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应用电导法在293~313 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Er(ClO4)3在DMF溶剂中的电导率,利用Debye-Hucker和Osager-Falkenhangen公式计算了Er(ClO4)3在DMF溶剂中的平均活度系数,并对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及活度系数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Er(ClO4)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浓度的变化符合Kohlrausch立方根定律;活度系数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温度T的变化规律符合关系式:γ土=A BT,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6 6~0.999 7.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导法在293K-313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ErCl3在DMF溶剂中的电导率,利用Debye-Hücker和Osager-Falkenhangen公式计算了ErCl3在DMF溶剂中的平均活度系数γ±,讨论了温度和浓度对活度系数的影响其活度系数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计算了ErCl3在DMF溶剂中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CB,R)、相对偏摩尔焓(-H B,R)、相对偏摩尔熵(-SB,R),并对其相对偏摩尔性质的某些变化规律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池电动势法测定了298.15K下NaCl在不同DMF含量的水-DMF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溶剂中DMF含量的增加NaCl的活度系数减小,测定了水-DMF-NaCl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导法测定了298K时稀土氯化盐YCl3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活度系数,并分析了浓度对稀土盐溶液活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293K时测定了稀土氯化盐LaCl3在水溶剂中的电导率,利用公式计算了LaCl3的摩尔电导率,应用Kohlraush经验规则,外推得到293K时LaCl3水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应用电导法测定和计算了293K时LaCl3水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讨论了在指定温度时浓度对LaCl3水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活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293K时测定了稀土氯化盐LaCl3在水溶剂中的电导率,利用公式计算了LaCl3的摩尔电导率,应用Kohlraush经验规则,外推得到293K时LaCl3水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应用电导法测定和计算了293K时LaCl3水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讨论了在指定温度时浓度对LaCl3水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活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用钠离子选择性电极和Ag-AgCl电极组成可逆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应用Debye-Huckel极限公式,求得不同温度下NaCl在混合非水溶剂(1,2-丙二醇DMF)中的活度系数(γ±),计算了NaCl溶液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G|-)B.R),并根据电解质溶液的溶剂化理论对NaCl溶液的活度系数及相对偏摩尔自由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298K时测定了NdCl3在混合溶剂(DMF和H2O)中的电导率,根据∧m=(λ液-λ剂)×10-3/c公式求得NdCl3的摩尔电导率 m值,应用Kohlrausch经验规则∧m=∧∞m(1-β√c),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作图外推求得NdCl3在混合溶剂(DMF和H2O)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m=300.01(S·cm2·mol-1).  相似文献   

9.
在298K时测定了DyCl3在DMF和水混合溶剂中的电导率,根据λ=(k液-k剂)×10-3/c公式求得DyCl3的摩尔电导率λ值,按公式λ=λ0(1-βc(1/2))作图外推求得DyCl3在DMF和水混合溶剂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0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导法测定了293K时稀土铒盐在DMF中的活度因子,首先在293K时测定了稀土铒盐在DMF中的电导率,利用公式λ=(κ液-κ剂)×10-3/c计算了稀土铒盐的摩尔电导率,应用Kohlrausch经验规则λ=λ0(1-βc),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作图外推求得稀土铒盐在DMF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0值,利用Debye-Hücker和Osager-Falkenhangen公式计算了稀土铒盐在DMF中的活度因子,并讨论了293K时浓度对稀土铒盐在DMF中活度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稀土铒盐溶液浓度的增加,稀土铒盐溶液的活度因子降低.  相似文献   

11.
应用MIT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Yb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体外传代培养的细胞株NIH3T3为研究对象,给予Yb3+(0.001 mmoL/L、0.01 mmol/L、0.1和1.00 mmol/L)培养1d后,观察NIH3T3细胞的生长情况,同时,应用MTT法检测稀土元素Yb对NIH3T3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发现稀土Yb对NIH3T3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Yb3+剂量的增加,对该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这些结果提示稀土Yb具有体外抗纤维化的作用,有望应用于组织纤维化疾病的治疗上.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以3-羟基-3-甲基丁炔为原料合成3-氯-3-甲基丁炔的工艺,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3-氯-3-甲基丁炔收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3-羟基-3-甲基丁炔23.5 g,浓盐酸28 mL,浓硫酸18 mL,反应温度30 ℃,催化剂ZnCl2 2 g,该合成工艺收率可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并测定了{MoOS_3Cu_3(PPh_3)C1}的晶体结构,簇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_(212121)晶胞参数:a=12.833(5)×10~(-10)m,b=17.552(5)×10~(-10)m,c=22.778(7)×10~(-10)m;Z=4。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偏离因子R=0.069.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谱测量技术分析了CH3NH3PbI3薄膜的光致发光增强效应及其对载流子复合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光浴功率密度有助于提高薄膜的光致发光增强速率,O2环境有利于薄膜的光致发光增强.CH3NH3PbI3薄膜光浴处理引入的光致发光增强效应源于薄膜内缺陷态浓度降低.同时利用微波吸收介电谱技术,表征了CH3NH3PbI3薄膜光浴前后,自由载流子和浅能级束缚载流子的复合动力学.发现光浴后,薄膜的自由载流子和浅能级束缚载流子浓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粉煤灰和盐酸为原料制备FeCl3和AlCl3。考察了盐酸浓度、灰酸比、反应温度、回流反应时间等对制备FeCl3和AlCl3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浓度为1:1,灰酸比为1:25,反应温度为105℃,回流反应时间为3h时,粉煤灰中Fe^3+与Al^3+的提取效率分别可达到98.7%和99.0%。粉煤灰利用率为30.6%,为粉煤灰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Nd:YAG纳秒脉冲激光器的2倍频输出(532 nm)作为激发光源,比较了1步法、2步法制备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对ns量级短脉冲激光的光电响应.结果表明,2种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上升沿响应时间相当,为20~ 25 ns,且随着探测器的性能退化,上升沿响应时间基本保持不变;在灵敏度方面,2步法CH3NH3PbI3钙钛矿光电探测器能够在更大入射能量范围内保持线性响应,且在低能入射条件下具有更佳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光电转换效率的长时间稳定性方面,1步法CH3NH3PbI3钙钛矿光电探测器优于2步法CH3NH3PbI3钙钛矿光电探测器.所得结果既有助于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光电转换行为表征,也有利于拓展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实验分析了在15%、50%和90%RH湿度条件下CH3NH3PbI3薄膜退化过程.通过XRD测量发现不同湿度环境中CH3NH3PbI3薄膜的退化产物为PbI2,且在90%相对湿度(RH)环境下还观测到了退化中间产物水合物(CH3NH3)4PbI6·2H2O.不同湿度环境中CH3NH3PbI3薄膜退化速度不同,湿度越大,退化速度越快.通过载流子动力学的测量发现随着退化时间增长,CH3NH3PbI3薄膜光生载流子数量不断减小.低湿度环境下CH3NH3PbI3薄膜在退化过程中表现出缺陷钝化现象,载流子复合寿命随退化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在高湿度条件下,CH3NH3PbI3薄膜出现缺陷增加现象,载流子复合寿命随退化时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制备3,3′─二氯联苯胺的有关文献,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将这些文献与我们的工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生长了掺Tm3+离子Sr3 Y2(BO3)4晶体,并对其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应用J-O理论分析并计算了线性强度振子与唯象参数,得到唯象参数Ω2、Ω4和Ω6值分别为2.691×10-20、2.432×10-20和1.287×10-20cm2.采用RM法,计算了Tm3+:Sr3 Y2(BO3)4晶体3 F4→3H6跃迁的发射截面,并讨论了该晶体在近红外波段的增益截面与粒子数反转率问的关系.与其它掺Tm3+晶体相比,Tm3+:Sr3 Y2(BO3)4晶体有较大的发射截面和较宽的调谐范围.  相似文献   

20.
采用La2/3Ba1/3MnO3(LBMO)为母体,选用非磁性的W离子的氧化物WO3作为第二相,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复合体系La2/3Ba1/3MnO3/xWO3.研究了该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质,发现W6 离子的注入会引起晶胞体积的增大和居里相变温度的下降,分析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