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春日话清明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1984年第5期“Word Assooiatien”一文中,把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名言“Writing makes an exact man”译成‘写作使人精确’,并作为“介绍一种英语短文写作方法”的理论根据,这是谬以袭谬·讹以承讹的。查培根的全句是:“Reading makth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ll.”后面接下去的原句是:“…and therefore,if a man writes little,he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因此,不大作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可见,这里writing不作“写作”解。根据原作上下文,上句应译成:“(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  相似文献   

3.
近年流行着一句时髦的话:“一切皆有可能。”那么,这句话对吗?如果这句话是对的,我们能造出“无油烟锅”吗?如果不能,那近年粉墨登场、最近原形毕露的“无油烟锅”,又是怎么骗人的呢?  相似文献   

4.
汉语虽有表示被动的语言手段,如用“受”、“被”、“叫”、“挨”、“让”、“给”、“遭”、“由”、“为”、“为…所…”、“把”、“使”等,但一般少用。只在强调被动动作时,才用被动句。因此,汉译时应灵活采取相应的形式。一、译成正常被动句,使用表示被动的语言手段,以突出极动意义。例如: 11一  相似文献   

5.
31.American 《英文疑难详解》第110页(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年出版): Americans are a people and a nation,but not a race.美国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民,但不是一个种族。 [评]该句中的“Americans”之前应加定冠词“The”以表示总称。在该书第122页中有例句“The Americans are an active people.”(美国人是活跃的民族。)该句中的“The”也起同样作用。“American”作形容词用时意“美国的”、“美洲的”等;作名词用时意“美国人”、“美洲人”等(复数要加“-s”)。它又可作“美  相似文献   

6.
形合与意合,不但是句法现象中的两个基本概念,而且是英语和汉语中两种非常重要的句法表现形式。《英汉语言学词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对形合(hypotaxis)释义为:“复句中同等句或从属句之间需要一种方式表达它们之间的句法关系。”这里所谓“一种方式”,实指使用连词或关联词(语)加以“明示”的句法方式。该《词汇》对意合(parataxis)则释义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定义众说纷纭 现在,人们经常能从电视、电影或展览会中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但是,要回答“什么是机器人”这样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人不就是拥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脑袋的铁家伙吗?”可能有人补充一句:“机器人不就是机器吗?它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就是一种自动机器。”  相似文献   

8.
其次是“达”。严复所说的“达”是否可以理解为,除了译文的明白晓畅外,还要包括原文的语气,甚至于它的感情色彩。这就要求译文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难的。试看下例:“La moiadre chose coatient un peu d'inconnu. Trouvez-le.”这句话原文非常简洁易懂,它由两个简单句构成,后一句更简明,只用了  相似文献   

9.
杨春荣 《科学之友》2008,(11):76-77
文章认为,句式“V+的+是+N”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的”字结构中动词和名词的配价以及出现的其他成分以外,句中出现N的生命度以及N和V的语义特征都可能对其歧义产生影响。通过扩大句中N的内涵可以对句式中“V的”的指称概率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10.
“He…,kak…”型比较短语和比较从属句,是俄语科技文献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当其出现在带не或нет,нельзя的否定句中时,翻译容易发生错误。试看下面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1979年4月14日晚7点半,日本电视台播出了一个特别节目“系川先生的电脑诊断”。节目开场时解说员说:“您知道‘1997年7月’这句可怕的话吗?……您还知道‘恐怖大王从天而降’这句可怕的话吗?这都是16世纪法国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留下的恐怖预言诗。这难道是真的吗?难道不是吓人的胡言乱语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请原东京大学教授系川英夫先生运用高速电脑把输入的各种科学数据进行处理,看看1997年7月会发生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2.
在比较灵感与努力谁更有效、谁最重要的时候,我们也许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灵感与汗水之比为1∶99,可见汗水的有效性。但是爱迪生的名言还有下半句:“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诺贝尔奖堪称当今世界最为瞩目、最受追捧的奖项,那些获得诺贝尔奖项者不愧为天才的荣誉称号。他们获得的诺贝尔奖是汗水的结晶,已被载入人类史册,但是有时候也不乏灵感的作用,灵感像一只无形的手,帮助他们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先从德国药学家勒威说起。他因为发现了神经冲动传递中…  相似文献   

1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句名诗启迪我们:思路如曲径通幽,变化万端,随机而转换,路路皆可通——这也是创新思维的一个基本法则。随机转换觅思路,可以从提出问题与改变观点这两方面去下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 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一 句名言。这句名言指出了战争中了 解敌我双方实力的重要性,在实际 战场上,区分谁是敌谁是友也属 “知己知彼”的范畴。 日本的一位战史学家曾说过: “战场是人类美与丑、善与恶本性 的赤裸裸的暴露,是错误的积累, 是一个不合理的世界。在战场上, 战局瞬息万变,难以预测。” 战争和体育、竞技有着本质的 区别。战场上交织着混乱与兴奋; 充满着危险和紧张,要在瞬息之间 分出敌友,自古以来就是极其困难 的。 对于被识别的一方来说,他们 希望友军能在远距离迅速准确地认 出自己,但又不希望把自己的身份 暴露给敌人。因此,双方都想方设 法把自己的部队、武器装备等隐蔽  相似文献   

15.
假如现在问你,艾菲尔铁塔有多高?你也许会回答:300米。我若追问一句:“在什么季节——冷天还是热天?”你又会给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 如果你一时有些茫然,我这里提示:这么高的铁塔,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小芳还在读初三,有一次春节过后到同学家玩,同学无意中说了一句:“过了—个年,你胖了。”此后,小芳便开始关注自己的体型,认为自己身材不够苗条、不够完美。小芳觉得自己应该“减肥”。开始,小芳通过体育运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您好。在1987年3期贵刊的210页上看到《天文学发展30年(封三说明)》一文,其中“天文学在过去30年中有下列大发展”的最后一句“1986年……哈雷彗星核飞近乔陶(Giotto)星”整个从科学意义上弄错了。“乔  相似文献   

18.
生命复苏器     
新技术常常只是用新方法对老思路进行修订,但是容·克拉茨博士的最新发明却是对生命的重新定义。 容·克拉茨博士并不喜欢那句谚语:“需要是发明之母。”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需要。克拉茨认为,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不只是呼吸,而是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自信 “自信”这一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查一下词典,上面写着:“相信自己”。但在这里,我想加上一句:“所谓自信,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确信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并积极地去利用它,而且确信任何失败都可以变为成功。” P·T·巴拿姆是一位著名的马戏团团长,一天夜里,他在熟睡中被突然叫起。原来他的马戏团正在佛罗里达进行冬季演出,却因一场大火而全部被烧光。巴拿姆坐在床上听到来人报告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20.
有一句名言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其实 ,数学不仅是思维体操而已。数学思维具有无穷的威力 ,也有令人醉心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