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慧  赵延德  潘保田 《甘肃科技》2006,22(8):4-6,96
以节约和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本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析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清洁生产为主的企业模式;以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服务业等为主的产业模式;在企业模式和产业模式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建立甘肃省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最终实现循环社会模式。最后笔者从政策体制、技术支撑、生产消费观念等方面,提出对策来保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层面的顺利运行,以便促进甘肃省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和循环经济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开发建设的重要工具.该文探讨了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重点以及循环经济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产业结构生态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以及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产业链、物质流分析法、循环经济指标、循环经济框架模式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造纸行业循环经济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述南宁市造纸行业产业发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南宁市造纸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南宁市造纸行业扩张快速产能过剩,小而散的小造纸群企业难以监管到位,森林资源需求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及时制定南宁市造纸行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实施林纸浆一体化生产循环发展,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杨迅周  魏艳 《河南科学》2007,25(4):675-679
城区循环经济是城市循环经济的具体承载,是推动城市循环经济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试验平台、重要实践区域,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对循环经济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是在城区范围内,对各产业的不同领域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发展循环型三产、二产和城郊农业.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综合分析评价,其主要对策包括研究制定出台发展城区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王彩霞 《甘肃科技》2012,28(16):9-10,64
甘肃省平凉市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状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服务业,重视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探索出了一套颇具成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平原区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士可  高红莉  张硌 《河南科学》2010,28(8):1034-1039
总结了河南省平原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对该区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传统模式和现代多元复合模式的特点和优劣进行分析,指出河南省平原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必须采用多元复合优化模式,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质多层次利用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有机农业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替代农业模式,美国和欧盟又是世界有机农业生产的两大主要区域。美欧有机农业的发展经验和政策比较研究对于江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全面阐述了美欧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政策体系框架和发展趋势,对两大地区有机农业政策的特点、理论背景、实践标准乃至绩效评估展开深入地对比分析和研究。得出对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启示:一是政府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扩大有机绿色等优质农产品市场;二是政府应加大农业研发和技术推广投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和管理水平;三是政府应当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适当的补贴或其他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新余市罗坊镇利用"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农业有机肥制取中心"对区域生猪养殖废弃物进行集中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既给周边的农户供应沼气能源,又进行沼气发电,沼渣沼液则用于生产有机肥,形成了"n2n"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较好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难题,链接了种植业和养殖业,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多赢,对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但该模式的实施及推广还有许多问题和需要改进,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融资渠道、畜禽废弃物处理法律法规等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典型地区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实证研究,为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乡、村领导干部和农户进行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以及数理分析方法。结果农户经济收入偏低、生态建设效果较差以及农户生态建设态度对两者间互动影响显著。结论针对不同区域环境资源特征以及旅游业发展状况,提出农区生态循环经济、干旱区立体农业等3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本质、基本原则及特点.阐明在我国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现方式;循环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重点论述了在我国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要建立资源环境价格棱算体系;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强化循环经济的立法执法工作;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园以及发展环保产业等措施,在多个层次上实现物质的循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依靠科技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初步建立起生态农业,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基本经验.着重剖析该县因地制宜,建立“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从而说明科技兴农是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的1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实现对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各区县生态农业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集约化水平、土地资源丰度和农业生态环境影响,19个区县间农业生态可持续性差异较大,长寿区综合得分最高,为1.124,奉节县、酉阳县、巫溪县、巫山县、城口县生态农业可持续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城市化二元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开放经济下基于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型。通过构建差分方程模型,着重分析了外商对农业部门的投资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得到主要结论为:外商投资的增加提高了从农业部门转出劳动力的比率,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DEA-BCC及超效率DEA模型,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个县市的农业经济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其农业经济效率,查摆农业经济投入与产出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湘西州农业经济规模小且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有效的产业经济及区域经济,但又显示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总体良好.对非DEA有效的地区进行投影分析,发现其农业经济效率有较大的提高潜力,必须在提效的同时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提高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是指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中国就是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社会转型中落伍的。晋商在这次社会转型中本应充当先锋角色 ;但由于种种原因 ,晋商却在转型中衰败了。衰败原因有内因、外因。文章侧重对晋商衰败的内因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三变"改革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宿州市通过统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既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了乡村治理难题,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新路子。以宿州市农村"三变"改革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三变"改革的进展情况、主要模式、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有关加快推进"三变"改革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正在推进的"三变"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业现代化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农业电气化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机械化水平,而农田灌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小,最后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实证测算西部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构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文化程度和农业经济增长呈反比。这主要是由于高学历、高素质的西部农村劳动力无法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上体现出优势。西部大量低素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实际测算中也挤占了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