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象学是现代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海德格尔着眼于对技术的形而上的分析,伯格曼和伊德则实现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克努斯和斯蒂格勒在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技术的两条新的路径。有别于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纯粹形而上的追问,当代技术哲学转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利用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从伦理、政治、工程和日常生活等多个角度展开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数字记忆是人们通过现代技术将信息转化成存储于脑外的能被计算机运算、提取和传送的数据。依据斯蒂格勒的技术思想,数字记忆是一种第三持留的物质性记录,数字技术本质上是记忆技术的发展。在数字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个体的记忆通过寄寓于数据得到了增强甚至永生;但同时,个体的记忆成为工业化的原材料被收集与挖掘,记忆的选择和检索被依附算法的大数据所规训,记忆被迫共享而不再拥有自主控制的私密性。数字记忆不允许遗忘的存在,个体进入了数字全景监狱中。基于数字化第三持留的记忆的工业化,不仅导致了知识的丧失,还造成了欲望与个性化的毁灭,从而引发时代的精神性危机。为了抵抗数字记忆的威胁,当代需要发展数字遗忘来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时间》是斯蒂格勒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后期批判数字技术与“人类世”的思想基础。《技术与时间》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具有亲缘性。用“技术”取代“存在”彰显了斯蒂格勒的哲学旨趣,即把基础存在论奠基于技术存在论。首先,斯蒂格勒接受“在世存在”的主张,并将它解释为“在自身之外存在”;其次,与海德格尔通过“向死存在”回到本真性不同,斯蒂格勒拒绝本真性概念,主张技术构成此在;再次,这意味着此在是可被构成的,因而是未完成的,“亏欠”与爱比米修斯神话共同为此提供了根据;最后,技术构成此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代具性存在”,此在必须与技术共在,并通过技术而存在。  相似文献   

4.
正在斯蒂格勒关于技术的哲学考察中,记忆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在其思想体系中,记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意蕴之外,更是贯穿在技术与时间内在关联中的一条主线。在其三卷本的《技术与时间》中,每卷都有关于记忆的研究,且表述多元。在第一卷《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中,有"裂变的记忆""技术化就是丧失记忆""内在环境就是社会化的记忆"等;在第二卷《技术与时间2.迷失方向》中,有"第三记忆""记忆工业化""公正的记忆""作为记忆的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正斯蒂格勒去世,媒体、艺术界和文艺研究界反响强烈,世界技术哲学界反应并不大。世人皆以斯蒂格勒为技术哲学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技术哲学家,甚至称自己"超哲学"。[1]可是,他却成功地帮助技术哲学尤其是法国技术哲学,吸引到更多的关注。就提升技术哲学曝光度而言,斯蒂格勒与拉图尔贡献不相上下。然而,技术哲学界对两人的评价差别不小,  相似文献   

6.
正哲学家总想努力对他所处的时代说些什么,斯蒂格勒亦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框定与加速现象成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时代规定性。在斯蒂格勒看来,数字技术所推动的超级工业社会或自动化社会开启了无产阶级化的新阶段,正在使人类社会走向邪恶化和下流化,甚至沿着向下的"恶的螺旋"滑向系统性愚昧的时代。[1]为了回应人类纪、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推动下的这一"技术突变"(technological mutation),  相似文献   

7.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中的文码化概念是其描述分析技术之更新迭代的核心概念。文码化是指对连续而混沌的流程的离散化。斯蒂格勒所说的文码化就是德里达所说的延异。延异是替补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斯蒂格勒看来,技术文码化是人类的延异。因为人类在起源处一无所有,技术就成了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技术是人类之无本质的替补。人类生命的生成过程是与纯粹生命生成的断裂,其生成是技术的生成。在人类进化历程中,已经出现了三次技术文码化革命,分别是:书写技术文码化革命,印刷技术文码化革命和科学技术文码化革命。当今时代正是科学技术文码化时代。  相似文献   

8.
记忆痕迹是记忆哲学与科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文章从实在性、因果性、同构性三个方面对记忆痕迹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围绕实在性,通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解释重新确立了记忆痕迹的本体论地位;围绕因果性,从因果条件和因果介质阐明了记忆痕迹概念能有效防止时间连续上的因果鸿沟;围绕同构性,表明记忆痕迹与过去事件经验内容间的结构同构,是心理与物理双重属性的性质同构,是神经载体和经验内容的定位同构。文章指出记忆痕迹的解读将引发记忆哲学研究的新变革,有助于加快构筑记忆哲学的理论基石与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古希腊神话和哲学、现代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斯蒂格勒提出了他的"代具"技术理论,认为技术是人类因自身之缺陷而不得不向外延伸、人类只有依赖于它们才能在世界中生存的代具。斯蒂格勒的这一理论,一方面,它批判并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海德格尔"座架"技术观在人与技术关系上的某些偏颇之处;另一方面,它把技术之产生归咎于人类自身之缺陷。所以,尽管这一观点在哲学人类学中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但它同当代人类学、历史学所提供的史料相矛盾,故而它在理论和逻辑上仍存在着有待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记忆和意象都是一种心理过程,记忆是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意象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在哲学中二者都少有系统的研究。从认知哲学角度讲,记忆的重构和意象的表征都是知识获知、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们在表征的过程中都有意识的参与,都以脑部区域存在为前提。此外,记忆的重构和意象的表征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