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平步清是晚清浙东一位重要的文献学家,他学识渊博,著述丰硕,在刻书、校书及目录学思想上均有独到之处,是浙东学术在晚清流风余绪的传承者。他对乡邦旧籍与乡贤文献的董理、刊刻成绩卓著,为浙东学术勾勒出黄宗羲直至章学诚的传承脉系,在浙东学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鹏飞是清代陕西安康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他曾以"来鹿堂"之名刊刻多种书籍。现今可考的张鹏飞的"来鹿堂"刻书有近四十余部,他刊刻的书具有实用性、支持家乡文教事业的特点,究其原因与其生于清未的时代有极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梅文鼎是清初最重要的历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在梅文鼎生前,其历算著作在友人蔡璿、李光地、李鼎徵等人的资助下,先后经过五次刊刻。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本《勿庵历算书目》为主要依据,结合诗文集等文献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康熙刻本,对这五次刻书活动的时间、刊刻书目及相关刊刻背景和所刻版本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订正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有助于学人进一步认识梅文鼎的历算交流活动以及梅氏历算学在康熙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梅文鼎是清初最重要的历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在梅文鼎生前,其历算著作在友人蔡璿、李光地、李鼎徵等人的资助下,先后经过五次刊刻。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本《勿庵历算书目》为主要依据,结合诗文集等文献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康熙刻本,对这五次刻书活动的时间、刊刻书目及相关刊刻背景和所刻版本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订正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有助于学人进一步认识梅文鼎的历算交流活动以及梅氏历算学在康熙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陈杰 《科技信息》2012,(32):187-187
清末民初,在四川成都严雁峰、严谷声父子不但建立了私家藏书楼——贲园书库收藏大量的古代典籍,还亲自编纂、刊刻善本书籍,对外交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严氏父子的藏书理念为我国四川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清代边疆重臣和瑛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但其最具价值的不是那些经义之作,而是他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较高学术价值的西域著述:《回疆通志》、《三州辑略》、《易简斋诗钞》.和瑛西域著述作为乾嘉年间西北舆地学转变期的典型代表,为乾嘉之后西北史地的兴盛做出了诸多成功的表率,更为清代西北舆地之学的繁荣奠定了相当的基础,在清代西北史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拟对和瑛西域著述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宋代刻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除了自行雕版刻书这种主要方式之外,还出现一些其它的刻书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委托商业性书坊进行刊刻的方式。此前的学界对此研究存在严重问题。通过对宋代出版史料的考辨,揭示出北宋已经出现了委托书坊刻书的新型出版方式。这对于重新认识宋代官刻、坊刻均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方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浩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4):75-76,79
梁启超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书中,对于清代学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力图客观地阐释各家学说,强调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吸纳西方有关思想,摆脱以往学案体的著述方式,开创了新的学术史著述模式,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0.
陈大科(1534—1601),字思进,号如冈,明代文学家、刻书家。一生著述三种、刻书十二种,刻印之书大多精良,本文主要考察其家世、生平、交游、著述、刻书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明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刻书业、图书流通业的兴盛,明代藏书规模不断扩大,官私藏书盛极一时。介绍了私人藏书家宋濂和他的青萝山房藏书。  相似文献   

12.
魏源《蒙雅》是晚清邵阳蒙学名著,它仿《尔雅》基本内容、基本体例而编排,是“应书生读典籍而纂辑的识字课本”,分天、地、人、物、事等二十四篇。《蒙雅》韵语中存在方言读音。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芜湖藏书刻书比较活跃。考察明清时期芜湖三县藏书与著述的概况、形成著述目录、探究藏书活动与散佚原因,对于地方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自烈系江西籍的一位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其著述之丰,世所罕见。由于清代焚书坑儒式的文化禁锢,其著述传世甚少,散佚严重。本文通过搜讨多种文献,稽考梳理出张自烈的著述127种。全文分成《张自烈著述考》《张自烈著述新考》二篇。本篇只对历修地方志书目中记载的43种逐一考辨。  相似文献   

15.
王树民以考证为基础,对清代学术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编校整理了一些清代学者的文集,撰写了多篇有关清代学者学术思想研究的论文。此外,王树民纵论清代学术发展之大势,他认为清代学术是以经学为主而以史学为从的经史之学,肯定了乾嘉学者的研究方法。王树民还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晚清今文学派在政治、学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鐜嬫爲姘戜互鑰冭瘉涓哄熀纭€,瀵规竻浠e鏈彶鐨勮澶氶棶棰樻彁鍑轰簡鐙埌鐨勮瑙?浠栫紪鏍℃暣鐞嗕簡涓€浜涙竻浠e鑰呯殑鏂囬泦,鎾板啓浜嗗绡囨湁鍏虫竻浠e鑰呭鏈€濇兂鐮旂┒鐨勮鏂?姝ゅ,鐜嬫爲姘戠旱璁烘竻浠e鏈彂灞曚箣澶у娍,浠栬涓烘竻浠e鏈槸浠ョ粡瀛︿负涓昏€屼互鍙插涓轰粠鐨勭粡鍙蹭箣瀛?鑲畾浜嗕咕鍢夊鑰呯殑鐮旂┒鏂规硶.鐜嬫爲姘戣繕瀹炰簨姹傛槸鍦拌瘎浠蜂簡鏅氭竻浠婃枃瀛︽淳鍦ㄦ斂娌汇€佸鏈柟闈㈢殑褰卞搷.  相似文献   

17.
清末女子教育的兴盛是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清末女子教育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在印章的篆刻过程中,篆与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分离的,直到叶蜡石印章出现后,篆、刻合一,印学也因此而成熟起来。元人王冕首次将叶蜡石引入印章篆刻,经由明代文彭、何震等人的大力推广,叶蜡石印章达到成熟阶段,并在明清与近代形成了多个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