,引起对方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佚名 《青年科学》2010,(11):28-29
●谁在给地球“充电” 1917年,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带有负极电,但是地球究竟为什么带电,地球的“充电器”是什么,却没有人能说清楚。在一些地区的晴朗天气里,地球和空气之间会产生电流,强度达到1500安培。但是对于整个地球这么庞大的“用电器”来说,这种强度的电流甚至称不上是电流,很快就会消失殆尽,所以这种电流一定是由于某种充当“充电器”的角色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穿越大历险     
姜永育 《少儿科技》2012,(11):28-29
第五章 遭遇险境 “教授,这三个小孩是从外星来的吧?”处理完手上事情的年轻人,注意到了嘟嘟他们。 “不,他们来自一千年前的地球,是穿越时光来我们这里的小客人:嘟嘟、华华和佳佳。”克克教授介绍完,转身对嘟嘟他们说,“这是我的学生兼助手特特。”  相似文献   

11.
上期说到灰胖鸽被押到“最最最”法庭为自己做辩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最最最”法庭的特别判决 “最最最”法庭上气氛严峻,智能手机俨然像个天底下最公正的大法官,它表情神气活现,又义正词严地侃侃说道:“唔唔,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八十。我们的超级计算机对世界上数亿少年儿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小孩长大后可能比现在不注重环保的大人还要差,对地球环境的损害更大。因此影响了对全体少年儿童的总体评价,你的旁证材料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2.
 我是怎样想到周期律的呢?周期律又是怎样和博士生的攻博有关的呢?这源于我的一个奇怪的想法——每天,人们忙忙碌碌地生活、工作,一个中国,13亿人,地球上几十亿人,忙忙碌碌,这种现象充满生机,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为政治不为战争(这里只是说投入“政治”和“战争”的人极少),这些应该归因于什么呢?历史上千千万万的公众,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他们在地球上美好地生活过,在他们身上,最宝贵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数字地球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他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球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他明确地将“数字地球”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决策、农业、灾害、资源、全球变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按照戈尔提出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近半年来,在一些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马路上出现了十八世纪的四轮马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也逐渐增多起来;不少国家公布了节约或限制石油使用的规定;报刊上连篇累牍地报道“能源危机”;有人甚至预言,世界似乎将要进入“没有光明”的时代了。由于地球上的石油储量有限,世界上几个工业发达国家无限制地增加石油的消费,其中有许多不合理的消费情况,因而石油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随之,石油垄断集团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乘机大发横财。其实,简单地把石油的短缺,说成“能源”危机,是不那么确切的,因而也是不那  相似文献   

15.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否定科学,诋毁科学,亵读科学;冒充科学,宣传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神创论”和“救世主论”、反天文学的“多层宇宙论”和“地球爆炸说”、及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业力论”和‘审病不治说”、反伦理学的假“真、善、忍”,是反宗教学的邪教。  相似文献   

16.
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  相似文献   

17.
"数字地球"及我国面临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数字地球”是指地球信息模型或信息化的地球。它是把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信息都收集起来,按照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建立起来的完整的信息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完整地、形象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宏观和微观的情况。人们再不会将信息像普通数据那样放在数据库里,而是按地球坐标存放,建立“数字地球”,这是因为在地球信息模型中可体现这些数据的内在联系,又便于检索应用。“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数字地球:展望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长篇…  相似文献   

18.
本国共同语与国际共同语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还要添上一句:“登月球而小地球。”超音速飞机从地球上任何一个城市到任何另一个城市,都可以朝发而夕至。地球的确太小了,不能再说是“大地”,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庄,叫做“地球村”。孔子有弟子三千人,来自言语异声的四方。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一组在海洋底部钻探取样的科学家说,他们已经找到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灭绝一说的证据。“我们已经获得可靠的证据,”国际海洋钻探队的负责人理查德·诺利思说。为了寻找有关小行星的证据,他们已经在大西洋底部进行了详细的钻探研究。钻探队发现了三种能证明6500万年前一小行星撞击过地球的样本,其中包括一个被科学家称为“火球层”的褐色薄切片,它被认为含有那颗小行星的成份。“这些绝妙的能证明撞击事件的沉积层,以前从未在海里被发现。”诺利思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可以完全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全球“生态化”的世纪,是人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把握的世纪。地球承担着养育人类的重任已有近两万年的时间。如今,人口急剧增长,压得地球喘不过气来。它像一个衰弱的病人,已不堪重负。当地球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时候,资源充其量是在以算术级数增加,而且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性的采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资源正在明显地匮乏。长期以来,人类“把森林视为耕地的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