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2,(19):30-31
<正>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的标准。又是一则悲伤的消息。9月6日,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发布。报告显示,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0,(5):I0004-I0004
<正>别名:黑冠长臂猿分布:云南、海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长臂猿体长43~54厘米,细长的前肢比后肢还长。成年雄猿通体黑色,头顶部的毛向上生长,形似黑  相似文献   

3.
海南长臂猿是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栖息在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它们天性机警、行动敏捷,而且居无定所,野外观测十分困难。据1998年的普查,其数量仅有20只左右。为增强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力度,国务院己于2003年8月批准,将海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中国在云南省高黎贡山发现的新种长臂猿,并将之命名为天行长臂猿(或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据研究者初步判断,其主要分布于怒江和伊诺瓦底江及其上游的恩梅开江之间。天行长臂猿是白眉长臂猿属下的第三个物种,前两种是东白眉长臂猿和西白眉长臂猿。它在被发现以前被当成东白眉长臂猿。虽现已独立成种,但国内的种群数量不足200只。确定天行长臂猿为新物种的研究人员、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地调查及遥感数据分析,绿色和平环保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海南中部山区的热带雨林在过去10年的时间内消失了四分之一,达7.2万公顷,占整个中部山区原有天然林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随着浆纸人工林和橡胶林的侵入,造成了热带天然林的破碎化,削弱了森林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进而威胁动植物的生存,这其中就包括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  相似文献   

6.
有关灵长类动物的起源一直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的萨吉斯,在其报告中提供了一张根据化石绘制的图片。该化石是一具初期灵长类动物的骨骼  相似文献   

7.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1,(1):I0004-I0004
别名:呼猿、通臂猿分布:云南、西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年的白眉长臂猿体长约90厘米,体重6~9千克。雄性黑褐色,雌性淡黄褐色,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两眉白色,头顶部的毛向后生长,像是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相似文献   

8.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4,(20):65-65
<正>众所周知,音乐能抚慰人的心情,但音乐对大猩猩这样的灵长类动物有没有作用呢?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动物园,就有位专为大猩猩演奏的竖琴师。57岁的特丽·塔琪是一名竖琴治疗师,她为医院的病人们演奏竖琴,以缓和他们的痛苦和焦虑。喜欢带着孩子们游览动物园的塔琪发现,动物园里的灵长类动物看起来有些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于是塔琪想到了一个解决  相似文献   

9.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3,(15):30-31
科学家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距今5500万年。这种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的灵长类动物体型很小,还不及侏儒鼠狐猴。侏儒鼠狐猴是当前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在《自然》杂志上,科学家对这种最古老灵长类动物的骨架进行了描述。体重不到1盎司  相似文献   

10.
人的眼睛可以表露心情,可是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猴子们的眼球周围相当于人类眼白的部分,却是茶色或褐色的,就好像戴了遮挡太阳的墨镜。日本科学家最近揭开了这一谜底。他们认为,除人类以外,灵长类动物的强膜(眼白的专业术语)星茶褐色的理由就是动物出于“伪装和隐蔽”的需要。灵长类动物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是一种威吓对方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正>回首过往,我国科研人员勇攀高峰,创下一个又一个新纪录。展望未来,追逐前沿、崇尚创新的他们将收获更多惊喜!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2023年已悄然过去。这一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精彩时刻:墨子巡天望远镜开启巡天观测,“首秀”邂逅仙女座星系;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成功完成,脑机接口未来已来……回首过往,我国科研人员勇攀高峰,创下一个又一个新纪录。展望未来,追逐前沿、崇尚创新的他们将收获更多惊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5,(5):26-27
《星球大战》中的尤达大师形象,会让人联想起一种体形娇小而又有着大眼睛的灵长类动物——眼镜猴.这种有着超大眼睛的动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婆罗洲的森林里,除了巨大的眼睛之外,堪称灵长类动物中最奇特的眼镜猴,其指头上长长的肉垫也是它们的特征之一.此外,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它们不但能像猫头鹰一样转动头部,还是唯一只吃肉食的灵长类.  相似文献   

13.
华南热带作物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区,尤以海南岛最为重要。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立的地理单元,使海南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恢复,而且海南目前部分局部地区已存在着土地沙化、热带雨林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实现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公布了对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新见解.研究人员在对最近发现的骨骼化石作了分析后表示,这种生活在6600万年前小而敏捷的灵长类动物,叫做普尔加托里猴.它是一种机灵的动物,大部分时间耗费在爬树和吃野果上.这些化石是已知最早的普尔加托里猴骨骼化石,以前只发现过它的牙齿.研究报告作者之一、耶鲁大学研究脊柱动物的古生物人类学家史蒂芬·切斯特说:"这次发现的踝骨化石表明,普尔加托里猴这种生物已经拥有可灵活转动的踝部连接关节,就像当今生活在树上的灵长类动物一样,这种移动性会使它们以不同方向转动脚,以便适应呈现出不同角度的树干和树枝.  相似文献   

15.
它们回来了     
《科学大观园》2024,(10):12-13
<正>羚牛出游九寨沟,林麝现身富宁驮娘江,东方白鹳现身北京大宁调蓄水库,青头潜鸭成群现身梁园,黑颈长尾雉出现在茂兰。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现在的近1900只。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从40年前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现在的6群、37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只。藏羚羊野外种群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6万到7万只,恢复到现在的30多万只。野生攀枝花苏铁增加到38.5万株,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庞大的社会群体是人类大脑变得越来越大的驱动因素。不过,科学家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美国纽约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研究认为,影响大脑大小的关键因素是饮食,而不是社会群体大小。在美国纽约大学灵长类动物学系,每一个房间的柜子里都收藏着许多骨骼。灵长类动物学家詹姆斯·希格汉姆向记者解释了人类进化的重要一环,即为什么人类拥有如此大的大脑。  相似文献   

17.
<正>人不是猴子变的不久前,西班牙《趣味》月刊归纳出关于人类进化广为流传的10个误解和谎言。文章称,"人类并不是从灵长类动物变来的,而是与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许多专家想用这句话来避免误解。他们想表达的是,生活在今天的猿猴是人类的表兄弟而非祖父。然而,在3000多万年间,人类的祖先一直就是猴子。换句话说,原始人类就来自于一  相似文献   

18.
<正>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灵长类动物也会像人类一样悼念死去的同伴,并且表现出忧郁、悲伤的情绪。电影《野外间谍》摄制组在印度拍摄一群叶猴时,使用了一种内置摄像机的电子猴——间谍猴,将这只间谍猴放在猴群中,发现猴群很快接受了这个"外来者",甚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5,(15):30-31
这是海南岛黎母山脉的热带雨林这是海南鹦歌岭海拔1300米处的典型山地热带雨林一名鱼类学家在海南的热带雨林山涧中观察鱼的种类这是海南吊罗山热带雨林中的枫果瀑布,其落差达100多米两名鸟类学家在海南的热带雨林中观察鸟类这是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中的溪流。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均发源于中部山脉的热带雨林中这是科学考察队员在海南鹦歌岭热带雨林中采集昆虫标本这是栖息在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中的剧毒竹叶青蛇这是科学考察队员在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中走过一个巨大的板状气根这是科学考察队员在海南鹦歌岭热带雨林中采集植…  相似文献   

20.
杨宁 《科学大观园》2014,(18):62-62
<正>在电影《猩球黎明》中,一群人类闯入了猿类居住的森林,一只名叫凯撒的聪明变异黑猩猩对他们吼道:"走!"它那低沉的喉音把人们吓了一跳,不过更令人震惊的是它的发音。虽然猿类有彼此交流的方式,但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可能像人类那样说话吗?荷兰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经过研究后认为,人类有能够自由活动并协调运作的声道,但猿类的喉部肌肉和声道无法做到同样的协调运动。还有一种可能是,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