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LY-2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流变性能,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应力和温度对PET熔体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ET熔体的表观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粘流活化能(ΔE)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实验温度下,PET熔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非牛顿指数小于1,PET熔体为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两组分的共聚酯PEC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基二甲醇酯)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ETCT共聚酯的熔体属于非牛顿流体,呈现典型的切力变稀行为。共聚酯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提高,剪切应力有所下降。共聚酯熔体粘度随CT链段的引入及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也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共聚酯熔体的粘流活化能均大于常规PET,加入第二组份的量越大,共聚酯粘流活化能、表观粘度上升越明显。共聚酯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值均低于常规PET,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考查温度和剪切速率等流变参数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工艺,对工艺条件的设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氯化钠(NaCl)浓度,不同温度下的海藻酸钠(SA)及其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溶液的流变行为。利用 Ostwald’s 和 Arrhenius 方程计算得出溶液的非牛顿指数和粘流活化能。结果表明,纺丝溶液属于非牛顿流体,溶液的零剪切粘度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非牛顿指数却逐渐降低。MWCNTs 的加入使得SA溶液的粘流活化能降低,说明 MWCNTs 的加入增加了溶液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口模直径下聚合物熔体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口模直径从1.5 mm减小到0.5 mm时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4种聚合物熔体的流变特性,并讨论了在口模直径为0.5 mm条件下温度对熔体剪切粘度、温度和剪切速率对熔体非牛顿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剪切速率102~104s-1,4种聚合物熔体的剪切粘度均随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减小.PS和PMMA熔体的剪切粘度随着口模直径的减小而增大,PP和HDPE熔体的剪切粘度随着口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不同口模直径下熔体剪切粘度的差异逐渐缩小.在口模直径为0.5 mm的条件下,4种聚合物熔体的剪切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符合Arrhenius方程;熔体的非牛顿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钛酸钾晶须(TK)增强聚醚砜(PES)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及形态.结果表明,PES/TK复合材料各个样品的熔体皆为非牛顿流体,在低剪切应力时呈现剪切增稠趋势,在高剪切应力区呈现剪切变稀趋势,75/25样品为假塑性流体.PES及其复合材料的粘流活化能较大,表观粘度对温度极为敏感;晶须的含量增加,PES/TK复合材料的粘流活化能升高;晶须含量及温度不同时,流动状态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改进型蜡基粘结剂体系和Fe-2Ni粉混合制备的喂料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喂料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其非牛顿指数n较大,150℃时n为0.52,恒剪切速率粘流活化能△Eη=53.8Kj·mol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高剪切速率下(γ为5×10~3-1.8×10~4秒~(-1))PET熔体的流变性能;探讨了聚酯切片含水率、熔体温度、熔体压力、切变速率对熔体切变粘度的影响。从试验的结果获得了在此切变速率下,PET熔体的流动特征参数如粘流活化能E_η和非牛顿指数n,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应用回归分析理论,开展现场取样、室内测量实验,建立数学模型,对辽河油田冷家稠油黏温特性及流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稠油黏度关于温度、剪切速率的二元函数,回归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屈服应力值与温度、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研究认为,冷家稠油随着温度升高、剪切速率的增大,黏度降低;临界温度Tc=72.51℃是牛顿流与非牛顿流的转变点;温度从40℃上升到70℃时,屈服应力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递减,当温度达到Tc时,屈服应力值就变为零;在非常低的剪切速率范围内,黏度下降最快,在高剪切速率情况下,黏度近似于不变。  相似文献   

9.
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3种柴油加入低温流动改进剂前后的低温粘温特性和流变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柴油在低温下的结晶行为,运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计算了柴油结晶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从柴油低温下粘温曲线及流变曲线结果可知,随着温度降低,柴油由牛顿型流体向非牛顿型流体转化,由牛顿型流体向非牛顿型流体转化的温度反常点与柴油的冷滤点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回归流变方程发现,柴油在低温下为假塑性非牛顿型流体,并有可能向宾汉型流体转变,加入低温流动性改进剂T1804后,柴油的低温表观粘度显著降低。DSC研究表明:降温速率会影响柴油的结晶行为,加剂后柴油结晶表观活化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磺化摩尔分数为2.27×10-2的磺化聚苯乙烯的熔体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聚苯乙烯磺化后熔体的假塑性增大,当温度从225℃升至255℃,其非牛顿指数从0.46升至0.68.在该温度范围内磺化聚苯乙烯熔体粘流活化能(平均约为126kJ/mol)明显大于聚苯乙烯(99.4kJ/m2),这主要是由于离子交联作用使链段迁移更加困难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