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学生情感的体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要提升初中音乐课学习有效性,首先必须通过介情感融入,使学生乐于学习。其次,以“参与”入手,让学生会学。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探究,从中感悟音乐,体验音乐,努力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大合唱活动,可以使初中学生接触这种和谐的多声部音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情感,从而形成和谐的人格。可以说大合唱不但能提高的学生音乐水平、音乐理解力、感染力,还可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4.
在五年制高职师范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听”、“想”、“动”三途径,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情感的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情感体验在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可以引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 ,通过各种方式方法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深刻体验音乐之美 ,更深入、自然地领悟音乐的内涵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6.
曹红芳 《科技信息》2009,(12):250-250
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愉悦身心,体验快乐是音乐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时,要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创设愉悦情境,让学生舒心地享受音乐;并营造实践空间,让学生尽请地表现音乐;同时融入多元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创编音乐。  相似文献   

7.
《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不断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8.
情感体验在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可以引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体验音乐之美,更深入、自然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9.
情感体验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和音乐产生的情感反应。好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人的心灵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情感体验是这样要求的:“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从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在整个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亚兵 《科技信息》2007,(11):219-220
如何把情感教育融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之中?从三个方面考虑:一、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科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二、从教师自身的人格体验出发,奉献爱心。揣摩学生心理,去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三、靠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达到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效果,使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13.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过程本身更是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只有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与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情感要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比知识技能更重要"、"比其他学科更充分",而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音乐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此,本文结合中国音乐教育情况及现状,从美学的角度重视审视了音乐的情感性,并从各方面对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作详细分析,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情感性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情感体验性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观察、参与、体验、质疑、反思等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体验式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化力。音乐是欣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受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目的。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从纯知识性、技术性的音乐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化力.音乐是欣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受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目的.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从纯知识性、技术性的音乐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杜升长 《科技信息》2009,(23):I0274-I0274
近几年随着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学校艺术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音乐课是学生进行自主的音乐时间活动.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并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种体验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效果往往更多的取决于教师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理解水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要构建起让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教学,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启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怎么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宁文燕 《科技信息》2009,(25):I0202-I0202,I0224
音乐教学蕴涵着巨大的情感因素,教学中必须加强其情感因素,本文从挖掘音乐教材的情感因素、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体验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和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期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文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反复强化聆听、调整教材教法、寓教于情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强化高中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