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斯骅 《科学通报》1984,29(16):996-996
1978年4月美国发射了热惯量卫星,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区分岩石的类型。卫星上安装的热惯量制图辐射计有两个波段:可见-近红外波段(0.5至1.1μm)和热红外波段(10.5至12.5μm)。它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测量地面吸收的太阳能量,用热红外波段确定地面的热辐射强度。1978年3月发射的卫星-3上的多光谱扫描仪(MSS)及1981年发射的陆地卫星-4  相似文献   

2.
丑晓伟 《科学通报》1994,39(18):1693-1693
1992—1993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与日本国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联合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开展了成象光谱航空遥感数据的石油地质应用研究,本文以这次研究中获取的热红外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例,探讨热红外多光谱遥感岩石地层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谢光中 《科学通报》1986,31(22):1714-1714
一、引言1983年,Matsumoto等人说:他们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进行高空红外探索,在2—5μm波段探测到一个新的红外背景辐射,这个红外背景是温度约为1500K的黑体谱。大家知道,微波背景辐射被认为是大爆炸的残余。那么,这个新发现的红外背景的根源又是什么?Carr  相似文献   

4.
大陆深俯冲带中的水: 来自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的证据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大别山碧溪岭和双河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主要矿物中结构水在3000~4000cm^-1波段的红外光谱特征和含量。研究表明,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是最主要的结构水载体矿物(100~200μg/g);石榴石和石英基本不含或仅含微量的水;副矿物金红石可以含大量的结构水(〉1000μg/g);柯石英不显示结构水的特征峰,但存在明显的分子水特征谱。研究成果为大别东部大  相似文献   

5.
谢慧瑗 《科学通报》1984,29(17):1060-1060
一、碳酸盐岩的中红外光谱特征 碳酸盐类矿物的中红外反射光谱一般都较清晰,不同地区矿物的特征峰基本一致,图1为桂林-阳朔地区几种有代表性的正常沉积的灰岩光谱,K-60是阳朔以北泥盆系灰岩;  相似文献   

6.
曹梅盛 《科学通报》1982,27(20):1259-1259
本世纪初,融雪径流研究推动了积雪反射特性的测量工作.但直至1947年才开始400—900nm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特性测量。近年来,因资源卫星监测积雪动态研究的需要,1975年Harold等用户外取雪样在实验室测定了600—2500nm范围内的雪光谱反射曲线。1980年6—7月,我们在新疆乌鲁木齐河上游天山冰川试验站(海拔3820m)测量了不同状态下积雪在380—1180nm范围内的光谱反射曲线,并据此分析积雪的若干反射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电解池的改进及其薄层厚度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君涛 《科学通报》1989,34(3):240-240
作为研究电极/溶液界面的一种现场波谱技术,红外反射光谱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已获重大进展。除高性能谱仪外,成功之关键是电解池设计。一般认为红外窗口与工作电极间水溶液层厚度必须小至约1μm。现最流行的Bewick等设计的电解池虽能做到这一点,但加工和操作必须十分考究。此外,液层厚度虽至关重要却迄今未见准确测过。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一种可更准确测量微藻混悬液及微藻细胞光谱衰减特性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藻液光程的两个比色皿进行测试,充分考虑了多层介质间的多次反射作用.利用改进的双光程法测得蒸馏水的光谱衰减系数与文献中的数据吻合较好.实验结果表明在300~700 nm波段,BG11培养基的光谱衰减系数显著高于蒸馏水,而大于700 nm波段时,其光谱衰减系数与蒸馏水基本相同.在300~1300 nm波段,小球藻混悬液的光谱衰减系数随波长变化明显且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1300~1800 nm波段时,浓度对其的影响减弱.在测量波段,不同浓度小球藻的衰减系数及衰减截面随着波长增大逐渐减小,且不同浓度小球藻衰减截面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
郑楚生 《科学通报》1981,26(7):424-424
矿物反射光谱是一种镜面反射光谱,有时称反射率光谱。它是不透明矿物的重要光学特性。反射率这个光学常数,虽然很早以前就为人们所重视,并且系统地测量了大量的数据。但早期的数据,在可见光范围内最多只有三、四个测点,还没有形成“谱”的概念。因此,矿物对入射光反射的能力都是以数字的形式来描述的。近十多年来,由于一个矿物的多波段反射率的  相似文献   

10.
波长 韦布的主要观测波段为红外,并且拥有4台用来拍摄天体图像及光谱的科学仪器.这些仪器提供的波长覆盖范围为0.6~28微米(1微米等于1×10-6米).而电磁波谱的红外部分处于0.75微米左右到几百微米之间.这意味着韦布的工作范围主要在电磁光谱的红外段,在可见光范围内(特别是在可见光谱的红色和黄色部分)也具有一定的观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体手臂部几个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记录到7名成人志愿者内关,劳宫和合穴等穴位区与其两侧旁开对照点红外光谱共63条,从中发现:人体红外辐射强度的个体差异以及穴位与非穴位区的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别都较大,但频谱特性的差异却不大,这表明人体红外辐射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在4-14um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不大,而在4和14um波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较大,这表明人体表面除了主要的热致红外辐射还存在其他原因的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12.
GaAs/AlGaAs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是基于量子阱导带内子能带间或子能带到扩展态间的光电子跃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而研制成的新型红外探测器.它具有响应速度快(皮秒量级)、量子效率高、波长和带宽可调、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等特点,有利于制成大面积焦平面列阵红外探测器.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GaAs/AlGaAs量子阱材料的特点和优势,研究和探索新结构新器件的工作一直不断,其中光伏和双色红外探测器具有重要价值.光伏型探测器与信号处理电路易于集成,结构简单,功耗小,工作温度也较高,因而有利于发展焦平面列阵技术;3~5μm和8~12μm两个波段是重要的大气传输窗口,能同时工作在此波段的双色器件在军事、民用上有着特殊应用前景.本文的工作就是试图在理论上提出一种集光伏双色于一体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结构.1 器件设计理论最近,AT&T Bell实验室Capasso小组证实,在量子阱层中,波函数的局域化也可以发生在大于势垒高度的连续态中.在主量子阱结构两旁的垒区中引入方势阱叠层,这些方势阱称作Bragg反射阱,由于Bragg方势阱宽度接近主量子阱连续态电子de Broglie波长的1/4,故反射相干作用可使主量子阱区的连续激发态密度集中于某些能量处,从而增加基态到这些准束缚态的跃迁振子强度,这对于实现器件光电吸收  相似文献   

13.
红外天文学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是天王星的发现者.也是恒星天文学的开创者,1800年,他用温度计测量太阳光谱的各部分温度时,发现光谱的红端之外亦有温度上升,且升得更快,于是发现了红外辐射。红外辐射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电磁波的认识,也扩展了人类的视野,它使人们可以在红外波段上观测神秘的宇宙.探测用可见光无法看清的天体。  相似文献   

14.
李晋闽 《科学通报》1992,37(7):598-598
一、引言 场助Ⅲ—Ⅴ族多元化合物半导体光电阴极与GaAs NEA(Negative electron affinity)光电阴极相比,具有可延伸光电探测的长波阈值、提高红外波段光谱灵敏度等优点,因此在光纤通信、微光夜视以及高速摄影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场助多元化合物半导体光电阴极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有关理论研究方面的报道却很少见,特别是判别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贡辉  陈声培  周志有  孙世刚 《科学通报》2001,46(12):996-998
研制了Pt微电极阵列,运用电化学原位显微FTIR反射光谱研究CO吸附的性能。发现经快速电位循环扫描处理可以在Pt微电极表面上产生一种纳米结构薄层,吸附在薄层表面CO的红外吸收给出谱峰方向倒反和强度显著增强的异常红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纳米Ni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循环伏安电沉积方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级厚度Ni薄膜(nm-Ni/GC), 以CO吸附为探针反应, 运用电化学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反射光谱研究其性能, 将所发现的异常红外效应的研究拓宽到铁系Ni金属纳米薄膜.  相似文献   

17.
石永明 《科学通报》1987,32(20):1598-1598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电磁辐射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发现,高能量密度的电磁辐射改变了大豆从土壤中吸收微量元素的能力,并引起了大豆植株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改变。 我们采用2—25μ的特定电磁辐射器与辐射波段相近的红外辐射器对发芽过程中的大豆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处理。 对处理后的大豆样品进行了光谱分析,检测其体内Cu,Fe,Zn,Cr,Mo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经过特定电磁辐射与红外辐射处理的样品均不同程  相似文献   

18.
地球放气、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强祖基 《科学通报》1992,37(24):2259-2259
一、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 地震时各震块间彼此摩擦生成大量热,足以使沿着断层两侧的岩石和土壤里的水汽化,并产生大量的电荷,如同雷暴中放电那样,地震产生的电场的强烈放电使低空气体被电离,形成各种波段的地光(包括红外异常)现象。在中强地震前,由于断层释气量的大量增加,在低空电  相似文献   

19.
金属薄膜技术已广泛用于建筑材料中,所利用的性质主要是镀金属薄膜的玻璃所具有的光谱选择性.金属薄膜在建筑中的应用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热镜,它能充分透过整个太阳光谱(0.36~2.5μm 波段)辐射,而对  相似文献   

20.
谢懿 《世界科学》2010,(9):13-13
<正>耗时14年、超过10亿美元的支出,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终于进行它的第一次科学观测。似乎有充分的理由认为SOFIA——安装在波音747飞机中的一架由德国建造的2.5米望远镜——能够做出卓越的科学发现,其所专注的红外波段携带了包括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