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库区水位的调节及降雨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过程是动态变化的。以三峡库区紫阳城滑坡为例,采用地下水浸润线简化求解公式,对滑坡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目前的常规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库水位上升时,常规分析方法评价结果是稳定性偏高;而库水位下降时,评价结果反而偏低。因此,采用动态评价方法比较符合实际;并据此对该滑坡防治工程进行了优化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刘家湾滑坡位于新建兰渝铁路线路CK127 500左侧,滑坡主滑方向与线路近于垂直,线路穿越滑坡体的前缘。文章通过分析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详细描述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定性及定量两个层次上综合评价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群棣 《甘肃科技》2011,27(23):139-142
河口滑坡群位于兰州市西固区黄河河口水电站库区右岸,由3个基岩滑坡组成,总方量约为170万m3.兰青-青藏线从3个滑坡体的前缘部分以不同深度的路堑通过.以Ⅰ号滑坡为例,介绍了该滑坡群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和稳定性影响因素,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兰青线K3A区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亮 《甘肃科技》2005,21(4):94-96
K3滑坡群位于兰青线铁路黄河峡谷区八盘峡,是兰青线最具典型的古滑坡群,直接控制线路方案。K3滑坡群共分A、B、C三个区,既有线从滑坡群前缘以路基深挖方形式通过,新线设计在A区前缘以挖方形式通过,在B、C区与既有线并行且以一般路基通过。因此,新线在A区前缘挖方是否引起古滑坡滑动,是影响线路方案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详细描述了A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定性与定量两个层次上综合评价了该区滑坡的稳定性,分析预测了工程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紧扣该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从工程角度与经济角度出发,提出了对新线路的选择,并且总结了滑坡区工程地质选线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7#号滑坡位于西和县马元乡境内,兰成渝输油管线自滑坡前缘通过。自管线运营以来,由于削坡等人类工程活动,滑坡前缘出现多处的小型滑塌体,局部复活,引起多方关注。通过对滑坡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号滑坡的局部复活主要由人类工程活动和降水等因素形成的。同时由于管线辅路修建对坡脚的开挖,破坏了滑坡的抗滑段,有可能导致老滑坡复活,对输油管线存在潜在威胁。根据对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评价,提出了抗滑桩支挡、排水和削坡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游积石峡水电站坝后Ⅰ号滑坡在微地貌、坡体物质和坡体结构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平面分区性和剖面分层性.多种极限平衡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当前该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不同区和不同层的稳定状态不同。根据该水电站的工程特点和泄洪方案,估算了泄洪雾雨的作用范围.用FEM方法计算了雾雨入渗条件下该滑坡体内的渗流场特征,进而采用多种极限平衡方法评价雾雨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并就雾雨强度和上升高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开展了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滑坡处于稳定状态,但未来泄洪雾雨条件下雾雨使稳定性下降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不同高程位置和不同层对雾雨的强度和上升高度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7.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滑坡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滑坡危险性评价影响因素较多,且多具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对滑坡危险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的专家打分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基于以上考虑,在分析滑坡形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模型量化了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向量,并将该权值向量引入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万州区青草背1号滑坡危险性评价,与传统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运用该模型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既降低了勘察的成本,又避免了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杨家坪滑坡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当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回水可能诱发滑坡失稳.由于滑坡规模巨大,潜在危害严重,对其实施工程治理十分必要.针对杨家坪Ⅱ号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设计.以地质勘查为主,结合工程类比等手段,确定滑坡稳定性计算的物理力学参数;以Geo—Slope为工具,选取滑坡典型剖面,对其稳定性及剩余推力进行计算;根据滑坡稳定现状及其地形地貌特点,提出以连续梁锚索加格构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本文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茨哈峡水电站Ⅳ滑坡位于下坝址左岸,给下坝址的选择及工程布置带来严重影响.通过阐述滑坡区地质背景及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在对滑带土参数进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滑坡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在天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其他条件下处于极限稳定或失稳状态,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摩擦系数,其次是内聚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安排,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滑坡社区居民将搬迁到长江北岸官渡口镇后山的铜鼓包~学堂坪一带,规划面积2.5km2.本文以地质分析的方法,对新址规划区可能存在及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同时对新址规划区进行建筑适宜性评价.分析表明,新址区为粉砂岩和泥岩(T2b2)组成的基岩顺向坡,坡度15~25°,局部小于10°,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存在3个中等规模的滑坡、一个小型滑坡,滑坡现状稳定、预测不稳定但较易于工程治理;场地东部存在一处小型坡面泥石流,影响工程建设但较易于工程治理;外围地质灾害对新址区影响较小;新址区建筑适宜性总体良好,Ⅰ类、Ⅱ类场区分布面积约占整个规划区面积的50%,Ⅰ、Ⅱ、Ⅲ类场区约占整个规划区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兰草滑坡地质环境及滑坡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区地质背景条件,滑坡规模、性质、成因机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得出兰草滑坡在暴雨、地震等状态下稳定性极差,在自然条件处于暂时稳定状态的结论;该结论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LE通用条分法和强度折减法,分别利用天然和饱水状态强度参数,计算了滴水崖Ⅰ号滑坡的稳定性,两类方法揭示的滑动面空间形态接近,安全系数也相近,说明两类方法用于滑坡稳定评价是稳定的、合适的。通过设计的膨胀角,变形参数强度折减法计算方案,分析发现膨胀角和变形参数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饱水状态下滑坡是不稳定的,所以设计了锚固方案,两类方法计算所得该滑坡采取锚杆支挡措施下的稳定性满足工程安全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西南某滑坡为例,通过研究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的机制。在实验、工程类比及反演的基础上确定滑带的参数,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最终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兴山县二里半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里半滑坡是三峡库区的重要滑坡,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兴山县高阳镇的安全,并对新县城土地利用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二里半滑坡的形成条件,着重对滑坡在多种工况下分别采用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比较,并对结果给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水库蓄水及水位波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将发生失稳,必须加以治理,提出了滑坡失稳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和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论述以十天高速公路甘肃段青羊村滑坡为工程背景,深入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同时,笔者也采用不平衡推力法的隐式解,分别就滑坡前缘在未被开挖、被开挖及填土反压三种情况下的稳定性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分析,详细评价了该滑坡的稳定状态,对其后续工程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k48+200右侧滑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定性分析了人类工程活动、岩性及岩层结构、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指出降雨是该滑坡的诱发因素。运用极限平衡原理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针对滑坡的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提出锚索加固和排水相结合的滑坡治理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德  宁伟男  王振 《科技信息》2011,(29):I0371-I0372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滑坡工程对公路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其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来模拟分析滑坡工程稳定性,并据此提出合理、经济的防护治理措施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河南省内一高速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sufer、ansys和FLAC-3D三维仿真模拟分析了其滑塌过程及形态,为同类型滑坡的勘察与分析评价提供了参考示例。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修建蓄水后,大量的古滑坡复活,并形成了一些新滑坡。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工程实例表明滑坡前缘库水升降是致使水库滑坡形成和变形的重要诱发因素。以三峡库区大石板滑坡为例,使用FLAC3D软件建立不同蓄水阶段时滑坡的变形和稳定性状况,得到大石板滑坡变形发展趋势与库水升降之间的相关规律。研究表明,大石板滑坡稳定性良好,但蓄水状态下变形及稳定性状况较天然状态明显恶化,尤其是库水下降后滑坡的变形最大,稳定性也最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黄石市板岩山二中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机理与形成机制,认为岩土的类型和性质,板岩山危岩体掉下的碎石加载作用和水的作用是形成该滑坡的关键因素,而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滑坡的不可忽视因素,同时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叙永至大村铁路佘家坡隧道进口由于在开挖过程中导致隧道洞顶上原有滑坡体变形进一步加剧,出现大面积张拉裂缝,危及了隧道的施工安全.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分析其成因机制,最后通过ANSYS与FLAC3D三维数值模拟法,分析隧道开挖后对坡体的应力应变的影响,并对其做出稳定性评价,为滑坡的有效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