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婷 《科学大观园》2014,(19):28-30
<正>新研究称,恐龙6500万年前在白垩纪晚期地球遭遇陨星撞击后灭绝完全是因为"运气不佳"。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布鲁萨特博士说,在陨星撞地前,地球当时已经由于气候变暖而出现海平面上升和火山活动剧烈频繁等现象,已经有很多物种濒临灭绝,也使得恐龙灭绝几乎在劫难逃。他认为,如果陨星早几百万或晚几百万年撞地,恐龙还都可能有机会避免灭绝厄运,因此恐龙正可谓"运气非常糟"。在劫难逃布鲁萨特博士向BBC记者介绍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一些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另一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更是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行星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10大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怪招”。  相似文献   

3.
早在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它们曾经雄霸一方,它们的灭绝成谜.亿万年前它们征服世界,亿万年后它们穿越时空,主宰你的想象!恐龙真是太神秘太有趣了,关于恐龙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4.
防止100年后海水淹没地球 据"全球气候演化政府间组织"发布的报告预测,由于气候变暖造成冰山融化等因素,全球海洋洋面将会在21世纪上升20到90厘米,相比起20世纪上升的10厘米,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数据.而一些未来学家甚至相信,在全球气候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地球很可能在100年甚至几十年后就变成一片汪洋,到那时本来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将失去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5.
6500万年前人们猜想有一个巨大 的陨石与地球相撞,恐龙就是在这个 时候从地球上消失了。只有少数几种 动物生存了下来,其中一位至今生存 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外形与传说中的 恐龙极其相似。这就是科摩多巨蜥。 今天,只有在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 中的三个极小的岛屿上才能找到这种 爬行动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现 存的成年巨蜥身长可以达到3米多。 科摩多巨蜥是一种食肉动物,它的脚  相似文献   

6.
在统治地球1.4亿年的恐龙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大约六千六百万年前, 所有有关恐龙存在的迹象突然消失。发现恐龙大批的残骸后,我们继续寻找可以用来解释恐龙神秘绝迹的证据。加利佛尼亚大学地质学家渥尔特·爱尔瓦里兹可能已找到一个很有价值的线索。在搜集意大利古比奥附近的一个深谷的样品时,他看到一层标志着恐龙时代终结的不平常的粘土。这层粘土中有极高含量的铱,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科学院院刊》最近刊发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埋藏在墨西哥近海海底巨大撞击坑的岩石"记录"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个地球生命史上"糟糕"的日子,进一步充实了"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龙灭绝"假说。"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龙灭绝"的假说是怎么提出来的?目前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正大多数人心中的恐龙是一种身型巨大、生性残暴、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但这也存在一定误解。尽管它们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但许多恐龙其实比火鸡还小。"飞"到现代的恐龙称霸地球达1.75亿年之久的恐龙最早出现于2.47亿至2.4亿年前,但除祖鸟类恐龙外,其余恐龙皆在6550万年前悉数灭绝。科学家尚未就恐龙灭绝的原因达成一致,但可能的原因包括小行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是各国关注的问题,并且全球变暖没有减缓趋势。导致全球变暖有诸如全球正处于温暖期、地球自身的状态变化等自然因素,但是,主要是人为因素诸如焚烧化石矿物、植被的减少、建筑物的增加加剧全球变暖;需要从技术合作、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调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发现于山东诸城的鸭嘴龙,其庞大的身体屡破世界纪录。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史前庞然大物呢?1964年,山东诸城恐龙润发现的"巨型山东龙"高8米、长1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也是鸟臀类恐龙中最高大的个体;1988年,诸城恐龙涧发现的"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0,(5):30-3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而最能体现地球变暖的冰也因此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自然界有很多冰冻奇观,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这些冰还能剩下多少?还能保持多长时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乐观。以下是自然界十大冰冻奇观。  相似文献   

12.
蜻蜓体型大小与老鹰相当,翼展接近一米远古时代,地球大气层中氧含量远远超出了今天的标准,而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标本得知远古时代的昆虫体积普遍大于现代。那么,是不是当时的高氧大气造就了古代的巨型昆虫? 3亿年前石炭纪地球上生活着巨型昆虫,蜻蜓翼展接近一米。科学家们通过化石记录发现,在恐龙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种存在,  相似文献   

13.
陈萌 《科学大观园》2013,(16):44-45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地相继迎来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一度发出高温蓝色预警。联合国气候研究人员称,自19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创下历史高温纪录。同时,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和高温等极端天气也接踵而至。气候变化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威胁着地球的未来。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其中一些可谓怪招迭起。为地球抹"防晒霜"降温地动山摇,汹涌的熔岩,遮天蔽日的烟尘,刺鼻的硫磺味……这如同末日来临一般的场景是人们想象中火山爆发时的样子。没人愿意遭遇一场火山爆发。但是,火山爆发让烟尘遍布天空也有一个好处,  相似文献   

14.
远古时代的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脊椎动物开始全面繁荣并出现了一些最令人不可思议的物种。爬行动物在海、陆、空都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中生代亦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中生代可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自2亿3千万年前左右三叠纪中期出现到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灭绝,共经历了将近1亿7千万年的时间,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为成功的物种之一。重回恐龙时代@吴言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20,(8):32-35
正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并正在给包括海洋和冰冻圈在内的生态,乃至人类自身造成严重后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酷热的天气现象会越来越频繁。事实上,在酷暑中煎熬的不仅仅是人类,许多地球生物也在与不断变暖的气候做斗争。  相似文献   

16.
动物的爱情     
《科学大观园》2006,(15):26-27
科摩多龙大名鼎鼎的科摩多龙相信大家在Discovery频道上都看过。这种地球上最大的蜥蜴才是真正的巨蜥,甚至是上古恐龙的现代版,体长可达3米。科摩多龙的野外族群数量现在只有2500~5000只,其中雌性有大约350只。科摩多龙属于CITES的一级保育类,台湾有少量引进的幼蜥。尽管科摩多龙成体体色朴实无华,但幼体可是体色特殊而华丽。幼体通常栖息在树上,直到长到1米左右才会回到地面上活动,这个树栖期间大约是1年。这是躲避成年科摩多龙袭击的天生本能。科摩多龙是最高层的掠食动物,在原生地没有天敌,但是因为繁殖不易,所以仍然有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米尔 《科学大观园》2012,(21):26-27
很多人都知道6500万年前恐龙是如何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消灭掉的故事。但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理论称,恐龙能够幸存下来,可能还要感谢另一颗小行星——2.0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可能为恐龙扫除了所有竞争者,让它们升级到食物链的最顶层,地球  相似文献   

18.
<正>你印象中的翼龙是什么样的?如果告诉你它们并不是恐龙,你会不会很吃惊?其实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身上还有"羽毛"呢!在各种恐龙大片中,翼龙(Pterosaur)作为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上镜率很高。它们是恐龙的"旁系近亲",与恐龙一起生活在约2.3亿至6600万年前。以往的研究通常认为恐龙是最早具有羽毛状结构的生物。但就在最近,南京大学教授姜宝玉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两块蛙嘴龙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市及朝阳古生物专家证实,朝阳北票市发现的巨型恐龙生活于一亿两干五百万年前,在其同族中是个"长脖的矮胖子".  相似文献   

20.
恐龙之所以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与这种庞然大物扑朔迷离的灭绝"奇案"脱不开关系——恐龙曾是地球上的霸主,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当时地球的食物链中,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这种优势,足以让恐龙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然而,在6500万年前,这种盛极一时的生物,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永远地灭绝了.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也成为生物进化史上的谜题,一系列的猜想也因此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