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研究阿城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根据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定量估算了其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草地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生态系统,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6.9%,是人类生存、生产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人类利用背景下,维持稳定的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者之间维持一种动态变化的关系,通过测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并对生态系统当前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其后根据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进行单价订正,评价当前状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人类各项主要的发展目标和决策方案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论文对人类发展与决策及其生态系统影响评价的概念作了界定,提出了人类发展与决策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进行评价的技术路线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其中采用列表清单法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不确定影响,对于确定性影响采用矩阵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长春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人类拥有的重要的自然资本,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长春市为例详细论述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计算了其绿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物生产、维持C/O平衡、营养循环、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净化空和防治病虫害等功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耕地生态系统通过各种生态过程为人类服务,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精神需求等各种人类需求.笔者综合Costanza、deGmot以及MA等的分类系统,将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3类8种,并基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将耕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供给服务、支持服务与文化娱乐服务分别与人类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精神需求联系起来,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服务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而且,在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概念词典     
《科技潮》2002,(2)
从60年代开始,由于研究工作的开展,环境生物学逐渐从生物学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受人类干预的生态系统。这里所说的人类的干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二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生态效应,生物或生态系统对污染的净化功能,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价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自然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人类合理地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合理、有效配置国土空间资源.传统生态规划中存在定量分析不足、生态功能区划不合理、生态资源供需不匹配等现象.生态系统服务一侧是生态系统过程和服务,另一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易于表达、接受和定量评价.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人类需求可以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手段.运用3S、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技术和InVEST模型,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分区、空间制图和供需匹配等工作,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高效循环、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和提升、社会经济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构建生态系统服务网络.将生态系统服务融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中,可以完善生态规划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系统厘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研究进展与研究趋势,对于应对全球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从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3个方面,总结了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主要由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和强度的改变引起;2)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研究通常用来解决减贫、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本方面的问题;3)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研究方面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主要包括多尺度关联、驱动力分析、不同人群特征及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偏好的关联,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南极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其独有的特性,蕴藏着许多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重要信息,是一种宝贵的科研资源,但由于其结构简单、极端脆弱,易遭受永久性破坏.文章研究了南极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从人类输入物、人类工程活动和科考队员的野外考察等方面分析了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对当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资料 ,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本文以广西金秀大瑶山为研究区域 ,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分析了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维系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保护策略和途径。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 ,如认识尺度限制、生活水平低下。建立自然保护区、政策倾斜、经济支持是保护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护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是的是维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护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不,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护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生态系统服务于对于地球的持续使用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人与环境关系出发,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指出了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基本认知-生命是有机体与环境相统一的自然整体,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价值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尊重自然的权利是人类应有的基本伦理道德,环境阈限是人类活动的最大空间,追求生态美的境界是人类健康的生存价值观,保持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3.
苔藓植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高等植物,其作用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苔藓植物在全球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全球大气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苔藓植物在全球气候变迁、C汇、N沉降、酸雨等生态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国内外学者对苔藓植物的大气生态环境作用开展更加广泛地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碳循环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本文主要对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两个主要碳库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过程,总结了陆地碳汇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及气候变化对碳失汇的影响,提出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应采用多尺度的研究方法,并简要叙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文化赢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自主,成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之外的第三种重要力量;其次,文化改变了其固有的角色,它演变成为一种商品,并逐渐发展为经济领域的一支有生力量,形成了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文化产业。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极度扩张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类才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时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低碳消费: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消费是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注重消费品自身的低碳化、消费品使用过程的低碳化以及消费品使用过后对废弃物后续处理的低碳化。本文在分析我国低碳消费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低碳消费尚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消费者参与低碳消费、政府引导低碳消费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低碳消费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熵变原理与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代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从热力学的观点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物、能交换必然引起系统熵的变化。本文试从非平衡热力学原理的角度讨论生态系统与熵的关系,根据熵的变化来判别系统不可逆过程的方向,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进一步阐明生态系统的有序结构,评价现代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生态平衡”一词已在我国广泛流传。这反映了一个积极的现象:由于生态失调带来的生态性灾难危及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生态问题开始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同时,在大地规划布局或采取技术措施时,人们也能够愈来愈多地考虑到调节生态关系,避免生态失调等方面的因素。但是,对“生态平衡”的含义,目前的理解还是很不一致的。有的认为维持自然状态就是“生态平衡”,有的认为植物演替到顶极群落是“生态平衡”,也有认为系统的输入输出相等是“生态平衡”,等等。可见“生态平衡”是牵涉到社会生活和生产决策的一个重要概念,似乎可以用它来标志规划布局的最终理想状态。实际上,这一概念是不确切的,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自然界不存在生态“平衡”,人类社会也不需要生态“平衡”。而既符合自然界进展演替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需要的生态关系应当是协调关系,故用生态协调来代替生态“平衡”的概念是确切的,科学的。 一、关于自然界是否存在“生态平衡”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首先,要弄清“平衡”的含义;其次,要看看生态关系包括那些内容;然后再来讨论生态关系究竟能不能“平衡”。  相似文献   

19.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各类森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将对森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森林管理是一项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因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经营管理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及树木分布、生理生态和物候、森林生产力、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文、森林灾害等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并针对气候变化下的可能影响,从基因、物种、森林生态系统、流域和生物圈多个尺度阐述了适应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各生命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崧泽占文化遗址是目前在上海境内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场所。遗址出土了许多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等,它们是当时的“上海人”就地取材制成的?还是从外地输入的?这是考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分析当时人类社会已发展到哪个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研究石器和玉器的岩石类型着手,结合上海周围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出是就近取材制成的看法。过去很少从岩石学的角度来进行考古研究,通过本文可看出,岩石学分析对于考古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