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德苏战争发生以来,已经快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来的变化发展的局面已充分证实,苏联人民及其红军的最后胜利的把握.而德苏战争引起的全世界范围的巨大影响,及由而引成的世界政治的新形势充分地展开在我们的眼前了。于是,站在中国抗战的立场,我们对德苏战争应该抱有何种态度也已更加明白了。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呢?这是我们在一开始时就已明确地指出来了的。我们的同情毫无疑问的是在苏联的一面,这还不仅是因为苏联是被侵略者,而且是因为苏联向来是国际间的正义的进步的力量,向来是  相似文献   

2.
日苏战争将来万一爆发,中国正是夹在两大阵线中间的牺牲者.所以在这一战争中中国实在有恺切表明自己的态度的必要!第一,我们首先应当认清楚的是,日帝国主义者对于我们有什么关系?其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显然,牠是我们唯一的敌人,牠的政策的唯一目的,便是「侵略中国.」反之,苏联对于我们怎么样呢?事实告诉我们,自从其「十月革命」以还,它对于我们不但把沙皇时代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慨然废  相似文献   

3.
震动世界的德苏战争,已经过了八个星期,假定像最初的电讯所传,德军统帅部认为八个星期之内可以直捣莫新科,促成苏维联邦的崩溃,则希特勒这一次的冒险,显然已遭遇到一个重大的失败了。这对于德帝国主义是一个空前的打击,而这对于今后整个世界局势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根据八个星期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把德苏战争作一再检讨。这个震动全世界而且关系着整个人类命运的战争,在军事上、政治上与外交上已造成了怎样的形势呢?  相似文献   

4.
世界点滴     
人民需要和平美国出版的「联合国世界」六月号中,有一段这样说:如果让美苏两国的人民决定,美苏要不要战争,则战争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根据美国丹佛大学的「全国舆论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of Denver University)最近测验的结果,百分之八十七的美国人民,认为美苏人民都不需要战争。测验中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认为目前美苏意见的分歧,已经严重到需要诉诸战争了吗?有百分之七十三的答复,是否定的。联合国的讽刺联合国机构最近为了租屋给它的雇员住,在纽约和「万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发生了一个小风波。这一小风波,对于作为世界和平理想的联合国,对于号称自由平等的美国,是一个大讽刺。原因是联合国准备向这个人寿保险公司租赁一个有着九百十二个公寓房间的房屋。当他们准备签订合同的时候,公司方面提出一个条件,要把每一个住户,都让  相似文献   

5.
在德苏战争爆发后,最使人关心的就是苏联的军力,关于这方面,本文所列举的事实、数字以及各国军事专家的意见,是极其值得我们参考的。原文载于本年七月一日出版的「新群众」周刊。  相似文献   

6.
日内瓦会议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在两项议程的讨论中,人们十分注意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讨论。因为西方殖民者在印度支那所进行的殖民战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热战」;停止这一「骯髒战争」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进一步缓和,已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包括殖民帝国的人民在内的一致要求。但是西方殖民国家,特别是美国,却不仅千方百计地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而且还想进一步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现在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公开会议已举行四次,限制性会议(秘密会议)已举行八次。只是由于越南民主共和国、苏联和我国坚持不懈的努力,会议正在冲破和平的敌人所布下的重重障碍而缓慢地进展着。为什么会议会进行得这样缓慢呢?谁在阻挠会议的顺利进展呢?关键性的问题是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读者通讯     
编者先生:贵刊三卷十二号瞭望台里的「日本政局的突变」一节里,对于日本军部与外务省对立与否的观察是这样的:「有些汉奸的政论家,常常认为日本外务省与军部对立……但是这次日本政变的事实却粉粹了这种「政论」证明日本外务的对华政策是跟军部一鼻孔出气的.」但是在『最近日苏纠纷的透视』一篇里,赵汉齐先生却说『这两大对立意见反映到政论中心便表现为陆军省与外务省的「尖锐的对立.」』虽则前者指对华后者指对苏可是日本对华与对苏同样是对外收策,那末日本军部与外务省究属「一鼻孔出气」呢?还是「尖锐的对立?」此外还有一封郑之纲先生的来信,所询问题相同,不另重录原文.  相似文献   

8.
编辑室     
自德蘇战争爆发以后,牠了全世界注意力的中心,在這一期的本刊里讨论这个问题的,有兩篇文章:一是乔木先生的‘苏联不是孤立的’,这是站在政略方面来谈的;一是金仲先生的‘德苏战爭第一個月’,这是站在战略方面來谈的。這两篇文章都有深刻的的分析,读者不妨细看一下。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参战的美国,他实际上却‘已在战争中’,可是我們對於美國除注意牠的政略与战  相似文献   

9.
最近,关于美国外交政策是否有了改变的问题,成为国际与论议论纷纷的题目之一。西方评论家有一种说法,似乎美国外交政策已经有了根本改变,它已经放弃“推翻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企图和战争政策,而在实行和平政策。美国政府的宣传机关——美国新闻处也说,美国外交政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美国外交政策和做法究竟改变了没有?如果说有些地方改变了,那么原因何在、目的何在?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答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远东情势为日苏关系的愈趋恶化,表现出空前紧张的状态.从苏蒙缔结互助协定的消息传出以后,形势更急转直下,这样传得一部份中国观察者,原本以为日苏战争,或者可以跟我们中国毫无牵累的,现在也不得不恍然觉悟:这把火一经点着,一定会烧到自己头上来了.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的大多数的人民都急于要知道下面几个问题:第一,日苏冲突可能的前途是怎样?第二,苏蒙协定对于远东情势将有怎样的影响?第三,一旦日苏开战,中国应取什么态度?因此,本刊就把上面三个问题,请几位熟悉国际问题的先生解答.下面是各位先生的答案,是非曲直,还请读者凭着自己的见地来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研究西班牙问题四班牙问题,是现在国际间一个令人大可注意的问题,因为它一日不解决,不仅关系西班牙的安危存亡,而且关系欧洲,甚至世界的和平。这个问题当然要以西班牙战争为它的中心,战争拖延到两年之久还没有结束,就可知道这问题是怎样严重,然则西班牙问题应当怎样解决才好呢?这在目下还不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无论如何,它如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彻底的解决,战争固不易结束,即使战争已告  相似文献   

12.
一德苏战争前夜的国际局势六月廿二日德帝国主义突然进攻苏联,使整个世界战争的局势,为之一变。这战争,对於直接受到攻击的苏联,固然有严重的影响,但对於二十二个月来与德作战的英国,和最近积极地走向战争的美国,也将有重大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美国的政策动向,对於这次德苏战争的爆发,和今後这一战争的发展,事实上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网站应用过程中的几个发展阶段与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站对于企业来讲究竟有什么作用?这是一个现在制约企业网站发展的关键问题。许多企业经营者一边感觉网站对于企业来讲很重要,一边又实在对于网站的作用充满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呢?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片面宣传给我们社会的主流认识带来的误导是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人有这么一个朴素的理解,网站对企业的好处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又是什么呢?电子商务就是网上交易。于是问题接着就向如下几个方向扩展开了:⑴我们所开展的业务适合做网上交易吗?⑵网上交易的前期投入和运作方式怎样?⑶现在网上交易在自己行业所实现的销售额怎样?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艺术列入意识形态的范畴,但艺术的涵义和范围极其广泛,他们究竟把什么意义上的艺术看作是意识形态呢?在当前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的讨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歧意见。究竟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盆景艺术、工业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等是否属于意识形态艺术的范围呢?有的论者把艺术分为“观念形态的艺  相似文献   

15.
改革教学方法,究竟应遵循些什么呢?归纳起来, 就是一个原理,两个原则,三个依据。一、要遵循“适应转化”原理什么是“适应”呢?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互相适应。教与学相适应,师与生相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崛起的影响和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自1992年出现中国威胁论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或是中华民族复兴已经有了许多讨论,今天之所以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们从中国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而不是从外国的角度讨论问题。自有“中国威胁论”以来,中国一直都在讨论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减少“中国威胁论”,如何让周边国家,特别是让美国别认为中国是威胁。阿富汗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一结束,美国就出台了大谈中国威胁论的国防部报告和国会中美关系评估委员会报告。这说明尽管我们一直想办法消除“中国威胁论”,但美国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观念是不断加深而不是日益淡漠。那么,中国实力的增长如果可以缩小了中美实力差距,这对美国和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呢?也就是说美国不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防范对象是否可能?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国际困难是什么?是经济的,是政治的,还是安全的?中国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些困难?如果美国超强实力地位20年不变,其防范中国的战略目标又是既定政策,那中国应该怎么办呢?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这次宣传“中国威胁论”,东盟国家和欧洲国家都没有附和。这是不是说明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中国实力增长的客观影响变化了呢,还是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阎学通  相似文献   

17.
在东京突然发生的暴力政变,到本月初尚未完全解决的当儿,阿军惨败的恶耗又从东非接连地传了过来.这使在东亚和平上既有「休戚相关」之谊,而存弱小民族中又与阿比西尼亚同病相怜的中国,怎能不起着「一则以惊一则以悼念惧」的感想呢?然而,东京政变的爆发固然有它历史和政治上的根本原因,东非阿军的战败难道真是咎由自取吗?东京政变的结果,特别是日本对华政策的动向,现在已经显而易见,意军这次的「大获胜利,」难道果真是阿国的失败吗?不错,相持已五个多月的意阿战争,现时可说已进入第三个阶段了.自从战争刚才开始,意军大举进攻起,一直到阿京几乎陷于三面被包围的状态,而引起了英意之间严重的冲突为止,这是意阿战争的第一个阶段.其后由于阿军英勇抗敌精神的坚强,不但连战皆捷,且在南北两路收复了不少已被意军占领的区域.这时候,意军势力渐感不支,且有在菲兵士逃往南斯拉夫,正在开拔中的士兵几次发生哗变而不愿开往东菲作战的事情.于是英意间的冲突便渐趋和缓,英法两帝国主义甚至已存在为意帝国主义(实际上为牠们自  相似文献   

18.
在上期《人体科学探幽》栏目中,我们提到一位叫李添锐的学生,在他突发昏迷,不醒人事的时候,所躺的那张病床曾不停地抖动,直到5个多小时后他苏醒时才停止抖动。有读者询问为什么同一病房内别的病床不动,惟独李添锐所躺的病床在动?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床动的呢?是谁使李添锐从垂死状态苏醒的呢?这实在值碍我们研究探索。张维祥先生35年前对这一现象的发现,以及20年来的研究与应用,从一个角度探索性地解释了这些问题。在此,我们将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研究中,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一篇,有两个时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究竟是指什么?二、这个矛盾到底是客观存在的矛盾还是虚构假设的矛盾?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对于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之间,即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所实现的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变革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高宇琪 《甘肃科技》2004,20(2):171-172,174
中国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反映 ,从主观上要反映出画家的意 ,从客观上要表现物象的神 ,这便是中国的“传神论”和“写意论” ,如顾恺之的“传神论” ,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 ,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生画尽意在”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当推顾恺之的“传神论”。究竟“神”是什么 ?它对中国绘画及绘画理论的发展有什麽特殊的意义呢 ?顾恺之的早期“传神论”主要有那些观点和艺术主张 ?地位和作用如何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