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居城市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新方向,但目前对宜居城市的定义和内容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宜居城市具有复杂的内涵,打造宜居城市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本文以秦皇岛市为宜居城市现设对象,分析其在宜居建设发展道路上已具有的优势和潜力,同时提出城市宜居建设过程中的制约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行生态宜居城市评价,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方面,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贵州省贵阳市2005~2015年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5~2015年,贵阳市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从"不宜居"到"理想宜居"的发展转变,但2015年"理想宜居"等级不稳定;制约贵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城市道路面积不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与保护投入不足。物元模型不仅能够得到研究对象的综合质量信息,还可以揭示单项指标的分异信息,适用于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宜居城市的构建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城市追求的目标,也是当前国内外城市研究的热点.针对淮海经济区的徐州、连云港、宿迁、商丘、济宁、宿州、枣庄和淮北这八座城市的宜居水平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价衡量城市宜居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城市宜居水平的综合得分,同时利用TOPSIS考虑不确定因素对宜居城市评价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根据八个城市宜居城市的综合得分,给出排名,结合实际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宜居城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市地域实况,选取城市经济富裕度、城区环境优美度、中小城市资源承载度、城市生活便宜度四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青岛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岛市宜居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城市整体宜居性较高,各辖区城市宜居性差别较小.其中即墨、黄岛、市南、胶州、崂山和城阳为宜居城市,莱西、市北、平度和李沧认定为较宜居城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挖掘人文资源及加强教育和景观建设、优化城市道路网、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节水意识四项针对性的青岛市宜居性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宜居成为近年来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促进了生态宜居城市的研究。以安徽省地级市为例,根据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构建生态宜居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2个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计算,得出安徽省地级市的生态宜居度综合评价值。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计算的结果,分析区域差异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宜居城市的排名,首先运用AHP及聚类法筛选指标,构建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运用定量分析法给出宜居城市排名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权数;然后利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淮海经济区八个城市相关数据,给出宜居程度排名结果,同时就徐州市给出如何更好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宜居性问题,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内8个核心城市进行城市宜居水平评价,得到宜居水平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徐州、济宁、连云港、商丘、宿迁、枣庄、淮北、宿州,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皓 《科技潮》2009,(8):46-47
建“宜居城市”是眼下流行的话题。但什么样的城市才“宜居”?国际上有没有公认的“宜居城市”(livable city)评价标准?中国有没有自己的考核指标来评价“宜居”?为解答这3个问题.笔者查到了有关“宜居城市“的概念归纳、评价标准和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上江苏、安徽、河南3省中的20个城市进行城市宜居水平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口情况、资源环境、交通情况四个方面),得出江苏省5个城市的宜居水平最高,淮北、阜阳、宿州、六安、亳州分别位于后5名.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徐州是高水平宜居城市,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宿迁这5个城市为较高水平宜居城市,安徽省及河南省两省的城市均位于较低水平宜居城市.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据老工业搬迁区宜居城市的三个层次建设目标,即宏观层次的宜居城区建设、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建设和微观层次的宜居搬迁地建设,结合沈阳市铁西区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际,以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新湖社区建设为例,从居住社区外部环境评价和内部环境评价两个方面入手,以基础生活环境配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景观环境营造、公共活动空间预留、建筑物风格及布局以及和谐社区物业管理等六个方面为切入点,对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展开讨论,并给出详细的评价指标描述.  相似文献   

11.
打造生态宜居城是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表征了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协同发展的城市理念,更体现了并重自然价值、人文价值、生态系统价值的深刻伦理关怀。坐落在太湖南岸的湖州从生态城迈向生态宜居城建设的探索,彰显了其深刻的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生态宜居城市伦理建构须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原则、以公正为根本原则、以整体性为最高原则;生态宜居城伦理实践需通过树立生态宜居理念、确立生态宜居制度、养成生态宜居行为三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宜居性,通过不同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筛选适合的指标结合搜集的相关数据,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和理想解法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和检验。研究得到,在不同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下,淮海经济区八大城市的宜居性排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宜居性是当代城市竞争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21世纪被广泛认知的"城市观".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以淮海经济区20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五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TLAB软件对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的"宜居性"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经济富裕度在城市宜居性评价中贡献率最大;现阶段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最宜居的城市.最后,对测评反映的宜居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刘强  丁明赠 《科技咨询导报》2014,(5):245-246,250
公共空间是承裁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气质,同时公共空间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城市建设鲁遍经历了“重生产,轻生活”的发展阶段,导致老城区宜居品质不高,特别是公共空间极度缺乏,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该文研究并借整了西班牙城市旧区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以鸟鲁未齐市旧城公共空间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了现代宣居生态城市的标准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晋中市发展生态宜居城市具有的条件和面对的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实现晋中市向现代宜居生态市转变,提出了“实施三大战略、优化三大布局、推进五大工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城市建设中城市规模无序性、盲目化的扩张,近年来建设宜居城市似乎成为每一个城建者的共识,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探讨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怎样解决新的城市建设问题,并避免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曲解和功利化.而基于紧缩空间为基础的宜居城市建设正是解决这一城市规划难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地铁建设对宜居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充分利用地下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但地铁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面影响.该文以宜居城市之一的长沙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期中对大气、噪音、水污染、道路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为长沙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信息荟萃     
十大宜居城市揭晓  “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个刚刚通过的北京市城市定位,谈化了“经济中心”,首次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北京,现在,不少城市都在努力实现着“宜居”的目标。《商务周刊》和零点公司联合实施的一项关于“宜居城市”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该项调查于 2004年底进行,在近日公布的“中国宜居城市榜”中,上海名列首位,大连、北京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之后依次是广州、成都、青岛、杭…  相似文献   

19.
颜毅 《科技资讯》2009,(14):146-146
本文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研究对象,笔者首先分析了宜居城市概念的时空定位,指出对宜居城市的追求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空间上可以分成建筑单体、社区、城市三个层次,而后笔者研究探讨了宜居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基于对宜居城市内涵的理解,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从操作层面上给出了打造宜居城市具体的途径,即成为宜居城市的必备要素,最后笔者结合重庆的具体实际探讨了打造宜居重庆的具体措施。全文既有理论基础,同时具备实践操作指导功能,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淮海经济区七个城市的宜居程度,从经济和生活质量、公共设施和生活保障、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安全性五个方面选取指标,运用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和Excel求解,得出徐州排名第一,最适宜居住;连云港次之,较适合居住;商丘、宿州排名最后,宜居指数低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