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形意拳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形意拳不仅具有较强的技击性,而且对于改善人体素质、防病治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对形意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的研究和发掘,无疑有利于形意拳这一古老东方运动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晃 《科技信息》2011,(13):165-16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形意拳的技术内容和理论进行分析,从整体上对形意拳的发展进行探讨。结论认为:形意拳的国际化发展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下的门派流派制,确立正确的形意拳发展价值观;国内发展要解放思想,加强理论研究,走传统形意拳现代化和社会化大众健身模式,并将其纳入正轨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在习练形意拳的过程中以"内外六合"为训练原则,尤其注重形意拳的"内三合"训练,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而形意拳的"内三合"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再加上受封建文化的影响,武术传内不传外,师傅传授徒弟的方式仅是口授的方式,以前关于内功训练的方法很少会有人所熟悉,甚至已经失传.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形意拳的内三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形意拳,在查阅大量关于形意拳的资料基础上,探析形意拳"内三合"训练的功法原理.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为理论参照,以北京地区为视域,深入了解了形意拳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形意拳文化资本的利用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形意拳文化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靳志鑫 《科技信息》2013,(26):343-344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形意拳为我国武术类中的一种最简练、朴实无华、讲究"象形取意",内容和外形高度统一、内外兼练的拳术,其哲理文化内涵丰富、技术简明扼要并与套路动作紧密结合。形意拳有很强的技击作用,本文通过对形意五行拳力学特征的分析,掌握形意五行拳的技术,为学习更高级别的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剖析论述五行学说在形意五行拳创编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旨在为形意拳的学习者在技击性和健身性两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并对提高形意拳的锻炼价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演化发展出来的新拳种。通过研究形意拳的起源、传承、流派的发展历史,对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组织认同会对组织成员的感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如今传统武术组织派别多、竞争大的背景下,已成为向形意拳组织提供内聚力的主要手段和组织成功的关键要素。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组织发展的作用中对组织成员与组织的关系以及成员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成为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形意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形意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人员甄别、广泛培训、激励性奖励、内部流通和结果导向评估对成员的组织认同的影响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9.
依据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会议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高教40条"文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开展打造金课的课程改革。衡水学院在明确新时代高教改革对教学团队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度挖掘衡水地方特色,以传承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以培养"形意拳+"特色人才为目标,以外引、内培等为途径,组建形意拳课程教学团队,为提高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形意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哲学、美学与思维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形意拳的影响,使之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等方面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个研究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客观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并探索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个体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CBT)干预的效果。研究1: 对12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两个时间点的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测量, 结果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相互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在客观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1.47, –0.09]。研究2: 对比64名不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被试接受社会支持网络认知行为治疗与自助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 结果发现社会支持组和自助组的被试在接受干预后社交焦虑得分都有显著下降, 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都有显著提高(社会支持组的得分显著高于自助组)。被试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有无社会支持被试的 ICBT 干预效果存在交互作用, 有支持小组的ICBT对低领悟社会支持个体干预效果更好, 而无支持小组的ICBT对高领悟社会支持个体干预效果更好。研究结果进一步理解并澄清了社会支持在社交焦虑中的作用, 可为未来临床工作的实践与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认同教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规范了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如果说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中国社会工作培育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那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认同教育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我们现有社会工作职业化中的核心难点。只有对专业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才可能有效地处理好社会工作中常见的伦理困境,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价值选择与价值鉴别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促进整个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使用新浪微博的204名大学生的调查, 发现线上社会支持、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交自我效能感之间显著相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因社会支持类型的不同而各有特点: 把社会支持看成一个整体时,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互动在线上社会支持对社交自我效能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随着社交媒体的社交互动增多, 线上社会支持对社交自我效能感的正性影响越来越显著; 而从线上社会支持的归属感维度讲,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互动在线上社会支持和社交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归属感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社交互动, 由此提升其社交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社交媒体以及线上行为如何影响线下心理与行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赋予了社会组织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责,但由于社会组织功能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发挥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致使社会组织出现错位。如何复位,应从"社会"和"系统"关系视角,运用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理论来解读社会组织的功能,以形成客观、公正、合理的社会组织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空间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乡村的社会空间。对于乡村社会空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首先是对乡村社会空间中所关联的社会关系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从社会空间中所包含的关系入手,强调内部的变化;其次是现代媒介对乡村社会空间的介入研究,这类研究与现代媒介的大量普及背景有关,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以上两类研究都试图通过描绘乡村社会空间变迁来揭示其社会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魏庄村的发展看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资本的理论,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了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回顾有关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发展的基础上,以在短期内脱贫致富并走上小康之路的魏庄村为例,说明社会资本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起作用的,并从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肯定社会资本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非政府、非营利、志愿性的组织,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化解转型期难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出发,首先分析社会组织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优势,其次指出社会组织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多种路径,以期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整个社会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审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结构,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社会心理既有普通心理层面,也有社会潜意识。社会普通心理又可区分为社会时尚心理、社会正统心理与社会传统心理三个基本层次,社会潜意识又可区分为社会前意识、社会自觉潜意识与社会自发无意识三个层次,由此拓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引起了研究方法的变革、以及体系结构的充实与更新。  相似文献   

19.
集群行为或集体行为(collective action)在成为哲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之前就一直大量而广泛地存在.对于集群行为的社会功能、社会心理机制、解释模型、对集群行为的测量等问题探讨,有助于把握集群行为的影响变量和参与逻辑,培植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资源和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改善人际和群际关系,探索增强不同群体的社会凝聚力、社会认同感的方法以及促进社会合作的社会政策,更加妥善地处理社会冲突和集群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性、性范畴和社会性别是三个不同的性别概念,其中社会性别是性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内容。中国的社会性别制度,从母系社会到父系制度,经历了一个微妙的两性较量过程,西周时期基本定型。中国优伶也在这种定型的性别生态环境中,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构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