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佳梅 《科技信息》2009,(34):161-161
本文通过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2009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寻找影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并根据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学生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9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所地方院校的1489名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90后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水平;男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新生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新生。应积极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提供个案辅导,努力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9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所地方院校的1489名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90后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水平;男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新生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新生。应积极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提供个案辅导,努力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成绩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的1 760名中学新生进行测试,探讨中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成绩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中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主要包括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其中恐怖倾向最明显,检出率高达28.73%;初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高一新生,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孤独倾向外,高一新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性别差异都比初一新生明显;中学新生的成绩与学习焦虑显著呈负相关,孤独倾向和学习焦虑对初、高中新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据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针对中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钟华华 《科技信息》2008,(36):323-323
为了在学习、生活、思想上更有效地为高职新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本文运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整体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新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建立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帮助大学新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促进新生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综合性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强迫因子在各类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平均检出率上都高居第一,大学新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不同类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其次为本科生和成教生,国际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排在最后。综合性大学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要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具体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是了解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UPI对学院近3年来的7709例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①新生中9.82%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疾病;22.68%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67.5%的学生无心理问题;②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略高于男生,男女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但男女生个体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是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始于新生入学教育,及时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地方院校艺术类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以韶关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类大学新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其专业的独特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为做好地方院校艺术类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对韶关学院艺术类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心理测量,分析艺术类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开展艺术类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辽宁民族院校的3 795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有15.5%的新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新生虽然会有一些消极反应,但仍属于正常范围。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源地、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和学科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明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2M):74-77
通过对我校2004、2005、2006级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我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规律,并提出了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希 《科技信息》2013,(4):265-266
目的:对合肥某高职院校201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为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该校672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对性别及生源地不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该校2012级新生多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总体的状况不容乐观,女生和来源于农村、郊区的新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异常。结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未出现明显异常,但总体堪忧,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了解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评价与分析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学校及社会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本文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和SCL-90症状自评表对405名学生进行调查,应用Epidata3.02双人双份录入数据,SPSS16.0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新生抓起,应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新生心理问题采取分级干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UPI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显示:大一新生中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占到全体新生的一半以上,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人际、意志力、自信、神经衰弱等方面。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建议从心理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构建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等方面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大理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①总体上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其中有17.40%的新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困扰问题;②性别因素是影响受测学生UPI得分的重要变量,而校区、专业因素的影响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③初步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有自杀倾向的占2.92%;④大学新生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方面均倾向于内归因;⑤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归因倾向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其心理问题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青海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分析了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农牧学院205名新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牧学院新生在scl-90的各因子分值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大学生常模(P<0.05~0.01);女生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青海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通过了解他们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测评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本研究对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医学类高职院校的1384名新生以UPI进行测评,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学生学业动力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关键项目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话题,也关乎我国大学优质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对2 628名大学新生进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评,从家庭特征感知的视角出发,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存在着异质性,并研究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家庭特征感知视角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的部分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