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几年来的门诊工作发现不少青年学生对屈光不正(error of refraction)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到个体户摊上验光配镜。有的索性不验光,买一付自己认为合适的眼镜佩戴,从而引起头痛,眼胀,视力下降。因此对于青少年屈光不正及其矫正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但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是防盲治盲的重要措施。青少年屈光不正一定要配戴合适的眼镜,以矫正视力,防止视力继续下降以至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小瞳验光时电脑验光能否取代检影验光。方法:随机选择眼科视光门诊50岁以上眼底清晰可见的老年性屈光不正患者66例132只眼,在小瞳状态下分别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球镜度、等效球镜度、散光度和散光轴位差异有无显著性以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老年人小瞳状态下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小瞳验光时电脑验光可以取代检影验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少年干眼对屈光不正矫正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兰州普瑞眼视光医院干眼症合并屈光不正青少年患者,患者年龄7~18岁。对青少年患者进行散瞳检查,将屈光不正合并干眼患者以及单纯屈光不正患者分为干眼组和正常组。分别对该两组患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TBUT)检查,对屈光不正的患儿进行屈光矫正后随访半年,观察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变化。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户外活动时间、视频终端使用时间,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挑食情况2组比较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组经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复查主观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干眼组经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复查的TBUT存在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和干眼组经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复查的角膜荧光染色(FL)无显著差异(P>0.05);干眼组及正常组在治疗6个月后视力波动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少年屈光不正与干眼症密切相关,屈光不正不影响泪液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验光镜片箱是用来检查人眼屈光状态的眼科计量器具,验光镜片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验光镜片箱检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389列正常视力学生隐斜和屈光状态,正位视14例(3.33%)屈光不正眼486只(90.67%)远视类型最多(451只,92.82%),屈光不正度数均较低,远视类型屈光不正者内隐斜的发生率较高,说明内隐斜与调节和辐辏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6.
张蕾 《科技资讯》2015,13(1):229
验光镜片箱是医院眼科、眼镜商店等用来检查人眼的屈光状态和斜视、弱视及眼其他功能的一种眼科计量器具。验光镜片箱主要由正、负球镜验光镜片,正、负柱镜验光镜片。棱镜验光镜片,辅助镜片等组成。验光镜片箱中心位移的检定,主要要解决镜片的光学中心如何置于镜片支座几何中心的问题。首先用两条直径相交的方法确定眼光镜片的几何中心;再用几何中心与光学中心重合的镜片标定焦度计镜片台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法解决了被检镜片的放置问题,再按检定规程的要求完成验光镜片箱的检定。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的视力功能减退与近视眼发生率的增高,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学校保健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生中视力不良者,大部分为近视性屈光不正。70年代以前,我国曾对此作过调查,而对80年代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青年,入校后视力变化情况则极少报导。为此,我们对我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作了初步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视力下降确实比较严重,而且随着入校年限的增加,视力下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近视怎么办?专家认为,最适合15岁以下的孩子矫治近视的方法就是佩戴眼镜2013年4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指出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目前因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导致视力损伤的幼儿数量成上升趋势。近来,成都各大媒体也有关于2岁半儿童玩iPad导致500多度近视的报道。专家指出,15岁以下的孩子科学验光配镜,首先需要散瞳,这样才能检查出其屈光的准确状况;另外,科学验光还需要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孩子的眼部情况,  相似文献   

9.
屈光不正和无晶体眼患者视功能的康复历来是临床工作者们注目的问题。光学眼镜、软性和硬性接触镜以及人工晶体植入为相当一部分患者解除了视力的困扰。但是,还有一部分患者却不能从中受益,例如婴幼儿术后无晶体眼,特殊的成人单侧无晶体眼和高度屈光参差等,屈光性角膜成形术则为部分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屈光性角膜成形术是一类通过改变角膜屈光状态来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此类手术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板层角膜成形术,角膜切开术,角膜切除术,穿透性角膜成形术,热角膜成形术和环形角膜缝线术。不少屈光不正可以通过屈光性角膜成形术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影响视力因素。方法:对405例45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一月 ,<0.5者130眼(28.8%),0.5~0.9者184眼(40.7 %),≥1.0者138眼(30.5%)。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 :术后并发症如角膜水肿及失代偿、后囊混浊、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偏位、术后屈光不正及术前、术后合并眼病。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 ,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减少术后屈光不正可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1.
观察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中的应用。选取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眼罩遮盖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托品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立体视重建情况、屈光度及治疗依从性。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3%,研究组为72.22%,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立体视重建有效率为64.81%显著少于研究组的85.19%(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屈光度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屈光度明显低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降低效果比对照组效果好(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为68.52%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7.04%(P0.05)。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力,但阿托品疗法改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立体视重建情况,降低屈光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比眼罩遮盖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定配眼镜除了矫正眼球屈光不正、提高视力的作用之外,还有两大作用:其一为保护眼睛免受外界有害光及各种机械性伤害;其二为装饰、改善人的仪表。故一副合格的定配眼镜,归结起来要符合五项指标,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13.
屈光不正556例(1112眼)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计并分析了556例(1112眼)双眼屈光不正病人的屈光情况,归纳得出了如下结论:(1)男略多于女;(2)近视多于远视;(3)单纯性近、远视最了性近、远视散光较少,混合性散光最少;(40学龄前儿童中多为远视;(5)屈光正在青少年中所占比例最大,最后给出了屈光不正的预防方法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漫射体以恒定速度的面内运动在衍射场和象场所产生的激光散斑的统计特性,提出激光散斑运动与人眼屈光不正的对应关系,报告了利用激光散斑测定人眼屈光不正的实验结果,并指出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验光镜片箱是可以准确无误的检查人眼屈光状态的专业眼科测量器具,验光镜片箱是完成眼镜验配最为重要的强检计量器具,验光镜片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近视者的身心健康。下面就对验光镜片箱检定过程方法和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准确客观的检测方案。希望通过对镜片的验光原理的具体介绍,是广大近视患者更为深入地了解验光镜片箱的检定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提高广大检定工作者在验光镜片箱的检定中工作严谨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邵武市眼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邵武市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屈光不正和儿童盲等常见眼病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分级-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12个行政村(居委会),共调查15411人.其中城区3个单位,4411人,占样本总量的28.6%;山区5个单位,5142人,占样本总量的33.4%;近郊4个,5858人,占38.0%.结果 在14118例受检者中,视力严重损害者共436例,624只眼.其中,白内障415只眼,占66.51%.其它依次为角膜病(6.09%)、眼底病(5.93%)、青光眼(5.13%)、屈光不正和弱视(4.65%)、眼外伤(4.49%)和翼状胬肉(2.88%).结论 本调查结果提示我省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应以治疗白内障为主,以及青光眼、眼底病等我省致盲率较高的眼病和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等.在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我省防盲治盲规划是消除可避免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视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眼科疾病,属于一种屈光不正类型,发病多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中,已成为我国三大学校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将会引起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成为我国居民视力障碍、致盲的主要原因,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对于提高患者视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青少年近视为起点,分析常见的防控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药物控制、角膜接触镜、生活习惯等,降低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8.
邢华平  沈自军 《甘肃科技》2007,23(11):227-227,197
目的了解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2006年9月新入校大学生的眼科情况,主要为视力情况的分析,以及视力不良的发病率。方法眼科常规的方法对3463名新生查远视力,色觉及眼表情况。结果:新入校的大学生视力不良发病率为73.64%,其中女生的发病率较男生偏低,色觉异常的发病率为3.06%,结论新大学生的视力不良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眼科资源取得较快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内障、角膜病、沙眼、青光眼、眼底病、屈光不正等主要眼病的患病率也有较大变化。文章根据最新资料,从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白内障、角膜病、屈光不正、眼底病、青光眼五种主要致盲眼病的现状。在部分城市医院已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查治疗设备和国际一流水平的优秀专家,但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设备完全依靠进口。在眼科基础研究方面,一些重要研究领域未取得突出的创新成果和重大建树,总体优势还未形成,需要在政策导向和政府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20.
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集合功能、调节功能特点,探讨长时间弱视治疗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疗效。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眼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和精细目力训练)治疗,观察长时间弱视治疗前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视觉敏感度、集合功能、调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前患者视力为(0.44±0.25),治疗后患者视力为(1.02±0.3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空间频率(1.5、3、6、12、18c/d)敏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正融像性集合破裂点数值(PRV破)、正融像性集合恢复点数值(PRV恢)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调节功能相关指标(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缓负相对调节)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多伴有集合功能和调节功能不良,长时间弱视治疗可提高视力,改善集合功能和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