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由指挥控制中心、跟踪通信网、发射中心、着陆场、航天员选拔训练中心及有效载荷中心等组成。  相似文献   

2.
正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4.
崔岫 《科学世界》2003,(11):11-13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世界为之喝彩。与美国和俄罗斯的飞船相比,中国的飞船有哪些特点?这次发射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科技博览     
《石河子科技》2012,(6):52-53
<正>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运营载人空间站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和运营载人空间站,作为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试验的重要基地。据了解,载人空间站工程包括航天员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空间站系统、运载火箭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货运飞船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回收着陆场系统和空间应  相似文献   

6.
要闻点击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8年9月25日21: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乘载着三名航天员,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当日21:31分顺利进入高度约343 km的近圆轨道,标志着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7.
方晨 《科学世界》2012,(7):4-11
神舟九号即将踏上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的旅程。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神舟飞船要在控制系统的指挥下,克服各种干扰,准确无误地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姿态和轨道控制动作。那么,飞船的控制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是如何在特殊的太空环境中,保证飞船准确可靠地完成复杂的飞行和对接任务的呢?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主开发的空间碎片风险评估及防护系统(MODRASS),对载人飞船遭遇空间碎片碰撞风险进行仿真评估和分析,给出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及运行姿态等因素对载人飞船遭遇空间碎片碰撞风险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载人飞船在不同倾角的轨道上遭遇空间碎片碰撞风险不同。在170&#176;倾角轨道上,载人飞船遭遇的碰撞数最多,而在20060&#176;及110&#176;左右倾角的轨道上。载人飞船遭遇空间碎片碰撞的情况明显改善。不同轨道倾角下的碰撞风险差别可达10倍以上。载人飞船在不同轨道高度上遭遇空闻碎片碰撞风险差异很大,在轨道高度为1400km时,载人飞船遭遇空间碎片碰撞数最多;而在轨道高度为200km时,载人飞船遭遇空间碎片碰撞数仅410881个,相差两个数量级。此外,载人飞船以不同姿态运行时,遭遇空间碎片碰撞风险不同。且遭遇空间碎片碰撞的区域也出现明显变化。可以通过调整载人飞船的运行姿态减小空间碎片威胁。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     
《华东科技》2013,(7):8-9
"神十"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6号”飞船由“长征2F”火箭搭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两年之后,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第二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本期封面图片为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返回着陆后受到搜救人员和媒体记者欢迎的场面,由赵建伟摄影并供稿。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主开发的M/OD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对某载人飞船遭遇M/OD的失效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给出了不同舱壁厚度下载人飞船遭遇M/OD的失效风险分析结果及其表面失效数分布。载人飞船舱壁厚度为0.6cm时,遭遇M/OD碰撞的非失效概率为96.447%,而当舱壁厚度减小为0.3cm时,非失效概率仅为9.460%。由于空间碎片具有方向性,使得载人飞船遭遇空间碎片时,其两侧失效风险最大,微流星体的任意分布性使其失效数呈带状分布。本文还对载人飞船进行了防护结构设计,给出了不同防护下载人飞船失效风险分析结果。采用与0.6cm厚舱壁面密度相同的Whipple和SW防护结构进行防护时,载人飞船非失效概率分别为99.704%和99.924%。若采用波纹角为30°和60°的CSW防护结构,则其非失效概率可分别提高到99.939%和99.995%,显著降低了载人飞船失效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气动减速系统由2具减速伞和3具主伞组成,减速伞在实现第1阶段减速后分离并将主伞包从飞船中拉出。主伞包出舱作为降落伞系统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一直是回收着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计难点之一,由于这一瞬时高动态过程涉及吊带、伞包和舱盖等多体接触和受力耦合作用,因此采用基于简化动力学模型的理论计算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该过程。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气动-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了主伞包出舱动力学模型,运用气动力载荷动态匹配控制方法实现了降落伞由气动载荷向动力学模型的精确传递,通过对初始速度、防热层拉力和舱盖质量等影响主伞包出舱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比,获得了主伞包出舱过程的载荷、速度和过载等动力学特性,直观且逼真地描述了主伞包出舱的动态过程。该方法有效指导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回收系统方案的设计,为后续的正式飞行任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遨游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何谓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技术是指人驾驶或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开发活动的往返飞行。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  相似文献   

14.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后,中国接下来的目标将是载人登月。有消息称,参加今年10月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全是中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目前,平均年龄为30岁的14名航天员正在北京市郊的航天员飞行训练基地接受三个阶段的载人飞行训练,预计神舟五号最终将搭载3名航天员。如果中国成功进行载人飞行,接下来的目标依次是载人登月、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和建立太空空间站。为了与日美两国正在联合开发的导弹防御系统和据传台湾将部署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制定之前,国内有关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何者优先发展的争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虽然将载人航天纳入其中,但主要目的是技术跟踪,而非工程项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途径问题,相关部门展开了一场有关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的讨论.受美国航天飞机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专家和部门倾向于优先发展航天飞机.随着研究、争论的不断深入.从中国的国情、时间与成本因素、技术积累以及难易程度综合考虑,最终大多数赞同优先发展载人飞船观点.1992年国家在制定载人航天决策时,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从航天飞机后来的命运看,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得益于之前广泛的研究、分析与争论.  相似文献   

16.
庞之浩 《科学世界》2005,(11):16-24
2005年10月12日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神舟六号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试验设备和科学试验设备,全面验证和考核了载人飞船的生命保障功能,以及结构与机构系统和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等。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  相似文献   

17.
读书     
《中国神舟——从载人飞天到太空漫步》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3年后,又有3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由一人实现太空行走。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不断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2001144-12-01至22001144-12-10)1美猎户座载人飞船完成首次试飞[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美国东部时间5日11:29,搭载猎户座载人飞船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塔大推力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猎户座发射升空,进行持续约4.5 h的首次不载人试飞。猎户座飞船是继航天飞机后的美国新一代载人航天工具,有望搭载人类前往火星,这标志着人类第1艘以深空探索为目标的载人飞船首次试飞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12,(8):30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在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返回后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为我国正在研制建设的载人空间站及其运营系统奠定了扎实基础。据了解,此前我国载人飞船仅是在太空飞行后返回,而"神九"任务中,地、空两端都有目标,建立了运输渠道。除运送航天员外,还把天宫一号里搭载的物品取回来,把新的实验品放进去,真正实现了天地往返运输。  相似文献   

20.
余柏森 《科技潮》2001,(10):56-58
1999月11月20日,多年来秘而不宣的中国载入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熊熊烈焰中发射升空。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又开始了新的太空之旅。两艘飞船两次成功发射,给中国人和外国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问号,中国人下一步干什么?是不是要发射载人飞船?回答是肯定的。一般地说来空间技术有三大主要研究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应用卫星和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