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三峡库区紫色土的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不同母岩上发育的紫色土样品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的化学全量分析及化学蚀变指数CIA值、风化特征值和质量迁移系数的详细计算,揭示了不同母岩上发育的紫色土化学风化强度和主量元素的迁移特征:母岩为砂岩发育的紫色土具有较高的CIA值,母岩为粉砂岩和泥岩上发育的紫色土的CIA值较低;不同元素组分迁移行为在剖面上的表现有明显的差异,CaO在所有剖面上净迁出,多数剖面均有Al2O3、Fe2O3的净获得;母岩为砂岩发育的紫色土剖面上Ca、K、Na、Al、Fe、Si6种元素均流失,而粉砂岩、泥岩发育的紫色土以上6种元素相对富积,Mg元素的迁移系数远小于Ca元素,其迁移性较小,在母岩和土壤中的含量相对稳定;Na元素的迁移系数较大,迁移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电导率与肥力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探索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的电导率特征,并以相关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分析其与土壤电导率间的相关性及定量关系,明确了紫色土电导率与土壤肥力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不同坡位电导率变化趋势,丘脚最大,丘顶最小;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和土壤电导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定量关系为:y=0.231 e5.156x(r=0.500),因此在评价非盐碱化紫色土时,土壤电导率可以用来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综合水平的一个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母岩特性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的影响,尝试利用对不同母岩发育土壤基本的物理 主成分分析,对母岩特性与土壤蚀蚀类型和侵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南方林区微量元素在母岩—土壤—森林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我国南方亚热带林区不同母岩,不同林分下14个样地的土壤和林木当年生叶及林地枯落物的微量元素状况,探讨了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及其在母岩-土壤-森林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母岩类型,风化和土壤形成特点等因子。  相似文献   

5.
紫色土彩色图像的H阈值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研究对象紫色土自然断面图像从复杂背景中分割出来,以消除复杂背景的影响,为对紫色土视觉图像进一步分析处理、识别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对紫色土自然断面图像统计分析,证明它的H域有良好的聚集特征,且在95%和97%置信点近似于正态分布;因此,根据正态分布确定紫色土壤自然断面的H阈值,分割紫色土壤自然断面图像。【结果】用获得的二值分割图像与原图像计算哈达玛积,分割提取出了完整的紫色土自然断面区域图像。【结论】算法分析及仿真实验显示:相对于对比算法,新的算法分割速度更快,分割提取出的紫色土自然断面图像更完整;该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重庆紫色土区硒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重庆紫色土区硒环境,在17个区县共采集140个剖面共420个岩石和土壤样品,用硫酸-硝酸湿灰化-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母岩和土壤中总硒含量,结果认为:重庆地区紫色地层岩石中硒含量在0.036~0.053mg/kg,在地质上属极缺硒区;由于富集作用,紫色土壤全硒含量可达0.077~0.566mg/kg,达全国土壤硒平均含量低~中等水平;随紫色土壤风化度加深,硒含量提高,土壤pH值与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03 1**,n=139);重庆地区极度缺硒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地形起伏大、土壤粗骨性强、风化度低、土壤侵蚀严重的紫色砂、泥岩出露面积较大的山区.  相似文献   

7.
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营养元素,农地磷肥过量施入造成的磷流失导致水污染问题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农业非点源污染显著等特点,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坡耕地)下的典型酸性、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开展磷素等温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并结合Langmuir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紫色土对磷素的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林地土壤磷素最大吸附量(Qm)及磷吸附缓冲容量(MBC)高于同类型紫色土农地土壤;林地土壤生物有效磷含量低于农地;农地磷素释放风险高于林地.相较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磷素最大吸附量、吸附缓冲容量低,但磷素解吸能力较高,表明酸性紫色土磷素释放风险较大.多重相关分析表明,尽管不同类型紫色土pH、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因素对磷素吸附解吸并无单一的显著影响,从而无法针对所有3种土壤找出其影响磷素吸附解吸的共性因素,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H、土壤质地及土壤总磷含量对磷素吸附解吸特性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森林对径流特征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较高的蒸发散。在相同海拔带内,随森林覆被率的增加,径流系数减小,森林和成土母岩的性质对土壤通透性有着极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流域森林覆被率和母岩持水力的增加,浅层地下径流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紫色土不同成土母质Cu,Zn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核心区重庆市不同区县紫色土3种发育母质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表层土壤重金属Cu、Zn的含量,并对土壤重金属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三峡库区核心区暗紫泥、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3种成土母质紫色土全Cu含量为25.0~36.9mg/kg,平均含量为30.5mg/kg,其中暗紫泥和红棕紫泥土属的全Cu含量则超过紫色土全Cu含量背景值;3种成土母质紫色土的全Zn含量为73.9~75.9mg/kg,平均含量为75.1mg/kg,低于全国紫色土全Zn平均值.暗紫泥、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3种土属的土壤全Cu含量高低次序与其全Zn含量的大小顺序相同,这表明紫色土的成土母质仍是土壤全Cu、全Zn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Cu含量顺序依次为暗紫泥,红棕紫泥和灰棕紫泥;有效Zn含量大小次序为暗紫泥,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3种紫色土的有效态Cu、Zn含量都比重庆市紫色土重金属背景值要高,这说明在近30年的人类活动影响下,3种母质发育紫色土表层有效态Cu、Zn都有累积现象.以重庆市紫色土重金属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暗紫泥、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的内梅罗综合指数分别为0.85,1.74和1.86,表明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土属的紫色土Cu、Zn含量达到了轻度污染,暗紫泥土属紫色土Cu、Zn含量已经达到污染警戒线,但未达到土壤发生Cu、Zn重金属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是碳酸盐类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风化残留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它的形成深受母岩类型、喀斯特环境及生物富集作用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成分及演化过程。本文主要从成土条件、喀斯特作用过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淋溶特征(包括粘土矿物的风化强度)等,探讨喀斯特地区土壤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与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1、林场基本情况 广运林场位于广西平乐的东南部,北纬24°17′~24°28′,东经110°~110°40′。海拔一般为800~1000m,坡度一般为25°~35°,土壤多属紫色土、红壤,母岩多为砂岩,土壤pH5~6,土层深50~100cm,表土一般为10~30cm。 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7℃,年雨量1388~1727mm,且3~8月降水为885mm。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 20 年间紫色土酸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酸沉降危害严重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对其主要农业土壤--紫色土进行大面积土壤酸化调查,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市土壤普查的保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探讨近20年来酸沉降对紫色土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较,目前重庆市农用地和蔬菜地中的石灰性紫色土减少,而酸性和强酸性紫色土增加;同时,农用地的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证实了在近20年的酸沉降影响下,重庆市大部分紫色土已发生酸化,且酸化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样性理论的山东省土壤空间可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多样性理论对山东省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类别空间可变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数据源是山东省1:100万SOTER数据库.研究包括土壤多样性分析(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根据统计运算结果建立土壤类型多度分布模型,发现不同母岩上发育的土壤都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即系统中符合中间多度的对象最为普遍,并应用于分布格局的解释中.最后在GIS环境中实现不同母岩上发育的土壤类别空间可变性的数字化表达.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原残坡积石灰土元素的垂向变化的地化特征研究不足,缺乏垂向对比分析的问题,为研究石灰土元素垂向的地化特征、迁移聚失及丰度变化,了解土壤元素的空间分布及补偿状态,以云贵高原南部广南县南屏、珠街等地母岩为T1、P1、D2、∈3的石灰土为研究样本,实地调查、采样、检测。分析及计算出:土壤元素Si、Al、K含量为38.18%~1.54%,Ti、Mg、Ca、Mn含量为0.83%~0.042%,其他元素为0.111%~0.000 01%,ⅢⅡⅠ类型占62.5%;Qij占85.3%,Qi为86.6%,土壤Pi占68.5%。结果为:母岩风化至成土过程中元素以迁移流失为主,土壤元素相对母岩以迁移聚集为主,丰富级元素多,底层土元素淋淀较表层土高。  相似文献   

15.
蒋子阳  熊亮  卢全敏 《科技信息》2011,(1):24-24,415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后的母质上发育起来的自然体,其化学成分的本源是岩石中的矿物及其化学成分。不同地层时代母岩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导致相应土壤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本文描述了忠县土壤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母岩区、不同地层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地质时代下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紫色土的图像分割与提取,为将来实现机器视觉识别紫色土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在RGB颜色空间的像素值分布特点,计算多变量条件概率,通过建立优化模型提取颜色特征值的边界,结合分段函数构建分割测度;然后,使用构建的分割测度建立基于密度峰值思想的优化模型,按照两次迭代差异最小化原则,优化局部分割阈值,从多个局部分割阈值中利用类内方差最小化模型获得优化的分割阈值,实现紫色土的图像分割;最后,以像素四邻域连通标记递归算法标记包含空洞的紫色土区域图像的连通区域以消除分割结果中的背景离散区域。同理,标记背景连通区域以填充紫色土区域图像空洞实现图像中紫色土区域的提取。【结果】计算综合评价指标F1、调整的兰德系数ARI和归一化互信息NMI来评价分割提取的结果。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平均分割准确率达96.01%,97.16%和82.02%;与对比方法比较,提出的算法可以更加准确完整地分割与提取紫色土区域图像,最终实现紫色土图像土壤区域的完整分割。【结论】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隆安县不同地层岩石与土壤中的元素自然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隆安县21个地层的20个岩石、21个土壤31种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Fe、Al、Zn、V、Ni、As、Se含量高于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Mn、Cu、B、Mo、Co、Cr、Ga与世界土壤背景值接近,Si、P、K、Na、Ca、Mg、S低于世界土壤背景值,F和Br含量均小于15μg/g,Sn小于0.09μg/g;岩石元素变异系数较大,土壤元素分布相对集中;土壤元素含量与其母岩之间多数相关不显著;多数元素在成土过程中富集;土壤Ni/C0比值与其母岩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引种玫瑰(Rosa rugosa)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玫瑰种植所用最典型的紫色土、水稻土和黄壤作为供试土壤类型,以济南平阴地区的紫枝玫瑰(Rosa rugosa‘Purple Branch’,PB)、甘肃苦水地区的苦水玫瑰(Rosa rugosa‘Ku Shui’,KS)和云南滇红玫瑰(Rosa rugosa ‘Dian Hong’,DH)1年生扦插苗进行盆栽实验(不施肥),测定株高、冠幅和生物量。【结果】引种的3种玫瑰在3种土壤中种植后,生长、生物量各不相同。其中,紫枝玫瑰在酸性黄壤上的株高、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根系)均明显大于在其他两种土壤上的(仅株高与在紫色土上的差异不明显),因此,该品种最适种植的土壤类型为酸性黄壤,除株高以外,它种植在紫色土和水稻土上的指标差异不明显;苦水玫瑰和滇红玫瑰最适种植土壤类型为弱碱性紫色土,该土壤综合肥力最高。通过3种土壤类型的化学性质和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玫瑰苗期营养生长阶段,没有外源肥料补充情况下,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最低,尽管它的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黄壤,但各品种综合生长表现均较差。相反,紫色土和黄壤有机质和氮含量高,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生长均有利。【结论】紫枝玫瑰最适种植的土壤类型为酸性黄壤,苦水玫瑰和滇红玫瑰最适种植土壤类型为弱碱性的紫色土。研究结果对重庆市引种玫瑰之适生土壤类型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贵州土壤中的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亚琳 《贵州科学》1995,13(4):20-23
经220个土壤样点的测定,贵州土壤全锰含量在26-3060mg/kg之间,平均为592mg/kg。不同土类中石灰土含锰最高,红壤最低;不同母岩土壤中,石灰岩最高,砂岩最低,全境土壤锰的地理分布有醅较高,东部较低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表明,在试验区内,地质构造决定着紫色岩层的展布和紫色土的分布;老年、壮年、青年等不同地貌发育阶段则深刻影响和制约紫色土发生演化的方向.在现代成土条件下,各地类型紫色土的发育和岩石,既存在矿质元素的相对迁移和富集.也存在元素间的彼此制约关系.实质为碱金属、碱土金属在土壤剖层次间的淋溶作用.土壤淋溶系数5.90-14.960;岩石淋溶系数2.269-4.4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