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绘香  王浩川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3):114-115,126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IPv6协议将取代IPv4协议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协议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与功能,如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支持网络节点的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等。本文主要探讨了IPv6环境下地址自动配置机制,并以嵌入式IPv6为例探索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Internet 和IPv6 的发展,出现了IPv4 网与IPv6 网共存的局面.对现有IPv4到IPv6几种主要过渡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对在IPv4 向IPv6 过渡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纯IPv4 节点与纯IPv6 节点之间的通信问题,提出了转换网关的核心工作流程.在应用Netfilter功能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NAT-PT机制的转换网关的一种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IPv4向IPv6过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4在Internet的高速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地址不足,路由表膨胀,安全性不高及移动性不够灵活等。新一代IPv6协议则提供了一些新的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IPv6的特性以及IPv4向IPv6过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Internet的新一代网际协议--IPv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当今Internet网络的核心协议IPv4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由于32位的地址空间而产生的IP地址匮乏问题、安全性能较差问题等,介绍了新一代Internet IP协议——IPv6的新特性,实现从IPv4到IPv6平滑过渡的两种基本技术手段…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的实现方法,阐述了目前我国IPv6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新一代网际协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刘宇 《科技信息》2010,(34):I0224-I0224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ARPAnet诞生到八十年代ARPAnet被分裂为两部分,TCP/IP协议栈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簇的稳定地位始终没有被动摇,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现使用的IPv4协议存在种种弊端,IPv6的优势能够解决IPv4现存的问题,如何完成从IPv4到IPv6的转换是IPv6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两种协议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个可能是相当长的共存时期。毫无疑问,IP协议从IPv4过渡到IPv6已经是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IPv6技术概要     
马庆 《广东科技》2004,(5):38-39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相似文献   

7.
将IPv6技术融入物联网中,不仅解决了物联网节点寻址与通讯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大规模物联网地址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机制等问题。针对物联网节点资源受限的特点,提出了IPv6物联网中协议简化的4条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对传统互联网中的IPv6及DHCPv6协议进行了简化研究。模拟实验证明,简化后的协议不仅未影响原有协议的功能,还具有高效、节能和占用资源少等特点,从而整体上提高了物联网数据吞吐率。  相似文献   

8.
IPv4向IPv6迁移的过渡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v4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IETF开发的IPv6基本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从IPv4向IPv6过渡已成为必然,这里论述了IPv4的局限性及IPv6的提出,介绍了IPv6协议的特点,给出了IPv6过渡的策略,尤其是隧道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IPv4在Internet上占统治地位,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v4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IPv6诞生了.但IPv4与IPv6并不兼容, 研究IPv4向IPv6过渡技术,解决IPv4与IPv6共存问题, 使IPv6最终代替IPv4.  相似文献   

10.
Internet用户借助无线传感网络(WSN)有效控制周围的物理世界已成为前沿热点问题.提出基于6LoWPAN技术的WSN接入(IPv4)Internet的方法,融合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6LoWPAN网络边缘路由器集成了以太网路由,实现6LoWPAN与(IPv4)Internet之间的数据包转换.测试分析得出,本文方法改善了接收率和网络时延,并使两异构网之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了统一,促进网络的无缝融合;使异构网节点在业务层面上达到了直接的端到端交互,拓展业务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基于NAT-PT的IPv4/IPv6转换网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和IPv6的发展,出现了IPv4网与IPv6网共存的局面。使用NAT-PT、SIIT技术的转换网关可以实现IPv4网节点与IPv6网节点的直接通信。该技术包括3个功能模块:IPv4到IPv6地址绑定、IPv4与IPv6协议转换和应用层协议转换;转换网关是在Linux平台的Netfilter过滤框架相关钩子点挂载转换网关功能模块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IPv4/IPv6的SOCKS协议防火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OCKS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基础上,扩展了SOCKS服务器对IPv6的兼容功Ⅰ能,图示了基于IPv4/IPv6的SOCKSv5协议防火墙体系架构,重点论述了实现两种IPv4/IPv6地址转换模式的机制、原理,详细阐述了SOCKS客户机安全、透明地访问不同IP类地址远程主机的过程与原理,在现有SOCKS防火墙基础上,开发了IPv4/IPv6基于直接地址转换和域名解析地址转换两种模式的兼容运动技术,保持了SOCKSv5防火墙原有的优点,体现了其新的运行特点,使得这一新型防火墙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尽管IPv4已成功应用了20年,但面对日益严重的地址空间匮乏、性能和安全性等问题,IPv4必须升级。下一代Internet网络协议IPv6解决了IPv4面临的问题,使得地址空间和IP的性能和安全问题得到保证,并提供了对服务质量和移动网络的良好支持。中国在IPv6的建设和应用领域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需冷静面对现状,政府应该发挥更积极和科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ternet正悄然无声地发生着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这就是IPv4向IPv6的逐步演进。在IPv4/IPv6过渡时期,如何开发出能够适应IPv4/IPv6过渡环境的网络应用程序,这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深刻理解纯IPv4网络编程和纯IPv6网络编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点,抛弃它们的差异性,吸收它们的共同点,实现了一种与协议无关的Winsock API编程方法,并在自行搭建的一个IPv4/IPv6过渡实验平台上,成功开发了一个与协议无关的网络聊天程序,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召 《安徽科技》2009,(3):53-54
IPv4协议近20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地址空间耗尽、路由表爆炸等。同时网络应用对IP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Internet上多媒体信息的传播、移动用户的网络接入等。IPv6是网络层协议的下一代协议,它是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一套规范,是IPv4的升级版本。  相似文献   

16.
韩毅  周晏 《科技信息》2009,(16):214-215
IPv6协议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标准,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IPv4向IPv6的过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IPv4和IPv6节点的共存和互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从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过渡问题出发,分析了IPv4向IPv6过渡的三种机制并对这三种机制在可行性及安全性上做了比较,最后对视频监控器兢面临的过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技术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产生、寻址方式。分析了现在正在使用的互联网协议IPv4的现状及缺陷,以及IPv4向IPv6过渡的方式。得出了以后将是IPv4与IPv6长期共存的过渡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ICP/IP是Internet能够实现网络互联的基础。IP地址标识了接入Internet主机的地址编号,IP地址体系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Internet网上的信息能否准确地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节点。随着接入Internet的主机数目迅猛增加,IP地址体系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对IP地址体系结构及其新一代的IP协议即IPv6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IPv4网络到IPv6迁移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基于Ipv4的Internet已不适应当前应用需求,Ipv6即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研究分析了在IPv4网络到IPv6迁移中涉及的Ipv4和Ipv6的共存和Ipv4分组包和Ipv6分组包相互交换两方面策略,并指出了各策略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IPv6作为Internet Protocol的新版本,其根本目的是继承和取代IPv4。本文对IPv4和IPv6的报头作了比较,研究了IPv4存在的不足和IPv6的优势,论述了从IPv4迁移到IPv6的策略和措施,并对IPv6的国际国内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