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发展新能源汽车、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对解决传统燃油汽车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从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整车和三电系统综合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电池回收利用率低、基础器件关键技术未掌握等问题,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为例,针对领先市场理论假设的企业绿色技术采纳影响因素,利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政策和地方产业集群的共同作用下,向新能源技术转型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目标市场是引导企业接纳新能源技术变革极为重要的驱动力,不同于以往电子等出口导向型产品,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技术转型过程呈现明显的国内市场导向和引领特征;2)国内以环保补贴为代表的需求侧激励政策对当地汽车制造业企业新能源技术转型的作用不可持续,而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供给侧规制政策对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转型具有更深远的作用;3)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对本地传统汽车产业集群的技术依赖性较强,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协作创新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转型需要培育新技术本土化的协作创新网络,并通过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的协同作用为产业技术转型提供持久动力,塑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19日上午,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在举行的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高层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了即将实施的五大措施,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震 《广东科技》2007,(10):29-32
新能源,多么神奇的字眼!在当前人们大谈特谈能源危机的时代,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把解决能源出路问题的目光投向新的方向——这就是寻找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利用新能源。 在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除了在传统能源方面挖潜之外,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了必然选择。 广州科凌新技术有限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以其高端的太阳能技术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他们立志铸造中国新能源行业第一品牌的宏伟战略,更是为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明天勾勒出一副壮美的图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23—24日,“中-欧后续能源研讨会”在广东大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法、英、德三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过程、材料和太阳能实验室共同承办。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未来能源技术展望等专题讲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促进中国同国外、特别是中欧间能源科技工作合作和技术转移,寻求合作点,在中、欧共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推广,实现“携手创新、互利共赢”,并为全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贡献。开幕式上欧盟驻华使馆G.Papageorgiou博士作了题为“欧盟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关系”报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研究员作了“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主题报告,广东省科技厅廖兆龙副巡视员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智能网联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部委制定的各项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中获得了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技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去年10月,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座谈。北京理工大学相关团队与广东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了各项合作。为了解合作进展,本刊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引进院士团队的带头人孙逢春院士,同时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相关话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始于2001年科技部启动的"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近20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4个关键节点。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随后连续3个5年,国家科技计划设立重大项目或重点科技专项,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从无到有、从能量密度不足100 W·h/kg提升到300 W·h/kg以上,2018年全球十大电池企业中国占6席,第1名和第3名分别为中国的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BYD)。CATL动力电池核心技术配套全球主要汽车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强国研发及推广应用的重点。本文从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汽车强国等角度阐述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并从市场、技术、政策、充电设施、商业模式等方面剖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基于现状剖析和前瞻性技术预判,分析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豫科 《创新科技》2009,(7):8-13
目前中国还不是汽车强国,虽然中国沿着传统的技术路线追赶并付出了艰辛努力,但差距仍然很大。所幸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革命已悄然兴起,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超越"式发展的最佳机会。  相似文献   

10.
高层视点     
<正>成思危:发展新能源关键在技术突破"目前新能源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成本太高。发展新能源要从政治、经济和技术三个层次上努力,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在技术层面上取得更多的突破。只有技术取得突破,才能谈到经济性。"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成思危在2010年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  相似文献   

11.
《新余高专学报》2014,(1):F0003-F0003
在新能源新材料兴起时代的2007年起,新余学院创建并重点打造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至今相继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物理、全国首个光伏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全国第二个光伏专业——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翔  周逸玲 《华东科技》2023,(5):110-112
<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相比传统燃油车,具有巨大环保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得以高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偶有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发生,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也因此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以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技术逐步得到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电池有望取代传统化石燃料,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先前的10月27日,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美国通用宣布在华投资2.55亿美元,建立两个新能源研究中心。此前的东京车展、法兰克福车展、上海必比登挑战赛,新能源车更是占尽风头。而近几年来,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围绕新能源车一直在暗中角逐,试图拼抢新能源车达块诱人的蛋糕。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04,(12):50-50
中国著名环境科学家、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日前指出,结合世界能源格局和中国的资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必须及早把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确立为中国的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尽快以洁净高效的、可再生的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  相似文献   

15.
简述福建新能源发展概况,指出新能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福建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尚存在着体制、成本、技术、信息、资源约束等障碍或问题。因此借鉴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提出福建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建议,即:发掘资源禀赋,完善产业体系;培育新能源市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加强闽台交流合作;完善资金保障和经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14,(18):5-5
鉴于我国新能源发展中弃风、弃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8月18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上表示,弃风弃光严重的地区就是要控制规模。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相似文献   

18.
《新余高专学报》2014,(3):F0003-F0003
新余新能源研究所(Xinyu Institute of NewEnergy)是新余学院设立的重点研究机构之一。该研究所在科学研究方面,结合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区域产业优势、新余学院新能源类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以及该校在新能源领域已形成的先发优势,以实现产业化引领为目标,积极探索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自然科学规律与关键共性技术;  相似文献   

19.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当今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代表着世界汽车发展风向标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其产业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对策,以促进该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笔者从如下三个方向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对策: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促进政策的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发挥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的主导作用和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财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对关键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应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转换成本并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制度.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保障性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能源发展管理机构同时明确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科学管理研究》2015,(3):56-59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从快速发展逐步变化为中高速增长状态,进入新常态,这对各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使是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能源。由于技术的限制,新能源产业过度依赖于政府的扶持政策,而且中国新能源产业基本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很多产业实际上还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迫切需要对新能源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