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1994年是我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财税改革方面,国际通行的分税制基本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税制正常运行;在金融改革方面,加强中央银行职能,增强国家对货币信贷的宏观词控能力以及组建政策性银行,促进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金融业务相分离等方面取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巴西的金融体制在中央银行独立性、商业银行经营体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地位、金融监管手段、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两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济市场化程度、国民金融观念、金融法律建设、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不同.巴西应该努力发展社会经济,积极改革,逐步优化本国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3.
金融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控的重要手段。金融宏观调作为从货币、信用角度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其调控方式决定于经济、金融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当然也要以市场为取向发生变革,才能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虽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已着手建立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但很不完善,且阻力过大,实施收益甚微。不管人们承认与否,近几年来,中央银行宏观调实质上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障碍,所以,金融宏观调控改革已是当前金融改革中一十分急迫的课题。一、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现状及其操作阻力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增长。目前,我国中央金融宏观调控的严重失控,与整个经济改革极为不利,这里先从中央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本身发现问题:1、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缺乏强有力的调控主体。按照国际金融惯例,由中央银行担任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1993年9月,国务院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4.
苏玲  李云龙 《科技资讯》2011,(2):240-241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市场体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论述针对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各种需求,建设各种形态的金融市场,就成为中国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关键任务,金融市场建设就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我国采取渐进方式。本文从市场主体培育、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培育、改革区域推进等四个方面来论证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特征  相似文献   

6.
政策要览     
国家主席江泽民11月9日称,不久之后,中共将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在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外贸体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江泽民说,中国目前总的改革开放形势很好。以邓小平去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江泽民说,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未很好解决,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和着力解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已成为深化和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 一、深化和加快企业改革,迫切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国16年的改革历程,就是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是企业、市场、政府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企业通过转变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企业要做到“四自”,就必须转变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才能促进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若不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企业改革就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难以完善地建立起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过程,在国有企业中是逐步获得劳动用工和薪酬决定权,实行全面劳动合同制、建立社会化的保障体系,以及逐步建立现代人力资源体系的过程;在非国有企业中,则是逐渐完善和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体制内外共同变革的转型路径对企业外的劳动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改变着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同时也在广泛地影响着中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这场急剧的变革中,高等教育亦已开始了从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模式向着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转型。在这场艰难的转型变革中,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就如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改革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问题发表了很多精辟的论述。高等学校的管理在这场转型变革中如何主动适应?有什么对策能使管理推动高等教育的转型?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应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建立等等,都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这些热烈的讨论中,不少人仅把视野聚集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上,较少从管理系统的重构角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深刻指示和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并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明确的部署。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的特殊性;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等方面谈点个人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利率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 ,如中央银行垄断利率调节 ,银行存贷利款利率实行最高限额管制 ,金融系统逃避管制等 ,说明了利率管理市场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商业化建设、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实现金融自由化以及抑制通贷膨胀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且市场化的利率具有由市场内在的机制作用决定、直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与价格等经济杠杆相互协调自发的发挥调节功能等特点 .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注重分阶段、分区域进行 ,加速基准利率的建设 ,充分发挥中央银行核心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金融开放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开放条件下面临许多挑战,当前我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权不清晰,没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经营和管理机制不灵活,用人和激励机制不完善,资产质量较低,金融创新不足,信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国有商业银行惟有积极推进各项制度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业务竞争能力,提高资产质量,鼓励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法规,才能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立足,并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入世对中国银行业形成极大压力.由于在目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要把证券市场变成主要的融资渠道是不现实的,且银行业对民间资本的开放还有许多实际工作要做,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活力依然是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综合反映;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这其中决定性的制约因素是制度缺陷,即“政、银、企“三位一体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权责利统一难于实现.由于在保持国有独资的前提下,改变银行的经营行为相当困难,因此必须从宏观上、微观上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和环境支持,不仅要改革银行体系内部固有的制度安排,依法规范政银企关系,而且要通过银证合作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利率机制的创新 ,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 ,放开利率管制 .本文论述了利率市场化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分析了内外因素的辨证关系及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阐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以2006、2007、2008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为依据,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各自优势及劣势进行比较,针对影响各自综合竞争力的原因和制约发展的瓶颈,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优化产权安排和组织结构,建立和健全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实施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战略,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研究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实现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必要条件。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就目前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要达到利率市场化目标,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为利率市场化提供运行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透明;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少政府干预;造就一个较能有效进行自我管理的银行体系,培育健康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后,金融行业面临逐步自由化的严峻挑战。从正面意义来看,WTO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有利于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减少不良资产,同时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引进大量外资。从负面意义来看,WTO金融自由化不仅会使我国金融机构将失去部分金融业务和市场份额,而且国内金融机构将面对部分金融人才流向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此外,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面临重大挑战,而金融机构又难以立即适应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法制建设和监管能力将承受更加严峻的考验。为此,我国应当在该领域内应当进行改革。具体来讲,我国应当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实现我国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取消外资金融机构的超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利用GATS和《金融协议》的有利条款扶助民族金融业的发展,强化监管体系,促进外资金融机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积极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国内外金融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国内银行业呼唤全面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趋势的加强,尤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股份制改革加快上市步伐的要求,国内银行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针对这3方面,我国银行业应积极培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技术和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人民银行也要加强金融监管,从而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WTO体制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后,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必将影响中国金融业,本着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宗旨,外资金融机构将更多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一方面将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又会产生风险效应,因此,应把握好业务范围、自主经营、金融手段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银保合作是当前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它对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的环境下,针对当前我国银保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推进银保合作法制建设,加强银保合作监管,强化宏观政策导向,完善激励机制,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加大产品创新合作力度,加快技术开发步伐,完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银保双方高效运行的网络系统,探索建立专业代理模式,促进我国银保合作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