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某种意义层面上,视政治、道德等社会功利目的如魔鬼,惟恐避之而不及的唯美主义者们其前身就是唾弃"纯美"、"纯艺术"而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功利主义者。仅举王尔德为例,在他的童话作品《快乐王子集》中,就可以明显发现"文艺功利主义"思想的痕迹:现实主义的取材,个人道德臧否观点的介入,形式美在内容美前的逊位……无不隐含于他的作品中。两种文艺思想的冲突,唯美主义者的痛苦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在欧洲出现的唯美主义思潮是最直接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思潮。唯美主义者主张“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他们尤其注重文学艺术的形式美,着力探索文学形式,探究文学与音乐、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最积极鼓吹者,也是唯美主义文学的身体力行者。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以奇特的构思、机智的语言和巧妙的象征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追求。尽管王尔德试图使艺术摆脱道德的束缚,却也在不经意中表达了弃恶从善的忠告,唯美,尤其美在心灵。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思想的有力继承者、鼓吹者和实践者,是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斐尔前派作为英国唯美主义的开端和奠基石,其大量的唯美主义作品,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创作实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艺术而艺术"是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最精辟的表达.本文从诠释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入手,进一步分析其美学观点在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从理论的角度表明,王尔德的美学观点既表达了他个人对"美"的理解,同时又传达了他试图逃进"理想王国"-艺术的乌托邦的美好愿望.他的这种唯美思想契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刨作思想,也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他所坚持的唯美主张。童话如此,小说亦然。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Dorain Gmy)中,尽管王尔德企图去塑造道连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连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总是和现实社会保持着种种道德联系,他作的恶本身就表明他无法脱离现实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奥斯卡·王尔德被公认为是充满矛盾性的唯关主义的代表人物.童话<夜莺与蔷薇>就成功地反映出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及其对自身理论的反思与困惑.王尔德对世界进行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元划分,对脱离生活的纯粹艺术的追求,是造成其矛盾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刨作思想,也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他所坚持的唯美主张。童话如此,小说亦然。在小说《道连&#183;葛雷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Dorain Gmy)中,尽管王尔德企图去塑造道连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连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总是和现实社会保持着种种道德联系,他作的恶本身就表明他无法脱离现实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早期的童话作品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夜莺与玫瑰》以其深刻的主题、纯美的意象、诗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作品的艺术美、精神至美和美文思想又使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他对生死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也在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所以,只有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三维视角才能比较全面地解读王尔德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是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身体力行地实践唯美主义主张。他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和当下大众文化呈现的生活审美化、追求瞬间快感和享乐、消费主义倾向有着紧密联系。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看当代大众文化的唯美倾向,辩证审视大众文化的优势和弊端,有助于建构当代社会健康良好的大众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谢坤 《科技信息》2013,(6):208-208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以感性为美、以想象为美及以形式创新为美的文学理念在其叙事作品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本文拟从意象、声音及情节等方面来探析其叙事作品中的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1.
西方唯美主义是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中艺术流派之一,其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简要梳理了唯美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详细讨论了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艺术观,揭示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既有积极可取的一面,又有其矛盾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长期以来被解读为一个道德败坏遂招致惩罚的年轻人的故事.事实上,道连是一个反叛基督教伦理道德,探索审美生存的实践者.这个艺术形象集中体现了当时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者的艺术观、伦理观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在其创作中表现出浓厚的唯美主义特征,以丑为美,以恶为善,摒弃道德,强调感官的多方位感觉,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生平、创作与唯美主义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英国十九世纪后半期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1854年10月16日,王尔德诞生于爱尔兰首部都柏林。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是著名的耳鼻喉科医生,爱尔兰科学院主席,“在当时爱尔兰民间传说的研究方面不愧是个权威”。母亲珍妮·弗兰西斯卡,笔名斯佩兰扎,是爱尔兰民族主义女诗人,她的诗充满炽烈的爱国激情。王尔德从小受着文学艺术的熏陶,熟悉爱尔兰的民间传说。1871年,十七岁的王尔德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求学。1871——1878年,王尔德在牛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学习,攻读古希腊经典著作。求学牛津的岁月,是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津津有味地听了牛  相似文献   

15.
《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19世纪末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童话历来被认为是他唯美主义理论最理想的载体。《夜莺与玫瑰》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从思想内涵上都表现了王尔德童话唯美主义的特点:想象之美、精神之美、形式之美、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16.
《血窟》是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根据童话故事《蓝胡子》改编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也是一部充满了唯美主义色彩的佳作。本文从唯美主义基本理论中艺术与自然和生活的关系、艺术和道德的关系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挖掘《血窟》中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以丰富《血窟》和唯美主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莎乐美》是王尔德实践其唯美主义思想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该剧中,王尔德颠覆经典,赋予了女主人公莎乐美鲜明的个性。莎乐美对美的疯狂热爱和追求使她将自己献上了美的祭坛。"莎乐美之吻"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体验方式和自我实现的方式,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美学观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审美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保持"受观"的特质,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一旦"受观性"丧失,则审美客体的"美"便削弱直至消失.同时通过对"受观物"之特性的分析可以溯清王尔德审美艺术观重要的一环,即"美"在于艺术性和无功利性的"受观".  相似文献   

19.
奥斯卡·王尔德凭借戏剧和唯美主义而声名远播,是与萧伯纳不分伯仲的牛津才子,留给后人很多优秀的作品。然而世人眼里容不得伟人有半点瑕疵,最终因其同性恋的事件的曝光,原本风度翩翩、才情四溢的公众形象再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他的某些作品也被视为危害社会的毒瘤。然而,笔者试从酷儿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进行解读与阐释,探讨王尔德的性取向价值观,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还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以来,王尔德一直是以一个矛盾的个体身份被世人评判着。一方面,他是唯美主义杰出的代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其作品至今享誉全球。而另一方面,他又被视为一个伤风败俗的同性恋者,而名声扫地。但是,无论如何,其作品甚至王尔德本人却一直倍受女性的喜爱。其诗集大卖的很大经济驱动力正是来自妇女。这似乎是一个背谬,然而当我们仔细翻读王尔德的作品时,却不难从中找到答案。从他的喜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条清晰的女性脉络,它在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形式体现上都占据了一方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