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冬天,许多动物都要冬眠,这时动物进入沉睡状态,体温大幅度下降,仅保持稍高于冰点的温度,体内各器官组织也几乎停止工作,使体内消耗尽可能减少。动物冬眠方式各异各种动物的冬眠方式各具特色,趣味无穷。称为“建筑师”的河狸,每年10月到11月就忙碌起来,它们一面拣来新树枝铺在旧巢上,把巢加固得  相似文献   

2.
让活人冬眠     
众所周知,在大自然中,许多动物采取冬眠这种绝妙的办法来度过严酷的环境,延缓老化速度,减慢疾病进程,如哺乳动物美洲松鼠等。可是,人类是否也能冬眠呢?如果能解开美洲松鼠的冬眠机理,人类的人工冬眠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开发出人工冬眠技术,冬眠时人的年龄几乎不增长,时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许多动物有冬眠的本领,每当寒冬来临时,它们纷纷进入岩洞、地下、树洞里酣睡,等待来年的春天。动物为何能冬眠?为此科学家探索了100多年,现在美国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这个奥秘。实验结果证明,在一些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能够诱发冬眠的物质——类似荷尔蒙的特殊蛋白质.被称为“冬眠激素”。  相似文献   

4.
<正>冬眠是一些不耐寒动物度过不利季节的一种习性。许多动物都会冬眠。每年的霜降前后,气温逐渐降低,池塘里的蛙鸣消失了,刺猬、仓鼠等也进入了洞穴开始了它们的长睡。进入冬眠的动物在体温、呼吸以及心率等方面都要发生改变,新陈代谢会降到最低。而且热血动物和  相似文献   

5.
夏眠的动物     
许多动物进行冬眠是适者生存的需要,如蛇、青蛙等都需要冬眠.但您知道吗,也有不少动物是要进行夏眠的,这也是适者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严冬话保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秋去冬来,自然界许多动物回归巢穴进入冬眠状态,大地呈现出一派冷寂.冬季的寒冷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挑战,那么,你应当怎样应对呢?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4,(12):38-39
冬眠除给动物带来了长寿外,还能带来什么?在医学上有价值吗?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科学家就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如果给冬眠的哺乳动物(黄鼠和仓鼠等)照射致死量的放射性射线,不在冬眠状态的鼠马上就死亡,而处在冬眠状态的鼠的生存率却很高。同样,对冬眠中的哺乳动物投放致死量的细菌,未发现细菌感染,冬眠结束的时候,动物体内投放的细菌全都消失了。对此,近藤博士认为冬眠中动物身体的免疫力变得很强,使细菌不能繁殖而被免疫系统杀死。冬眠中的哺乳动物对癌的抵抗力也非常强。将致癌的化学物质涂在正常动物皮肤上,皮肤会发生癌变。但是在冬眠中的动物身上完全看不到这样的癌变。  相似文献   

8.
在前往其他星球的漫长旅途中,要是能让宇航员像动物那样“冬眠”该有多好!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研究过怎样让宇航员冬眠,原因很简单——冬眠究竟是咋回事,我们知道的还很少。不过,许多科学家正在密切注视着一种具有超凡本领的小动物,这就是土拨鼠,因为它有可能让我们最终揭开冬眠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向忠民 《科学通报》1992,37(8):768-768
在自然冬眠入眠前,冬眠动物脑内儿茶酚胺(CA)系统活动下降,并在冬眠过程中维持一个低的水平。在本实验室,曾发现中枢使用6-羟多巴胺(6-OHDA),造成CA系统的损伤,可促进冬眠活动。冬H民动物经6-OHDA处理后,可以提早进入冬眠状态,最长冬眠阵持续时间及总冬眠时都较对照延长。这提示脑内CA系统活动的降低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界,青蛙、蛇、乌龟等冷血动物,一到冬季来临就会躲到土洞里、水底下,潜伏下来,不吃不动,进入冬眠状态.哺乳动物如黑熊、旱獭、刺猥等,在冬季也会昏睡几个月,到来年春暖花开时才醒来,并进食和繁殖后代.一些动物几个月不食也不动,又不会死去,这对高等生物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有些动物为什么冬眠不死,生理状态还保持完好?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被完全揭开的谜.动物冬眠的机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因为它的谜底与人类的许多医学难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蔡益鹏 《科学通报》1986,31(4):320-320
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季节性冬眠动物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重复了Dawe-Sperrier的原始实验,试图探索血源性冬眠触发物质(HIT)能否在达乌尔黄鼠身上得到验证。达乌尔黄鼠从春季出眠以后到七月底左右有一个体温正常而稳定的非冬眠季节。实验成功地实现了在非冬眠季节诱发黄鼠冬眠,却没能验证HIT的存在。 实验动物26只于1984年5月7日分别经隐静脉注射冷藏的冬眠黄鼠血清(H组,10只);冷藏的活泼黄鼠血清(A组9只)和生理盐水(S组7只)。注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草木恢复生机,吐出嫩绿枝芽;森林里的熊和其他冬眠动物从长眠中醒来,冬眠帮助牠们活着度过了寒冷、缺少食物的冬天。科学家们发现,虽然人类不象动物那样冬眠,但人的化学机体具有随季节变化的功能。比方说,有些人冬天所需的脂肪比其他季节多些,就是其中一例。人类所具有的这种周期性化学变化功能堪称是继承祖先的一个例证。当时,原始人在冬天可能冬眠,或者至少在冬天活动量锐减。  相似文献   

13.
许多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期内,动物的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呼吸节律难以捕捉,体温在几乎接近0℃的范围内波动。 很久以来,人们就对黑熊、旱獭、刺猬等动物为了熬过一年中寒冷、饥饿的冬季而长睡几个月的本领感到惊叹,但对这个现象进行认真的研究,还是本世纪中叶的事情。 缺氧也不会变傻 众所周知,脑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可以说,只要缺氧几分钟,大脑中就会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然而熊的脑细胞在冬眠的数月中处于缺氧状态却不会死亡,冬眠期它  相似文献   

14.
青云 《科学之友》2004,(7):89-89
熊和土拨鼠是通过在地下挖洞和冬眠的方法来度过漫漫严冬的,但科学家表示,这一特点不光只有那些生活在寒冷环境的动物才有。  相似文献   

15.
近日,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两个被确信是促发人类冬眠的基因,并提出人类在本质上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没有理由无法进入冬眠.德国科学家的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近日,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两个被确信是促发人类冬眠的基因,并提出人类在本质上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没有理由无法进入冬眠。德国科学家的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假死",有可能吗?众所周知,一些动物会冬眠,它们的体温、新陈代谢、氧需求量以及呼吸在冬眠时都会减少。那么,人类可以冬眠吗?肥尾鼠狐猴是迄今已知唯一可以冬眠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十分相似。科学家认为,人类是否具有冬眠基因这一问题,或许可从肥尾鼠狐猴身上寻找到答案。最近,科学家有了一个惊人的突破性发现:在肥尾鼠狐猴的大脑中存在一种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里的野生动物得了病、受了伤,谁给它们治疗呢?不要担心,动物们有自己为自己治病的本领。有些动物会用野生植物来给自己治病。春天来了,当美洲大黑熊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身体总是不舒服,精神也不好,它就去找点儿有缓泻作用的果实吃。这样一来,便把长期堵在直肠里的硬粪块排泄出去。从此以后,黑熊的精神振奋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正在研究促使人体进入动物般冬眠状态的可能性。他们相信冬眠能帮助航天员克服漫长路途中的孤寂,因为飞往像土星般遥远的星球常需要数十年时间,而冬眠则能使人的活动空间和所需食物大为减少,这样,航天器就可以设计得更为轻巧,更易于发射。研究者认为这种人体冬眠至少可持续10年,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怎样将这种构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20.
明月 《世界科学》2004,(8):47-47
熊和土拨鼠是通过在地下挖洞和冬眠的方法来度过漫漫严冬的。但科学家最近表示,特点不光只有那些生活在寒冷环境的动物才有。 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虽然冬季白天的气温常常高达30摄氏度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