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后,对汉中市受损严重的部分村镇房屋的结构形式、受损比例、破坏形式及损害程度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震害原因,就普遍破坏现象提出抗震和加固建议,以期为村镇房屋防震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多发地震国家,村镇建筑由于技术、经济与人们的抗震意识薄弱等原因修建的房屋抗震能力差,震害严重。文中通过调查分析西部村镇的土坯房屋、砖木房屋、砌体房屋、底框房屋的常见建筑震害现状,得出结论:震害主要由于房屋整体性差、抗震设施不到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不协调、以及施工和材料方面等原因造成,并对各类村镇建筑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改进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绵阳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绵阳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地震现场考察,收集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资料,主要针对砖混结构、底框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类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为建筑工程抗震防震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继文  祁冰  夏树威 《河南科学》2009,27(12):1579-1582
从结构形式、抗震设防、建设年代及所在区域等方面,对汶川震后江油地区震害房屋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进而作出了总体评价.基于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震害情况,总结了它们的震害特征;结合设计、施工、管理相关规范及标准,分析了它们的震害原因;提出了增强震区房屋抗震性能的一些有益措施.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村镇建筑结构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给四川地区特别是村镇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介绍了四川村镇地区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及此次地震村镇建筑的震害特点,并对地震中村镇房屋的常见破坏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村镇建筑抗震方面的建议.通过本次村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发现:我国村镇建筑结构普遍缺乏必备的抗震构造措施,存在较大隐患,与村镇建筑相适应的实用抗震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村镇房屋建设还缺少完善的国家技术规范指导,村镇建筑抗震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本文通过对地震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震害分析,针对楼梯间、强柱弱梁、填充墙、村镇自建房等在抗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参照2001年版的《建筑抗震规范》,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笔者认为合适的改进措施。震害调查表明,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保证结构施工,房屋建筑基本上就能达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7.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震害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山  刘洋  沈思 《工程与建设》2011,25(1):69-71
近年来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变得越来越大,做好建筑物震害预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目前城市中一些旧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其抗震能力较差.为了较好的预测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该文采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该类房屋的未来震害进行了预测分析,对今后进行抗震防灾规划和震害预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砖混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总结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的震害经验,房屋结构体系不合理或存在缺陷是多层砌体房屋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多层砌体房屋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房屋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制的原则,对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进行分析,了解其破坏机理,找出抗震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多层砖混建筑的震害及特征,重点阐述了增设圈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以及对原有建筑的墙体的修复和加固,从而对原有的多层砖混建筑进行了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