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效非硅氧漂稳定剂DQ05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硅氧漂稳定剂DQ05,并与硅酸钠对双氧水的稳定效果进行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DQ05在棉织物的冷轧堆漂白工艺中,其稳定效果接近传统的硅酸钠稳定剂;漂白后的产品白度、撕破强力均优于硅酸钠-双氧水漂白工艺的水平,是一种理想的氧漂稳定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分子电解质和有机复合物制成络合吸附型氧漂稳定剂,对Cu2 、Mg2 、Ca2 等金属离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且有明显阻垢作用,从室温分解和高温分解率测试数据可知,该稳定剂有较好稳定作用,其白度、毛效、手感均优于其它产品,且成本较低,适用于氧漂稳定处理。  相似文献   

3.
对 H2 O2 的分解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对 H2 O2 的稳定剂进行了比较 ,SH— 2 2非硅型氧漂稳定剂效果最好 ,使 H2 O2 8小时分解率为 1 .89% ,漂白白度为 83%左右  相似文献   

4.
H2O2的分解过程影响因素及其稳定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H2O2的分解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H2O2的稳定剂进行了比较,H2-22非硅型氧漂稳定剂效果最好,使H2O28小时分解率为1.89%,漂白白度为83%左右。  相似文献   

5.
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工人操作条件出发,采用新型煮练助剂,改进传统亚麻粗纱亚-氧煮漂工艺为氧漂工艺,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蔗渣浆的全无氯漂白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蔗渣浆采用过氧化氢强化的氧脱木素(OP)-螯合预处理(Q)-压力过氧化氢漂白(PO)的短序漂白,探讨了将蔗渣浆漂至82%ISO和用非硅过氧化氢漂白稳定剂代替硅酸钠用于过氧化氢漂白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非硅过氧化氢稳定剂PP-1与PP-2耐高温、耐高压,可用于压力过氧化氢漂白.OP段氢氧化钠用量为2.0%(相对于绝干浆质量,下同)、过氧化氢用量为0.5%,PO段过氧化氢用量为3.0%、PP-1用量为0.1%、PP-2用量为0.5%时,蔗渣浆采用OPQPO流程漂白后,浆的白度可达到85%ISO.而且OPQPO从根本上消除了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产生;经测定,漂白废水属于可生物降解废水.  相似文献   

7.
大豆蛋白织物的催化漂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漂白预处理工艺条件,清洗助剂及氧漂工艺条件对大豆蛋白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得到预处理工艺:FeSO415%(o.w.f)、pH值4-5、70℃处理35min;洗涤条件:0.5g/L的次亚磷酸钠,70℃清洗;漂白条件:稳定剂LJC5g/L、pH值7-8、85℃漂白50min。按上述工艺漂白,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氧化镁作亚硫酸镁盐浆氧漂的保护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亚硫酸镁盐法浆(下称镁盐浆)的氧气漂白(O)试验,氧漂浆的过氧乙酸(PA)预处理和H2O2漂白(P)试验,以及样品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证明,添加MgO的氧漂浆,在白度、粘度、结晶度等方面均优于添加MgSO4的氧漂浆;应用O′KI法红外结晶指数及X-射线衍射法结晶度均能较好地反映样品的结晶结构变化.O-PA-P漂白流程为实现镁盐浆全无氯、短序、高白度漂白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本文探讨了在Op段低NaOH用量,P段低H2O2用量的条件下采用OpQP流程将蔗渣浆漂至82%ISO的可行性,并讨论了非硅过氧化氢漂白稳定剂代替硅酸钠用于过氧化氢漂白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非硅过氧化氢稳定剂PP-2,PP-1耐高温、高压,可用于压力过氧化氢漂白。在Op段2%NaOH,0.5%H2O2;P段3% H2O2,PP-1 0.1%, PP-2 0.5%条件下,蔗渣浆采用OpQPo流程,漂后浆白度达到85%ISO。OpQPo从根本上消除了AOX的产生,经测定漂白废水属于可生物降解废水,只有Q和P段的部分废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容易通过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达到日益严格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液体Ca/Zn复合稳定剂在聚氯乙烯加工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Ca/Zn稳定剂与还氧大豆油、有机亚磷酸酯复配使用,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三者的最佳配比,测定了试样的各项性能,结果发现Ca/Zn稳定剂与还氧大豆油、有机亚磷酸菌等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大大推迟出现锌烧时间,试样的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聚氯乙烯行业标准。并对其协同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钙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在氢氧化钙-氯化铵-双氧水法常温下制备过氧化钙的工艺条件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稳定剂用量、氢氧化钙过量数、双氧水的浓度及氯化铵用量对过氧化氢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硫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脲和双氧水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硫脲,通过对不同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原料配比等的考察,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促进剂、稳定剂、催化剂,明显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二氧化硫脲的产率,降低了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柠檬酸环境友好钝化液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不锈钢钝化液使用浓硝酸、浓硫酸、铬酸等强氧化剂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操作条件苛刻的问题,采用挂片在滚筒中旋转浸泡的方式进行钝化,研究不锈钢柠檬酸双氧水钝化工艺,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塔菲尔曲线测得其自腐蚀电流密度以表征其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显著性顺序为柠檬酸质量分数>双氧水质量分数>钝化温度>钝化时间;柠檬酸环境友好钝化液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质量分数10%,双氧水质量分数15%,稳定剂F质量分数15%,缓蚀剂E质量分数1%,温度40,℃,钝化时间60,min.柠檬酸双氧水钝化后测得不锈钢自腐蚀电流密度为5.210×10-6,μA/cm2,小于传统钝化后测得的不锈钢自腐蚀电流密度(6.098×10-6,μA/cm2).新型的柠檬酸配方钝化效果比传统配方的钝化效果好,对环境的污染负荷小,为化工集装罐实际钝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浓度双氧水与尿素反应合成过氧化尿素,考察了过氧化氢与尿素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新亚甲蓝(NMB)为中间媒介体,以对苯二甲醛为桥联试剂将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成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实验表明,NMB作为中间介体与对苯二甲醛键合后能有效地传输电子,可求得电子转移系数(α)为0.84,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s为1.09 s-1。该传感器能快速地对过氧化氢响应,线性范围为0.0~75.0mol L-1,检出限低至0.278 mol.L-1。该方法用于检测过氧化氢简单快速而又灵敏,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6.
对苯酚、双氧水合成邻、对苯二酚的反应体系,采用苯酚溶液一次性加入反应器、双氧水连续滴加的半间歇操作方式,研究了苯酚与双氧水的摩尔配比、苯酚初浓度、双氧水滴加速率、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苯酚转化率和邻、对苯二酚选择性的影响。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可达到40%左右,苯二酚的总选择性可达到90%左右,邻/对比为1.6~1.8。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四磺基铁酞菁(iron-tetrasulfonatophthalocyanine,FeTSPC)催化反应的性质和-环糊精(-CD)的超分子特性,研究了以FeTSPC和-CD的包合物作为一种新的模拟过氧化物酶对邻苯二胺(OPDA)和H2O2的反应体系的催化作用并用于过氧化氢的定量分析中.研究表明FeTSPC和-CD包合的最适宜条件为1∶1,实验中最佳酸度条件为pH=5.8,最佳反应时间和温度分别为30min和40℃.在此反应条件下,H2O2在2.0105~1.2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此方法对样品中的H2O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CODCr测定中H2O2的干扰及消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需氧量(CODCr)作为废水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被广泛地应用,会受到无机物质双氧水的干扰。通过实验研究双氧水对CODCr测定的干扰程度,试图探索一种去除的最佳方案。针对水样中的双氧水干扰,探讨温度、双氧水初始浓度、pH值、金属离子、紫外光照等在固定时间里对双氧水分解效果,认为100℃水浴加热和调节水样pH为11是较优的两种去除双氧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别阐述了碘量法和铈量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原理,研究了这两种方法测定时的影响因素,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碘量法和铈量法的相对误差和RSD都很小,适合测定过氧化氢。相对于碘量法,铈量法的标准溶液稳定,影响因素少,使其测定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应用预氧处理和预尿氧处理以及预尿氧处理分别与一煮法和二煮法结合的大麻脱胶工艺的效果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预尿氧处理与一煮法结合的大麻快速化学脱胶方法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