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基于风险评估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进而以向莆铁路隧道地质风险评估为例分析了该技术应用.分析了几种隧道地质工程超前预报的技术特点,结合向莆铁路隧道工程,提出了该工程超前预报的具体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科技资讯》2012,(6):144-144
当前,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设进程地不断深入,这无疑会对铁路隧道工程的设计、投资以及现场施工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如果在上述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或是考虑不完全,均会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规划以及实际运营之中出现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伤与社会负面影响。基于此,对铁路隧道风险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对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机进行了探究,旨在为铁路隧道的风险评估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晓军  陈学贤 《甘肃科技》2014,30(20):126-128
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风险是由该项目所处的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特点所决定的,尤其是在铁路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如何加强铁路隧道施工阶段中的风险管理从而控制隧道工程造价,确保工程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主要论述了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内容涉及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并针对一些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对策,重点论述了加强铁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瑞义  黄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1):4627-4633
鉴于山岭隧道的隐蔽性、模糊性等不确定性特征,针对山岭隧道的施工风险管理展开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与模糊综合评判法中的隶属度评价矩阵结合,建立复杂山岭隧道的风险评估模型.依托怀邵衡铁路苍稼岭隧道工程,应用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综合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苍稼岭隧道的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风险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山岭隧道常见施工风险(塌方、涌水、瓦斯)灾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铁路隧道的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笔者在总结大量工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隧道建设的基本理念:隧道必须建成遗产工程;隧道必须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隧道建设必须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合理合同、合理施工方案和设计原则;隧道必须进行信息化施工。提出了单双线隧道选择、隧道纵坡及辅助导洞设置、支护结构设计以及快速施工等隧道设计原则。隧道建设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可指导今后铁路隧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6.
张小华 《科技信息》2008,(12):106-106
针对目前铁路隧道防水现状,文章指出了目前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对铁路隧道防排水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穿越西部山区,在铁路隧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穿越高海拔寒区,这给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工作增加了难度。在高海拔寒区进行铁路隧道建设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抗防冻技术。本文将结合高海拔寒区铁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研究高海拔寒区铁路隧道施工及抗防冻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叙述铁路隧道的现状、铁路运营隧道病害现状以及病害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隧道病害的检测评估以及检测方法,并详细叙述了铁路隧道采用塌方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铁路隧道渗漏水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铁路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治理铁路隧道渗漏水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载铁路隧道仰拱具有施工深度大、填筑层混凝土材料用量大且强度低、排水设施密集等特点。探地雷达检测难度远远大于其他铁路隧道。如何保证在重载铁路隧道仰拱质量检测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一直困扰着铁路检测工作者们。本文以重载铁路隧道仰拱质量检测为例,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雷达法检测重载铁路隧道仰拱的方法、后期数据的分析与解释以及检测中常见干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隧道抗震风险评估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Jc拟静力法以及累积损伤破坏机制研究地震作用下隧道及其周围土层的动力可靠性.针对上海某越江隧道风险评估提出了隧道抗震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帮助设计、建设单位了解地震时隧道所面临的风险,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提出相应的防震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山岭隧道工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之相伴而来的各类事故和风险依然严峻.至今,风险评估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对隧道建设中保障人员健康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保护自然环境等贡献颇多,已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我国山岭隧道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缺乏清晰完备的风险管理流程、缺少规范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等,本文通过总结和改进已有规范与标准的风险评估过程,建立了山岭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完整流程,并从风险源辨识、风险事件辨识和两者之间关系的辨识三方面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辨识部分做出详细阐述,给出了风险因素辨识的流程;通过引入软科学量化风险分析分析方法,构建事故案例数据库和实用软件平台等,并采用合理选取指标项、引入指标权重项、规范化评分标准等方法,对现有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了系统的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理论体系和风险等级评价标准.文中以总体风险评估体系和专项风险评估体系中的岩爆风险事故评估体系为例,具体阐述了所建立评估体系和标准的评估思路和方法,以期促进风险评估和管理理论在具体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列车速度较高时,铁路隧道净空面积的确定不能仅考虑隧道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还要考虑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的气动效应,其中车内瞬变压力指标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我国城际铁路建设刚刚起步,没有针对城际铁路隧道净空面积的规范出台,各设计单位参照客运专线铁路的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了车速120、160、200 km/h的城际铁路隧道净空面积,但此隧道净空面积在我国列车实际密封性能条件下是否能够满足舒适度标准仍需予以论证。结合我国列车实际密封性能和现行舒适度标准,通过大量数值计算,提出了考虑车内瞬变压力指标的我国城际铁路隧道需满足的净空面积值,可为我国城际铁路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发展日益迅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作为铁路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施工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速度与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施工损失,化解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是工程界、学术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旨在研究我国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企业在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企业在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之一是隧道复合式衬砌的防水施工,针对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功能改造工程沈家坝2号隧道防、排水施工的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在铁路施工过程中,隧道防水直接影响到铁路的施工安全和后期运营安全,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址地形、水文条件,做好隧道防水施工技术管理,从而保证隧道施工结构的安全,针对铁路隧道防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隧道排水工程、防渗水处理措施和做好铁路隧道防水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敏 《科技资讯》2013,(30):43-44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建铁路隧道施工下穿既有铁路对既有铁路所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计算出了隧道施工下穿不同等级铁路时的轨道允许倾斜率,然后通过工况模拟的方法探究出了最大沉降量、弹性模量、最大等效应力、隧道埋深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7.
阳书燕 《科技资讯》2013,(5):52-52,54
随着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的实施及隧道修建技术的进步,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的隧道和铁路将会投资修建,黄土地区的铁路隧道施工因特殊的土质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在高桥隧道下穿南同蒲既有铁路的施工中,施工人员根据黄土特性又花了施工方案,综合性的利用多种施工方法解决了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构筑物施工中安全施工和保证进度的问题,有效的控制了洞外和洞内的沉降变形,保证了下穿隧道的快速施工和铁路的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展公路隧道风险评估,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政府、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此文主要针对公路隧道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探讨,介绍了风险辨识、估计、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山区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越来越多。由于山区城市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周边复杂环境,区间隧道布置受到限制,左右线隧道水平距离较近。与单线隧道施工比较,双线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铁路路基沉降更为复杂。左右线隧道的水平距离对下穿既有铁路引起铁路路基沉降影响规律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依托山地城市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铁路路基沉降特点,研究不同水平间距双线隧道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双线隧道水平间距减小,沉降槽范围增大,铁路路基最大沉降值逐渐增大。随着双线隧道水平间距增加,铁路路基沉降最大值位置由隧道中心线对应路基向左线隧道、右线隧道中心线相对应的路基位置转移,路基横向沉降曲线呈V型-U型-W型变化。当隧道水平间距小于15 m时,路基横向沉降曲线呈V型,应加强支护措施,减小后行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沉降产生的叠加效应,将铁路路基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20.
铁路隧道方案是近年来较多采用的一种提高铁路交通事业发展的形式,本文首先阐述了铁路隧道方案的优点,然后介绍了TSAQ-1铁路隧道安全检测系统的监控原理、组成和主要设备的作用性能,并对其现场应用做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