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三维拍摄法,对我国参加2005年“苹果.海尔斯杯”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获得前7名运动员的一个复步进行拍摄;并运用录像解析法,对每名运动员的各技术环节进行解析,获取准确的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邢树才、李高波超出了竞走规则的合理腾空时限42ms,韩玉成、朱红军、虞朝鸿的躯干前倾角大于5°,崔志德、朱红军、李高波的躯干后仰角大于3°;运动员普遍表现出单步身体重心起伏较大、头顶起伏明显、着地前膝关节伸直时间比较短等技术特征,容易被判罚技术犯规。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道蹬伸技术与重心移动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在右单步中重心的移动方向更倾向于切向,而在左单步中重心的移动方向则更倾向于法向.从重心相对于蹬冰腿踝关节的移动状况来看,重心沿切向的位移幅度明显大于法向,决非传统认识中的法向移动幅度大于切向的认识.正是由于左右腿蹬伸方式上的不同,决定了在蹬冰过程中重心沿切线方向上前移程度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20 km竞走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指标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我国优秀女子20 km竞走运动员预测成绩的专项体能敏感指标模型、专项体能模型和递进模式标准,探讨了我国优秀女子20 km竞走运动员专项体能的递进模式训练的方法学问题,为递进模式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拍摄法,对我国参加2005年"苹果·海尔斯杯"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获得前7名运动员的一个复步进行拍摄;并运用录像解析法,对每名运动员的各技术环节进行解析,获取准确的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邢树才、李高波超出了竞走规则的合理腾空时限42 ms,韩玉成、朱红军、虞朝鸿的躯干前倾角大于5°,崔志德、朱红军、李高波的躯干后仰角大于3°;运动员普遍表现出单步身体重心起伏较大、头顶起伏明显、着地前膝关节伸直时间比较短等技术特征,容易被判罚技术犯规.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拍摄法,对我国参加2005年“苹果·海尔斯杯”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获得前7名运动员的一个复步进行拍摄;并运用录像解析法,对每名运动员的各技术环节进行解析,获取准确的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邢树才、李高波超出了竞走规则的合理腾空时限42ms,韩玉成、朱红军、虞朝鸿的躯干前倾角大于5°,崔志德、朱红军、李高波的躯干后仰角大于3°;运动员普遍表现出单步身体重心起伏较大、头顶起伏明显、着地前膝关节伸直时间比较短等技术特征,容易被判罚技术犯规。  相似文献   

6.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运动学研究。研究发现,刘相蓉在最后用力阶段躯干过早用力,髋部前移小,身体重心速度利用率低。左腿积极蹬伸支撑,出手高度高;出手角度适宜,但出手速度慢。铅球的出手差为负值,铅球做功距离缩短。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面定点摄像解析法对6名女子举重国家队员进行运动学测试,揭示女子举重技术时序性规律。主要结论:1伸膝提铃、引膝提铃、最大发力、惯性上升、下降定铃五个阶段时间比为33.3%、13.0%、11.2%、19.6%、22.9%。2运动员总是希望铃杆中心越接近人体重心垂线越好,"挂钩"的弯曲程度越小越好。3伸膝提铃、引膝提铃、最大发力三个阶段杠铃垂直速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技术录像解析,获得的起跳时水平速度、空中水平位移、起跳时垂直速度、腾空高度、空停时间、腾起角、关节角度等参数,并把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作比较,结果发现我国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需提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我国部分运动员腾起角偏大,在提高水平速度的同时,人体重心腾起角应逐渐减小;助滑末期运动员支撑腿应积极屈膝,充分后引浮腿,起跳时支撑腿应积极蹬伸,形成"小摆臂,早收臂".  相似文献   

9.
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优秀运动员骑行姿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场地全能项目是2010年新设置的奥运会、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针对该项目的训练理论研究 还未见报道.本文运用高速摄像机结合生物力学解析系统,对全能项目部分优秀运动员骑行姿态进行了解 析,掌握了该项目运动员骑行的第一手身体姿态数据,为该项目技术训练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还对运动员 骑行影像和解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男女优秀运动员在骑行姿态方面基本趋于一致,但在下肢蹬伸过 程中,女运动员的蹬伸幅度要大于男运动员.另外,男女运动员在使用不同车把时,区别主要来自上身姿态 和足背与小腿的夹角,且使用弯把比使用附加把身体姿态变化幅度要大,弯把要求运动员有更低的骑行姿 态,并且对前脚掌用力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名中国女子20km竞走优秀运动员进行体能监测,初步摸清了她们体能消耗的特点,为教练员、运动员合理搭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适时进行体能的恢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根据训练实际制定了周密的营养计划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短跑运动员落地缓冲阶段水平速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美两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在不同支撑阶段水平速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中国运动员在落地缓冲至垂直缓冲阶段水平速度明显高于美国运动员,但在整个缓冲期间,水平速度明显低于美国运动员.影响中国运动员水平速度的主要原因是摆动腿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导致运动员从垂直缓冲到最大缓冲阶段的时间延长,身体重心下降幅度较大,不仅未能使着地缓冲至垂直缓冲阶段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得以保持,而且在最大缓冲结束时水平速度下降幅度较大,进而影响后支撑阶段的水平速度和身体重心的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12.
王亚军 《科技信息》2011,(29):I0428-I0429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6名优秀运动员第一跳起跳腿缓冲与蹬伸技术指标进行运动员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参数比较研究,旨在诊断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导和改进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为加强教学、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技巧女子三人膝抛与轿抛配合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下面人蹬伸时先展髋后伸膝伸踝,蹬伸前两臂主要起支撑上面人的作用,蹬伸开始后两臂加速上摆。上面人蹬伸时先伸髋和膝后伸踝关节,比下面人较晚。通过动力学特征分析,力值的大小与上下面人的各关节角、质心速度的变化一致。从力学模式的建立与公式推导证明,下面人蹬地力量大、速度快,上面人体重轻,在下面人手上蹬伸速度快而且上下面人蹬伸的时间同步,是三人配合蹬伸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发现与培养高原中长跑、竞走等耐力性项目青少年优秀体育苗子.方法:本研究对高原12~17岁青少年运动员共228名累计测试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问卷共5大类指标.结果:(1)高原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身高,除男子运动员身高达到合格标准外,女子运动员身高均在及格线以下;(2)中长跑和竞走运动员比下肢长A指数明显高于运动员科学选材最高标准,且比大小腿长指数和比跟腱长指数均明显低于最低标准;(3)胸最大吸气围、胸最大呼气围以及胸围指标高原中长跑男女运动员均大于竞走男女运动员;(4)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血氧饱和度、血压均处于正常范围内(P0.05),但安静心率竞走运动员明显(P0.01)低于中长跑运动员;(5)中长跑、竞走运动员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血液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睾酮水平中长跑和竞走男女运动员均较低;(6)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结论:(1)高原青少年运动员表现出了血红蛋白高和睾酮水平低,身高较小和下肢较长的身体形态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心肺功能;(2)中长跑运动员呼吸肌力量较强而竞走运动员心脏机能储备较好、有氧能力较强;(3)中长跑运动员对比赛取胜的期待程度高而竞走运动员意志力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过程蹬摆动作的技术特征,并与国外选手进行比较,寻找其优劣,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成绩,以缩小与国外选手的差距.方法:采用两台摄像机拍摄黄海强成功过杆2.20m时的倒一步助跑及起跳过程,采用24点辐射式三维框架标定,所拍摄的技术动作在SIMI MOTION软件中进行解析,人体重心计算采用Gubitz人体模型.结果:(1)黄海强起跳离地即刻踝关节角130.2°,H1/身高值为67.7%,世界优秀选手对应值为170°和75%;(2)黄海强助跑速度利用率、腾起竖直速度分别为57.24%和4.11m/s,世界优秀选手分别为62.03%和4.59m/s;(3)黄海强着地-最大缓冲、最大缓冲-离地摆动腿摆动角速度分别为400.28°/s和470.15°/s.结论:黄海强起跳过程蹬伸不充分,助跑速度及利用率、起跳加速距离、起跳腾起速度均与国外选手存在较大差距;起跳缓冲时间大于蹬伸时间,蹬摆过程摆腿先于摆臂,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运动学测量的研究方法,对篮球运动员行进间投篮跨步起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缓冲速度快、时间短是篮球运动员行进间投篮跨步起跳能力的重要体现;篮球运动员的跨步起跳力量主要由髋关节伸肌最大力量和膝关节屈肌的快速力量决定;动作协调性主要由中枢腿的退让收缩能力和非中枢腿的上抬时机决定;动作的稳定性由踝关节伸肌肉最大力量水平决定,需要加强踝关节伸肌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步最后两步部分角度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得出我国选手躯干工作用力短,运动员左腿的稳固支撑和蹬伸能力与国外优秀选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客观地反映有利于跳远起跳技术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及其适宜范围,找出此技术动作参数间内在联系和规律,为跳远运动的基础训练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上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技术,对4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动作进行现场测试,运用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着板缓冲阶段,研究对象右侧股直肌和右侧腓肠肌肌电积分平均值分别为102.00 uvs和91.25 uvs,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均值为7 035.16N,一级运动员李*垂直方向受力为6 428.30N,其值明显小于垂直受力均值;在蹬伸阶段,研究对象腹直肌肌电积分值达到了131.00 uvs,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最大时,垂直方向受力均值为3226.32N,李*垂直方向受力为3652.65N,其值明显大于垂直受力均值;研究对象起跳腿着地时对地面的冲击力一级运动员要明显小于二级运动员的。在蹬伸阶段,躯干腹直肌和起跳腿的股直肌表现最为兴奋,为主要作用肌肉;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最大时,级别越高垂直方向最大受力越大,水平方向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9.
运用录像解析法对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导致身体前旋角动量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着板—垂直支撑阶段由于制动力的作用,使人体产生向前翻转的角动量,且增长幅度较大.通过垂直支撑面后制动力转变为动力,由于偏心力矩的作用,角动量出现一定的增加或减小,但幅度较小;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和理论成绩的差值与离板时身体前旋角动量成正相关,说明减小起跳离板时的前旋角动量有助于维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身体质心抛物线所能达到的距离,提高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弧形上转体180°成支撑的技术原理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其基本动作要领和主要运动学参数如下:一、身体开始后倒时肩角约为60°旋转半径约为0.4m.0.17秒以后肩角逐渐增大。至第一阶段结束时约为100°。旋转半径为0.6m,重心角速度为6.91弧度/秒,为完成动作储备了足够的机械能。二、伴随肩角逐渐增大的同时,髋关节角度由180°迅速减小,踝关节通过握点向后运动。至第一阶段结束时髋角为24°。身体尽量折紧,为完成动作储备肌肉能量。三、身体重心摆过垂直面后。迅速向前上方伸髋,送腿(踝关节与杠前水平面约成70°角),髋角由小猛然增大,踝关节角速度上升到12.56弧度/秒。带动整个身体快速上升。此时两臂用力压杠。肩角保持100°不变。为迅速伸髋建立牢固的支点。四、在髖关节接近伸直时,两腿予先向左侧转动。接着右手松杠,左臂向后压杠,髋关节完全伸直加速转体90°两手在0.17秒依次换握成屈臂支撑。身体重心比开始升高0.34m。然后继续转体伸直两臂成文撑姿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