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正义与发展党上台执政以来,土耳其软实力日趋增强。文化、“土耳其模式”以及外交政策是土耳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土耳其对中东国家使用软实力及运用软实力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不但使中东民众改变了对土耳其的态度,而且使“土耳其模式”成为供变革国家参考的发展模式,它还影响地区格局的重塑,有助于土耳其在中东地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发挥影响力的过程中存在着制约因素,能否克服这些困难是土耳其进一步提升软实力,以及成为中东首屈一指的强国并占据地区主导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彼此消长:俄美在中亚的竞争态势中亚国家独立后,各种外部势力争相在中亚扩大影响,经过近九年的发展,中亚已形成美国与俄罗斯、俄罗斯与土耳其、美国与伊朗、土耳其与伊朗之间复杂争斗的局面。其中,美俄的争夺或竞争对中亚形势的影响最大。目前,美俄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形成了美攻俄守的基本格局。去年底至今,尤其是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  相似文献   

3.
苏联扩张三管齐下社会帝国主义对中东地区一直虎视眈眈,当前它加紧南下扩张是中东动乱的主要根源。苏联利用中东地区存在的各种矛盾,采取三路并进的战略,攻势咄咄逼人。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地中海。苏联为保证其黑海舰队(包括航空母舰)能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长驱直下地中海,利用土耳其政局动荡、经济困难的局面,多方进行威逼利诱。它一面在苏土边境屯以重兵,一面又积极拉拢,近几年来答应向土耳其提供30多亿美元贷款,每年供应12亿度电力和300万吨石油,企图离间土美关系,拉土耳其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为谋求在地中海沿岸建立军事  相似文献   

4.
正8月28日,法国高调参与伊拉克主办的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马克龙总统同伊拉克、埃及、土耳其、约旦、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首脑齐集巴格达,商谈当前中东地区的重大问题。马克龙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第一位到访中东地区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法国在中东地区不愿完全听命于美国、独立自主的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5.
李艳枝 《世界知识》2013,(15):22-23
埃及军方在日前政局变化中的上下其手,使众多分析家猜测埃及可能会走上与土耳其类似的老路,可是土耳其的老路究竟是怎样的呢?自2010年底开始持续至今的中东剧变,已经把中东地区拖入新的动荡、转型、重塑时期,土耳其以其独特的"伊斯兰+民主"模式成为众多阿拉伯国家谋求政治变革的模  相似文献   

6.
伊斯坦布尔连环爆炸案让人们再度关注土耳其这个独特的国家。土耳其的独特在于,它是伊斯兰国家里面一个最世俗、最开放的国家,一个发祥于东方、地跨欧亚大陆、想加入欧盟又追随美国的国家,一个与以色列关系“暧昧”又与中东阿拉伯国家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恐怖分子将目光投向土耳其,追根溯源,与它的这些独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伊斯坦布尔连环爆炸案让人们再度关注土耳其这个独特的国家。土耳其的独特在于,它是伊斯兰国家里面一个最世俗、最开放的国家,一个发祥于东方、地跨欧亚大陆、想加入欧盟又追随美国的国家,一个与以色列关系“暧昧”又与中东阿拉伯国家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恐怖分子将目光投向土耳其,追根溯源,与它的这些独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发生后,尽管世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呼声甚高,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组织受挫,但今后一个时期中亚的极端势力活动仍将活跃。美国到中亚“深入敌后”美国对远在万里之遥的一个贫弱小国如此大动干戈,在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不少人也有很大的担心和疑虑。深谙亚洲事务的土耳其战略学家艾尔肯认为,美国很有可能因此在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地区建立长期军事存在,进而全面插手中亚事务,配合北约东扩进程。这样一来,美军一方面实施了对国际恐怖势力的打击,另一方面又在中亚地区找到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发生在土耳其的一起政变未遂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其实自今年初以来,土耳其就不断登上国际媒体的头条,从难民条约难产到国内暴恐袭击频发,从政府总理突然换人到与俄罗斯缓和关系,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总体而言,土耳其作为昔日中东地区"安全岛"和"稳定极"的地位不复存在,正日益成为地缘政治中新的不稳定因素。未遂政变引发新一轮政治清洗7月15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第  相似文献   

10.
土耳其历来不愿人们把它看做是美国的“小伙计”,于是在关键时刻冲着美国人尥了一回蹶子。但美国和土耳其之间毕竟有着特殊关系,特殊关系就是特殊关系,它知道美国真有难时得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由来已久,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均对土耳其社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使土耳其的政治伊斯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土耳其的政治文化和其他伊斯兰复兴阶段的阿拉伯国家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其发展走向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同盟关系及美国的中东战略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伊斯兰教派冲突和跨境恐怖主义也不断影响着土耳其政治伊斯兰的发展趋势,使得土耳其的未来政治走向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去年底苏联的解体和原苏联中亚地区各共和国的独立,从地中海到黑海,从伊朗到土耳其,围绕着原苏联中亚各共和国未来的走向,穆斯林世界正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最近,美国等西方大国也介入其中,使中亚及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形势更加复杂微妙。  相似文献   

13.
水源问题是阿以关系、中东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根十分敏感的神经,与各方利益攸关。它已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一个政治问题。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的水源争端正在突出。拟议中的中东水源首脑会议10月将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随着会期的临近,中东舆论对水源危机的评论又多起来。美国务卿贝克最近指出,中东水源问题将列入中东和会的议题之中。美国设想和会后一阶段由土耳其和海湾6国加入水源问题的讨论。直接影响中东和平导致以色列拒不撤出阿拉伯被占领土的现实原因一般说来有三个:(1)以色列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2)以色列需要“能抵御和迟滞”阿拉伯激进国家和巴勒斯坦发动军事进攻的“战略缓冲地带”;(3)以色列不能没有“水源保证”。从所谓“生存空间”因素上看,以色列境内可供犹  相似文献   

14.
正中亚国家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参加"伊斯兰国"的一些人员开始回流并策划一些恶性事件,中亚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了。许涛: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遭袭事件虽然属于典型的恐怖主义袭击,但并不能说明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恶化了,它可以作为一个标志,说明中亚国家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参加"伊斯兰国"的一些人员开始回流并策划一些恶性事件,因此中亚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土耳其与伊朗就像是镜里镜外,如此相似又截然不同,一举一动都牵涉到彼此的深层利益。土耳其与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两个相邻大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持不同立场。自2015年底以来,两国分歧进一步扩大,"口水战"不断升级,相互指责对方支持恐怖主义、致使地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但是在今年3月4日,土耳其总理达武特奥卢突然访问伊朗,同时带去了大批企业与工商界代表;两周后伊朗外长扎里夫回访土耳其,并发表声明称伊朗已"准备好"与土耳其强化经济关系与地区合作。  相似文献   

16.
文中所说的中亚地区是指介于中国、印度、阿富汗、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之间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该地区居住着大约5000万穆斯林,是世界穆斯林主要聚居区之一。宗教因素在中亚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当社会处于转型期的阵痛之中时,宗教势力往往超越自身的范畴而转化为一股干预国家社会生活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宗教政治化,实际上就是伊斯兰教政治化。由于地处亚、欧及中东交合处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亚各国政治中的宗教因素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2,(19):34-35
土耳其或许很想向西方证明,在中东它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聪明玩家。但其实,土耳其最适合充当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和掮客,而无力充当中东新秩序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8.
卖身投靠的经过土耳其位于亚洲西南部小亚西亚半岛,一小部分领土位于巴尔干半岛。人口二千四百万,面积共七十七万六千余平方公里。由于它地处欧亚非三洲的要冲,在战略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就着手把土耳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土耳其的统治集团也甘愿追随美国的战争政策,出卖民族利益,使土耳其成为帝国主义威胁苏联安全的前哨阵地,并且充当帝国主义镇压中东民族独立运动的帮凶。从战后美帝国主义开始公开推行“冷战”政策时起,土耳其就走上了追随西方帝国主义的道路。1947年它接受了“杜鲁门主义”,同美国签订“美土军事合作协定”;1948年接受了“马歇尔计划”,签订了“美土经济合作协定”;1949年又和美国签订了控制土耳其文化思想的所谓“美土文化合作协定”。自从1950年  相似文献   

19.
接合部与交汇点伊朗,东临亚洲腹地中亚,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两个中东大国,北濒里海高加索,南望其他海湾国家,扼霍尔木兹海峡水道,素有“欧亚陆桥”和“东方空中走廊”之称。特别是它连接着海湾和里海这两大油气能源基地,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其地缘位置之重要更加彰显。  相似文献   

20.
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还在中东肆虐,但打击它的国际联盟近期又出现了一道新的裂痕。2015年12月初,土耳其的20多辆坦克和100多名士兵越过了伊拉克和土耳其的边境线,驻扎到摩苏尔东北20公里处的巴希加营地。伊拉克政府反应强烈,把土耳其的行为定义为"入侵",总理阿巴迪下令将事件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