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专家系统     
多年来,人们期望有更多的专家来为人类服务,但是培养一名专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专家系统的产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人类展现了一幅美妙的远景。《专家系统》一文介绍了什么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以及它与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述彭 《科学通报》2007,52(21):2577-2577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计算机从仅仅代替人工计算,逐渐扩展为以计算机系统来模仿人类的视觉、听觉及其思维等高级智能.人们曾经为建立计算机专家系统而努力工作,但不久就遇到了难以建立专家知识库的问题.随后,计算机专家们就转向机器学习,试图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有自学习功能.但这种努力也遇到问题,即让计算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1956年由福瑞斯特(Jay W.Forrester)教授始创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认识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新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汲取控制论、控制理论与信息论的精髓脱颖而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现象与复杂系统的研究推动着计算机的极度并行化,计算机的极度并行化又反过来推动着非线性现象的研究。神经系统既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也是一个极度并行处理系统。它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5.
推理的机器计算机科学家至少已经造出了能推理的机器,但它和我们经常使用的计算机是相似的,那么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问题不在于知识库系统象什么,而在于它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在硬件上没有多大的区别。确实,一些老的知识库系统仍运行在与已算了好几年工资相同的计算机上。较新的系统也是在传统的个人计算机上开  相似文献   

6.
我们将为自己其有智慧去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以及为发明一种技术而弥补它的缺陷而赞叹。一个在阿拉斯加遥远乡村中的医生,遇到一个重病人,但是缺乏专门技术进行诊断和处方。于是.将一个手提的计算机终端插入一个收音机,这个医生将通过卫星和数千里以外的计算机取得联系。这个计算机包含了一个巨大的内科学内储存系统和一个模拟医学权威们进行推理和经验的程序。计算机就是一个在阿拉斯加乡村中的专家或任何一个地方的保健工作者,它能及时地进行咨询。  相似文献   

7.
经过三十年艰苦的工作以后,人工智能正成熟起来,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专家系统,即能够像人类的专家一样给出建议的计算机程序,已经能够确定矿藏位置,为病人诊断。程序已经可以做到相当灵巧地理解通俗的英语或法语。机器人不久就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视觉系统,把一个物体或场面的数字化照片储存起来,还可以相当准确地“认出”照片上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专家系统是知识工程的应用系统,而知识工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课题。国际上最初是由斯坦福大学的爱德华·弗根鲍姆教授在1977年的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提出的。他说:“人工智能是把人们积极利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作为前提并与人工智能应用有关的一个研究领域”。通俗地讲,知识工程中最重要的专家系统是指把专家具有的技术秘密存储在计算机里,便于普通人利用。  相似文献   

9.
一、系统与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系统与系统工程?对“系统”这一名词有种种解释,下面我们作两种主要归纳:(1)系统是人、设备与过程为完成一个统一目的而形成的组合.它根据某些规定而发生作用.它的功能是接受信息、能量和物质,并按时序将它们转换成其他型式或级别的信息、能量和物质(包括物质  相似文献   

10.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6,(10):17-20
9月18日,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500多位国内外红外、太赫兹及其毫米波领域的知名专家将聚会上海,参加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东南大学、上海市对外文协等单位主办的IRMMW-THz2006红外、毫米波与太赫兹电子学国际会议。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占有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它正好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相对较好的红外和毫米波之间,但由于太赫兹波源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形成了一个在研究上相对落后的“空白”。那么,太赫兹波和老百姓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它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元素?在此次国际会议召开前夕,记者采访了该领域的资深专家,请他们为读者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11.
2038!     
网络时代,机会与危机共存,这也许是你我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必须付出的代价。“千年虫”解决之后,会不会有新的“虫”出现?回答是肯定的,“2038年”就是一个新的关卡。也许大家都已经知道计算机的2000年问题是什么概念,但是什么时候又冒出来一个2038年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2.
网格--因特网之后的又一新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夫 《科学之友》2002,(4):34-35
今天,因特网(Internet)和万维网(WWW)已经家喻户晓了。一些人甚至认为,因特网和万维网技术已经接近成熟期,它们即将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那么,“因特网后面是什么?万维网后面是什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大浪潮?”我们必须提出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想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才有希望参与创造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大浪潮。有一小批,但人数正越来越多的电脑专家们认为,这下一个大浪潮就是网格(Grid)。  相似文献   

13.
计算语言学     
现在,计算机的确是“风靡全球”了,但是,它同语言学之间又有什么瓜葛?这可得从头说起. 顾名思义,计算机就是进行计算的机器.实际上,从今天的情况看,此话已经不够精确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确是为计算弹道而设计的,这以后的好几年内,科学计算也一直是计算机的“正业”.但是,在计算机诞生之后不久,人们就发现它不仅有进行十分复杂、高度精确的数值计算的功能,而且,它还能以极短的时间处理大量的数据,能对一系列运算的结果进行逻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是什么?它不是老虎,也不是豹子,而是生活在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猞猁.曾经有专家预言它在2011年就会灭绝.然而,最近西班牙传来了好消息,又有一个新的伊比利亚猞猁种群被发现了.至此,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数从2个增到了3个,情况略微好转.这条消息的确让人振奋,新种群有可能挽救这种濒临灭绝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Г.Г.Денисова在来信中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即科学是否需要业余爱好者。而我想稍微变换一下问题的提法,着重谈谈:今天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业余爱好者?专家从业余爱好者的经验中能够吸取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Bahm  AJ 王毅 《世界科学》1991,13(1):50-53
问题无问题,便无科学.科学知识产生于对科学问题的解答,而无问题,便无解答,也便无科学知识.然而,是什么使一个问题成为"科学的"呢?任何问题都是科学的吗?不是.既然不是,那么科学的问题具有什么特征呢?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如此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以致要在这个问题上很快达到普遍的一致似乎是不可能的.作为一种假设,我认为:仅当一个问题至少具有下述三个与可传述性、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相应的特征,它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1.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传述的,那么称它为"科  相似文献   

17.
Mom,Racecar.WasitacaroracatIsaw?他怕不怕他?走不走?唱啊唱。还要不要还?这尽是些最平常的句子,是吗?再看仔细点,发现什么没有?把它们倒过来念怎么样?嘿!它们倒念顺念都一模一样,原来它们是回文。不仅文字、诗歌,就连数目字也会有回文,例如5,88,434,617000716,真是太多了。早在公元前300年,希腊诗人就首先记录了文字回文,而在几千年后,当今的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还在为数字回文忙得不可开交呢。专家们发现,如果把一个不是回文的数字倒过来,再加上这个数,结果总会得到一个回文数字。例如42倒过来是24,于是42+24=66,这是回文。如果加一次得…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能够进行记忆、运算、推理、判断,拥有人脑的部分功能,所以被誉为“电脑”。从它诞生后不久,人们便试图挖掘它的“智能”潜力,看看电脑有多聪明。50年代兴起的“人工智能”新学科,便是研究如何利用机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智力功能。在人工智能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便是研究计算机同人的对弈问题。 从那时起,许多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都在不断努力设计更快、更聪明的计算机,梦想“征服”世界级的国际象棋大师。最近美国IBM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而今作为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长远根本和后劲所在,其作用自不待言,然而其特征是什么?朱鹤孙先生用系统论的观点突出分析了高等学校的三个系统特征,即开放、协同和跟踪,指出高校必须突破封闭性,要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复杂系统协调起来,要跟上当代信息爆炸的趋势,教育机制要适应社会改革形势不断深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李翥 《世界科学》2004,(4):20-20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意识?我们是否能把它输入计算机里?如果可以,我们又怎样验证它呢?与其他科学话题不同的是,意识(即对周围世界的主观认识)在旁观眼中是真实的。我知道我有意识,但是我怎样才能知道你也有呢?情况可能会这样吗——我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