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元分析方法,使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织提供的Review Manage4.2(RevMan4.2)软件,对太极拳锻炼与心理健康(抑郁和焦虑两项指标)关系的研究共14篇(n=1 935)进行定量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合并后的总效果量分别为d=-0.75、d=-0.90,达到明显效果,说明太极拳锻炼能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增进人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运用Review Manage5.3软件综合评价瑜伽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措施.检索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2000-2018年发表的文章,共纳入27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瑜伽锻炼对抑郁影响的文献异质性较大,合并后的总效果量SMD=-0.84,95%CI为[-0.93,-0.75];瑜伽锻炼对焦虑影响的文献异质性较高,合并后的总效果量SMD=-0.86,95%CI为[-0.95,-0.77].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漏斗检验表明Meta结果稳定、可靠.瑜伽锻炼能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可作为一种非医疗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子数据库检索和内容分析方法,筛选出近20年(1992-2011)来国内外关于力学概念调查(FCI)的文献共计16篇(样本数N=21 829),运用元分析方法对文献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和处理.结果显示:学生FCI成绩年级差异显著(总体效果量d=1.43),但主要出现在初中到大学阶段;学生FCI成绩性别差异显著(总体效果量d=0.71),男生成绩普遍优于女生;学生FCI成绩地域差异显著,中国学生FCI成绩优于外国学生.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太极拳锻炼对人体有氧能力的影响和太极拳训练处方的制定提供依据.以MEDLINE、PUBMED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文献主要来源,搜集1990~2011年间公开发表的太极拳锻炼对人体有氧能力影响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和相关数据提取.对所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太极拳锻炼后,最大摄氧量加权均数差为1.25 mL/kg/min,95%可信区间为0.77~1.73 mL/kg/min,平均最大摄氧量增加了6.12%.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是有效改善人体有氧能力的干预手段;为期6个月的训练时间较12个月或3~4个月的训练时间更能有效改善人体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Hedges和Olkin根据效果量计算给出的方法,对国内8篇关于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行元分析,深入系统地探讨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的自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活动,焦虑症患者与正常群体的差异.结果发现:8项研究的效果量介于0.53~4.83之间,8项研究的总效果量是1.24,总效果量95%的置信区间为0.18~1.06,表明心率变异性是区分焦虑症患者与正常群体自主神经变化的可靠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三叉神经痛封闭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及疗效进行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以"三叉神经痛"、"封闭"、"药物"中英文为主题词检索查找有关三叉神经痛封闭治疗的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纳入关于三叉神经痛封闭治疗的相关文献,对使用的药物及其疗效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共检索到196篇中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最后纳入文献26篇,目前三叉神经痛封闭治疗的主要药物有无水乙醇封闭治疗、甘油封闭治疗、维生素B12封闭治疗、抗生素封闭治疗、氯丙嗪封闭治疗以及一些中药的封闭治疗,采取的研究方式大多为病例报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结论封闭治疗效果较为肯定,且无明显创伤,对年龄偏大或有其它疾病不适于手术者,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但目前国内研究水平较低,还需改进研究方法,提供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三叉神经痛封闭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及疗效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以"三叉神经痛"、"封闭"、"药物"中英文为主题词检索查找有关三叉神经痛封闭治疗的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纳入关于三叉神经痛封闭治疗的相关文献,对使用的药物及其疗效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共检索到196篇中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最后纳入文献26篇,目前三叉神经痛封闭治疗的主要药物有无水乙醇封闭治疗、甘油封闭治疗、维生素B12封闭治疗、抗生素封闭治疗、氯丙嗪封闭治疗以及一些中药的封闭治疗,采取的研究方式大多为病例报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结论 封闭治疗效果较为肯定,且无明显创伤,对年龄偏大或有其它疾病不适于手术者,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但目前国内研究水平较低,还需改进研究方法,提供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8.
朱怀清 《甘肃科技》2016,(6):119-124
现代胰岛素泵使用大剂量计算器(BC)来决定合适的胰岛素剂量以促进达到目标血糖值。本研究旨在比较胰岛素泵BC和标准胰岛素剂量计算对血糖控制的影响。通过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万方、CNKI、CBM,查找有关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BC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2015年5月1日。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合理地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了6个试验,354名受试者。2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表明在实验组矫正胰岛素量明显小于对照组(MD-2.31;95%CI:3.59~1.03;p=0.0004),每周低血糖发生数也少与对照组(MD-0.47;95%CI:-0.95~0.02;p=0.06)。其他作者报告试验组餐后血糖比对照组显著减少。3个试验中报道了BC组血糖自我监测更频繁。两组的糖化血糖蛋白(Hb A1c)没有差异。根据治疗满意度量表得出患者很满意BC的治疗。胰岛素泵BC对餐前胰岛素计算有效且安全性好,对患者血糖有控制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系统评价叶酸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选择CKNI、万方数据库、VIP、CBM等进行计算机检索,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时间期限为2000-2019年,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实验组采用抗抑郁药合并叶酸治疗抑郁症,提取文献中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研究要求最终纳入文献7篇,总样本n=629例,其中实验组n=316例,对照组n=3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叶酸联合其他抗抑郁药与单用抗抑郁药的终点总有效率(OR=2.40,95%CI=1.34~4.31,P=0.003)和终点痊愈率(OR=1.95,95%CI=1.36~2.81,P=0.0003)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SMD=-0.63,95%CI:-1.35~0.10,P=0.09)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结束(6周或8周)后(SMD=-1.25,95%CI:-2.27~-0.22,P=0.02)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显示(SMD=-0.22,95%CI:-0.45~0.00,P=0.05)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辅助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自尊、逆境信念对降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作用。采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自尊评定量表和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对抽取的427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和634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贫困大学生自尊得分、逆境信念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0.25,P值均小于0.01);自尊得分、逆境信念得分均负向预测农村贫困经历大学生孤独感得分(β值分别为为-0.42、-0.13,P值均小于0.01),两个因素累积解释22.20%的总变异;中介效应值为ab=-0.078,[95%置信区间为(-0.121~-0.004)],置信区间不包括0,中介效应的效果量R2med=0.073,表明自尊在农村贫困大学生逆境信念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律太极拳练习对下肢机能的影响,为预防或延缓老年人下肢功能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0名普通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6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和对照组(无规律运动),完成16周前、后下肢本体感觉、肌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等测试.结果:与实验前相比,1两组受试对象下肢肌力均有提高,但太极拳练习组等长60°肌力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变化.2实验组受试对象左、右膝关节运动觉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左、右膝关节运动觉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两组受试对象膝关节左、右侧三维位置觉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3两组受试对象左右侧闭眼单腿站均有提高,但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4实验组受试对象下肢闭眼走直线偏离中线长度实验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1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改善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机能.2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但对平衡机能的影响不显著.3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机能,应科学应用到大众健身中,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颖 《科技信息》2012,(35):I0198-I0199
通过个访和心理测量的方法,探索了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有:健康意识、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认知、传统文化认知、学习和练习氛围;健康有关的因素是形成太极拳学习意愿的核心。学生对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认知决定了学生是否学习太极拳的行为方向,学生对健康的需求程度为学习太极拳提供驱动力;学生的生活圈对学习太极拳的态度构成了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干预社区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太极拳干预中老年亚健康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受试者100例,随机分为太极拳干预组和一般运动干预组。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每周三次,每次30min的太极拳锻炼和一般体育运动锻炼,疗程均为16周。临床疗效观察采用SF-36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太极拳干预组生命质量干预前后评分差值与一般体育运动组比较显示:在总体健康和生命活力两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极拳较一般运动能更好地改善中老年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审美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太极拳基本动作、美学艺术、音乐融合以及多媒体"视听觉"欣赏手段等方面深入地对大学生在太极拳学练过程中的审美情趣进行引导,使大学生对太极拳文化蕴含的美学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为达到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目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太极拳课程教育都是采用体育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于太极拳这个特殊的项目而言,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Siedentop的"运动教育模式"从它建立起,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且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们武术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运用Siedentop的"运动教育模式"理论,结合太极拳目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建构了新的太极拳课程教育模式———"太极拳课程运动教育模式",旨在为太极拳教育课程改革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身心调节技术是一种整合心理训练和有氧运动的综合性干预技术,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改善临床症状。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梳理了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身心调节技术在改变与人脑认知和情绪相关的脑区或大脑网络中的作用,介绍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人生哲理,在其动静、虚实、阴阳、刚柔、起落和开合之间,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和谐生存心态,完全可以减缓当下人们由于紧张、忙碌、竞争而产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8.
杨式太极拳作为武术拳种的一个流派,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影响力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武术拳种或者太极拳对外交流传播的成功典型.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杨式太极拳的成功传播进行调研,运用传播学等相关理论对其传播成功之处进行阐述,分析其成功之道,为其他武术拳种的传播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太极智慧是中国古老的智慧,在"太极智慧"的指点下,用"阴阳相生"的设计激活中国文化产品的创作,用"动静相成"的思路推动文化产业基地的建构。把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提高到一个"系统论"、"方法论"的哲学高度,在从容主动和全面有序的"统筹规划"下,将为把成都建成中国文化产业基地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全民健身特别是老年人群健身最重要的健身项目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近20年间,太极拳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符号”。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南京市部分社区240位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老年人更合理更有效的习练太极拳提供建议,为相关人士制定太极拳传播路径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太极拳的传播和老年人科学的习练太极拳,对增强老年人体质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