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在旭日的四周,围绕着一圈美丽的朝霞,那是云;晴朗的午后,那像嵌在蔚蓝天幕中的发卡似的,还是云;日落西山,被夕阳的血色晕染在四周的,依然是云;甚至于在晴朗的夜晚,也能看到深邃的夜空中装点着什么,是的,是云!云是如此充满魅力。可是今天,我却对“云”产生了一些好奇:“云”真的是云吗?  相似文献   

2.
如果云知道     
如果云知道,春天树,日暮云,我愿扶摇而上,云游四海八荒;如果云知道,明日阴晴与朝阳,我愿任风吹拂八千里,在云海徜徉;如果云知道,星空多浩渺,我愿插上风雨的翅膀,倾听云中的万千奥妙。  相似文献   

3.
奇异的云     
世界上有许多观云爱好者,他们在世界各地拍摄各种奇异的云的照片。但对科学家来说,他们更关心的不是云千变万化的形状,而是云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卫星、传感器以及科研飞机等对云进行观察研究,以了解云在阳光和热量之间穿行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东南部是高原人口活动最为密集的地区,随着川藏铁路的修建,该地区的云降水特征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其中气溶胶对云特性的影响作用依然较为模糊.利用2015~2021年葵花-8静止卫星数据,结合MERRA2、ERA5再分析资料,探究了夏季高原东南部气溶胶对云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原东南部地区的气溶胶日平均浓度近年来整体趋势稳定,存在人为源气溶胶与沙尘气溶胶的混合污染现象,其分布受人为活动区域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特征.在水汽输送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气溶胶的增多可导致云的出现频率减少、云光学厚度以及云滴粒子有效半径降低.其中硫酸盐气溶胶的增多可显著增强吸湿增长和成云潜势,促进云的生成和发展.此外,高原东南部南侧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及北侧的唐古拉山脉区域附近的地形作用有助于气流抬升,增强气溶胶的凝结增长和碰并过程,对云的生成和发展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气溶胶对对流云特性的影响比层状云更为显著,其具体影响效应受制于水汽条件:当水汽充足时,云的出现频率提升,而水汽不足时Twomey效应可能导致云滴粒子有效半径下降而云光学厚度上升.本研究结果对于预测和评估川藏铁路沿线...  相似文献   

5.
正如今,临安这座千年古镇,正依托云制造技术,借助云制造小镇之力,焕发全新的光彩。清都山水客,何事入临安。临安,这个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一直都那么淡定从容。天目山、大明山雄踞于此,太湖源、青山湖静谧祥和,即便是地势险恶的浙西大峡谷,似乎也只是为它的秀美平添了几分别样的姿色。然而今天的临安,却在青山湖畔升起了智能之云、技术之云。2015年6月,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临安云制造小镇榜上有名。同年8月28日,云制造小镇举行了开园仪式。  相似文献   

6.
热词     
核辐射云 核辐射云是指核爆炸或核泄漏之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飘散到大气中而形成的核辐射气体。联合国2011年3月16日发表预测称,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云有可能在当地时间18日晚些时候抵达加利福尼亚州。不过美国专家反复强调,飘到美国的辐射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将很有限。  相似文献   

7.
云是气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对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有显著影响.然而由于云在气候模式中的表征和反馈作用不能很好地被描述,因而也是造成气候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重要因子.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于2013年7月引进了Ka-Band Zenith Radar(KAZR),在西北干旱区进行云的长期连续观测.本文利用云雷达观测数据,首先实现了目前ARM用于云检测的业务算法.在此基础上对2014年SACOL站上空云宏观特性进行统计,初步分析了云底、云顶和云厚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云底在1.5和5.5 km处出现频率最高,云顶发生频率在2.5和8.5 km处达到峰值;67%的云层厚度分布在2 km以内;月平均总云量的发生频率为44%~76%,低云、中云和高云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3%,30%和34%;单层云、双层云和三层云占到云总数的98%,其中夏秋季节多层云发生频率较高;各个季节不同类型的云都具有一定的日变化特征;通过KAZR与Cloud Sat和CALIPSO卫星的观测比对,结果表明Cloud Sat对厚云的穿透性好,但无法探测到反射率因子低于?30 d BZ的弱云,CALIPSO对弱云最敏感,但信号受云滴粒子衰减较快,对于厚度较大的云探测的云底高度偏高.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组飘浮在俄罗斯境内的荚状云。荚状云是一种罕见的气象现象,从远处看去它们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不明飞行物(或称飞碟)。当快速流动的潮湿空气直接向大山撞去,遇阻而被迫上浮,最终在斜坡上冷凝,就会形成荚状云。  相似文献   

9.
<正>云,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们是由无数微小的水滴、冰的晶体的集合体悬浮在地球大气中所形成的一种肉眼可见的聚合物。如同天空中的魔术师,云有时浓,有时淡,有时聚,有时散。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为天空增添了独特的风景。云的“千姿百态”云不仅种类多样,色彩也多变。云的科学分类最早是由法国博物学家尚·拉马克于1801年提出的。  相似文献   

10.
图行天下     
羽毛云 该图片摄于2000年2月6日日落时分的以色列杰瑞谷。照片中部美丽的卷云看起来就像是飘在傍晚天空中的羽毛。卷云有时被称作“羽毛云’或”马尾云”,通常由六角形的冰晶构成,距地面高度一般在6000多米。注意太阳两边的幻日,它因卷云而变得模糊。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不断颠覆传统行业的今天,移动医疗成为医疗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首家远程心衰管理系统的提供商——太原脉心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新型的互联网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模式,研发出了一款心衰患者的院后管理工具——脉心云"个体心衰院外监护系统"(下简称脉心云)。这款管理工具是如何作用于心衰患者的,又将对我国的心衰患者带来怎样的深远意义,记者就此走访了太原脉心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志刚。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     
为什么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云的旋转方式不同? 确实,顺着低气压旋涡飘动的云,在北半球是左旋(逆时针旋转),而在南半球是右旋(顺时针旋转)。 云的活动是受大气运动(风刮的方式)支配的。风一般是从高气压向低气压刮,但它的方向一般不是笔直的,因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而是弯曲的。  相似文献   

13.
②观云指南     
对于科学家来说,他们更关心的不是云的千变万化的形状,而是云在天空中停留几分钟或几小时后,究竟是化成雨雪降落下来,还是随风渐渐消散,而这些都与云的成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现在谈论Web2.0已经落伍了,当今网络最使人激动的术语是云。云的概念是若干服务器隐性地为地处世界另一端的网络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结合作战仿真的发展态势,介绍了高保真大地形数据库应用在作战仿真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提出地形数据库利用SanIn与rerraVista软件快速生成与渲染的解决方案,将动态云、海浪等复杂作战环境视为等同地形,分析了云、海浪等动态实体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7,(7):4-4
动物学家最近宣布,DNA测试结果证实,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岛和苏门答腊岛的云豹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豹种。除基因差异外,婆罗洲云豹和大陆云豹的毛色及色块样式也不同。婆罗洲云豹的体重大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12,(19):1812
云计算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计算、存储数据、软件、平台等服务的一种计算模式.用户不需要购买相应的基础设施与计算设备等硬件和软件,就可以通过网络从云计算中心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但用户在获取云服务之前需要与  相似文献   

18.
邱时彦 《科学通报》1987,32(21):1642-1642
一、引言 1982年3月28日和4月4日的El Chichon火山爆发在平流层内形成了可能是本世纪最浓密的气溶胶云,为研究气溶胶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微量大气成分的扩散、输运和清除等重要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大量探测表明,El Chichon火山云主要由H_2SO_4-H_2O气溶胶组成,有着复杂的层状结构并逐渐由低纬向高纬区扩展,云  相似文献   

19.
小岛露头     
在这幅不久前由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拍到的图像中,一层激波云正掠过印度洋西南部上空。两座小岛从云中心的开口处探出头来。  相似文献   

20.
乐贵明  唐玉华  郑亮  刘连光 《科学通报》2009,54(17):2542-2547
首先分析了1998年11月7~8日的太阳风特性, 分析结果显示, 日地连线引力平衡点的ACE卫星在11月7日07:33 UT观测到一个激波(以下简称第一个激波), 从激波开始到11月7日22:00 UT为激波之后的鞘区, 随后在11月7日22:00 UT至11月8日11:50 UT之间观测到一个类磁云(MCL)物质, 其中在11月8日04:19 UT观测到另一个激波(以下简称第二个激波), 第二个激波显然进入到类磁云的后半部分, 类磁云前半部分未受第二个激波的影响. 通过对1998年11月7~8日磁暴参数SYM-H的分析, 我们把磁暴的主相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从磁暴的急始11月7日08:15 UT到11月7日22:44 UT; 第二个阶段为从11月22:44 UT至11月8日04:51 UT; 第三阶段为从11月8日04:51 UT至11月8日06:21 UT, 其中第二阶段对整个磁暴主相的发展起关键作用. 通过对11月7~8日太阳风特性的分析, 我们得到磁暴主相三阶段的行星际源分别为11月7日07:33UT开始的鞘区、11月7日22:00 UT至11月8日04:19 UT和之间的类磁云前半部分和从11月8日04:19 UT至11月8日05:57 UT之间的激波压缩类磁云后半部分, 其中类磁云的前半部分具有持续时间较强的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 它对这次磁暴主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个激波压缩类磁云后半部分对磁暴主相发展的贡献远低于类磁云前半部分对磁暴主相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