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检测散发性Alzheimer病(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滤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ApoE基因型和性激素水平与中国AD患者的相关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81例Alzheimer病患者和98例正常老年人性激素水平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分析ApoE基因型.结果为:AD组女性血清雌二醇37.25 pg·mL-1、男性睾酮2.22 ng·mL-1、促滤泡成熟素男性10.39 U·L-1、女性21.52 U·L-1、促黄体生成素男性7.54 U·L-1、女性9.42 U·L-1;正常组女性血清雌二醇39.09 pg·mL-1、男性睾酮4.07 ng·mL-1、促滤泡成熟素男性11.74 U·L-1、女性28.93 U·L-1、促黄体生成素男性1.62 U·L-1、女性6.28 U·L-1.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poE基因频率存在差异,携带ApoE4的比例分别为16.1%、12.2%.ApoE4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散发性AD发生的危险因素.携带ApoE4基因型的AD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雌二醇、睾酮水平下降可能与AD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理特征。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脑中的异常聚集会导致神经元活性异常,进而引起神经环路结构及功能紊乱,最终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概述了Aβ及tau蛋白的生成及调控,阐述了Aβ及tau蛋白异常聚集在神经元及神经环路活动中的作用和机制,综述了ApoE、炎症反应及成体神经发生异常在AD神经元及神经环路活动障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AD主要病理改变之一为老年斑。聚集的β淀粉样多肽(Aβ)纤维是老年斑构成核心,也导致AD患者神经退行性病变和认知障碍。Aβ神经毒性主要来自于可溶性Aβ寡聚体。但是关于Aβ及其寡聚体的毒性性质存在不同的研究观点,而且Aβ的聚集机制和产生毒性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Aβ的折叠和聚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研究寡聚化问题时,经典...  相似文献   

4.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和雌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被认为与阿尔兹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芳香化酶是体内雌二醇合成的限速酶.为了检测ApoE不同亚型对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在JAR细胞系中转染不同ApoE基因型的质粒,在转染效率没有差异的情况下,利用RT-PCR技术检测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E2组的芳香化酶mRNA表达(118.37±26.46%)显著高于E3(95.25±23.21%)和E4(92.20±14.69%)组(p<0.05),而E3组和E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771).该结果提示不同亚型的ApoE可能通过调节芳香化酶的表达来影响雌激素的分泌,从而参与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载脂蛋白E有ApoE2、ApoE3和ApoE4三种主要的异构体,有ε2、ε3和ε4三种常见的等位基因,其基因编码可形成ApoE2/2、ApoE3/3、ApoE4/4三种纯合子表型和ApoE3/2、ApoE4/3、ApoE2/4三种杂合子表型.不同种族间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是个体间血脂水平差异的常见遗传因素,与个体间血脂代谢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此外,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可调节运动对血脂的影响,但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β淀粉样蛋白斑块及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AD的发病机制可能由多种发病因素、多种通路和分子机制的相互参与引起。由于AD的发病主要同老年人有关,故研究治疗AD的方法对于提高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至关重要。虽然目前并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治愈AD,但有多种治疗策略。本文对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以Aβ为靶的老年性痴呆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老年斑(senileplaque,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ungle,NFT)和选择性神经元及突触的丢失。由于AD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亦缺乏理想的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脑细胞活化剂、心理治疗、拟胆碱药物治疗等等。前者似乎疗效不大,后者因其义才神经有一定的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现行的AD治疗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开发新的低毒性的拟胆碱药物;(2)神经营养物质的应用,包…  相似文献   

8.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类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A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患者大脑中出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及突触的功能失调、大脑中的长期慢性炎症,最终发生退行性病变等.因此人们针对其病理特征提出了四大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假说,即Aβ假说、tau蛋白假说、神经递质失调假说以及慢性炎症假说.基于这些假说,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大量基于不同病理机制的药物.本文将重点展示近四年来备受瞩目的阿尔兹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并总结探讨基于不同病理机制的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综合阿尔兹海默病药物的研发情况可以使科研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药物研发的困难,从而揭示药物研发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可以为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的探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因素诱导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AD的特效药,现有的药物只能减缓发病进程,无法预防和治愈AD。关于AD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毒性假说、神经炎症假说、氧化应激假说和乙酰胆碱能缺失假说等。自然界中真菌分布广泛,数量繁多且能产生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已有不少研究表明真菌来源的天然产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成为抗AD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力。本文从AD发病机制假说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具有抗AD潜力的真菌来源天然产物及其相关生理活性或作用机制,为探寻新的抗AD真菌来源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红东 《甘肃科技》2014,(7):140-14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及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肝脏等)发生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从而导致高血糖、糖尿,临床上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疲乏及消瘦等症状。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遗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复杂遗传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定量测定载脂蛋白E免疫比浊法 (液体双试剂 )的实验性能 ,讨论载脂蛋白E在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性痴呆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测定血清载脂蛋白E免疫比浊法的线性、精密度、回收、对比、重复性试验进行测定。正常对照组 12 0例 ,分 4组 ,每 15周岁为一组 ,每组进行载脂蛋白E的测定 ;心肌梗死、脑梗塞各 2 4例 ,高血压 67例 ,老年性痴呆症 2 0例和正常对照组 12 0例 ,分别检测血清脂蛋白 (a) (Lp(a)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 ,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比浊法线性范围为 0~ 10mg/dL ,Y =0 .93 87X + 0 .3 4,r =0 .9972 ;三种不同浓度的血清精密度试验批内CV值分别是2 .85 %、2 .0 6%、2 .47% ;批间CV值分别为 4.0 1%、3 .89%、3 .67% ;内加入法平均回收率为 10 0 .14% ,两种试剂对比试验 ,Y =0 .93 4X - 0 .0 75 ,r=0 .988;重复性试验其批内批间CV值分别为 3 .12 %、3 .98%。正常对照组 4组间进行比较 ,P >0 .0 5 ,各组分别与文献报道结果比较 ,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心梗与脑梗血清中apoE、Lp(a)、TG、apoB均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 ,通过不表达或过量表达的基因来表现各种疾病。脂质代谢是人体中的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过程 ,在与脂质代谢有关的基因中 ,既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因素 ,也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成份。本文介绍了涉及脂质代谢有关的载脂蛋白 (Apo)类基因 ,如ApoE、ApoA、ApoB、ApoC ;相应的受体基因 ,如A型人清道夫受体SR A、SR B1和SR CD ;与脂质代谢有关的酶和转运蛋白的基因 ,如胆固醇脂转运蛋白 (CETP)、脂蛋白脂酶 (LPL)等几十种转基因动物模型及其特点 ,这些与血脂有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在研究发病机理、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3.
田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2):6564-6568
通过给予小鼠热浪刺激,检测热浪过程前后健康小鼠与ApoE小鼠血浆ET-1、NO及体温的变化。探讨热浪对小鼠体温的影响及BH4在热浪过程中对小鼠的保护机理。利用气象环境模拟箱模拟一次南京市2001年7月的热浪过程,将雄性健康、ApoE小鼠各18只分为对照组,热浪组,热浪BH4组,并将2实验组放入气候箱,每日测量小鼠体重、肛温,并于模拟结束后,检测血管ET-1和NO的含量。结果是热浪刺激使得小鼠体温升高(P<0.01),NO水平上升(P<0.01);ApoE小鼠的体温普遍略高于健康小鼠,NO水平更低(P<0.01),体温上升更加明显(P<0.01)。BH4组小鼠体温变化较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NO水平高于未给予BH4的热浪组小鼠。说明热浪刺激使得小鼠NO/ET-1平衡偏向于血管扩张因素,体温上升。ApoE小鼠更易受到热浪的影响,是高温热浪易致冠心病人中暑的可能机理之一。BH4可增加机体散热效率,保护小鼠不易受到热浪影响,对ApoE小鼠的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Adipose tissue is an important endocrine organ and energy supplier.Its physiological effect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energy balance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factor underlying the evolution of mammals.To test whether the genes controlling lipid metabolism have undergone adaptive molecular change in the evolution of mammals,in this study,we used the orthologous gene sequences of 12 important lipid metabolism proteins (leptin,OB-RL,RXRA,RXRB,RXRG,PPARA,PPARB/D,PPARG,PNLIP,ADIPOQ,LPL and UCP1) from NCBI’s databases.We found evidence that 4 of the corresponding genes (leptin,ADIPOQ,PNLIP and PPARA) have undergone positive selection in their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that most adaptive changes occurre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uper-clades Laurasiatheria (placentals) and suborders within Euarchontoglires (primates and rodents).Comparisons across sets of genes showed that in a third of cases,bursts of positive selection,more than would be expected by chance,occurred on corresponding branches.We propose that the positive selection drives adaptive changes in some lipid metabolism genes in or within Laurasiatheria and Euarchontoglires clades.Along with evidence from earlier studies,our results show that co-evolution among interacting lipid metabolism proteins has taken pla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与人参共煎剂对老年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运用基于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RRLC-Q-TOF-MS)的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研究24月龄大鼠在北五味子与人参共煎剂给药前后的尿液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降维筛选,比较给药前后的差异代谢产物,并根据差异代谢产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和在串联质谱中的离子碎裂特征进行鉴定.结果在北五味子与人参共煎剂干预后,老年大鼠的尿液中共鉴定了5个差异代谢物,经过对差异代谢产物相关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发现与能量代谢、脂类物质代谢和脑衰老相关的代谢产物发生变化.结论北五味子与人参共煎剂通过干扰能量代谢、脂类物质代谢和神经递质的途径而发挥抗疲劳、降脂、抗氧化和延缓脑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Liu C  Li S  Liu T  Borjigin J  Lin JD 《Nature》2007,447(7143):477-481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的胆碱能假说、Aβ级联假说、免疫炎症学说、兴奋毒性学说和糖脂代谢学说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手段,如光遗传及冷冻电镜技术和光、磁、超声技术在AD研究及治疗领域的应用;提出应注重与其他跨界学科的交叉,如先进成像/检测技术、精准诊断和防治、可穿戴式物理治疗仪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射干茎叶提取物-海糖平(HTP)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 ICR小鼠连续12周高脂饲料喂养诱发脂质代谢紊乱. 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给予海糖平50,100,200 mg/kg BW,治疗4周,并以吉非罗齐胶囊(100 mg/kg BW)作为阳性对照药. 治疗结束后检测肝脏和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附睾脂肪组织重量等指标,同时做肝脏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显示海糖平能够降低肝脏中TG、TC水平及血清中TG水平,减轻附睾脂肪组织重量,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蓄积. 证实海糖平具有改善高脂饲料喂养小鼠的血清和肝脏中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槲芪散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度白酒和红葡萄酒对肝脏的不同作用;分别从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两个方面阐述高度白酒可引起小鼠的酒精性肝损伤;同时探讨槲芪散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红葡萄酒组、白酒模型组和槲芪散治疗组。造模14 d后,取血,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过碘酸-雪佛氏染色(schiffperiodicacidshiff,PAS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以及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的活性。结果白酒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酶类SOD和CAT的活性显著减低(P<0.05);能量代谢的相关酶类ATPase、SDH以及G-6-P活性下降;红葡萄酒组HE染色显示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能够显著降低因高度白酒造成的血清MDA含量(P<0.05),提高抗氧化酶SOD(P<0.05)和CAT(P<0.05)的活性;同时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以及肝糖原储备增加。结论实验表明长期大量酒精摄入能够造成酒精性肝损伤,而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